王彬彬
【摘要】發展性教育評價產生于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注重診斷、激勵和發展。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學校發展。其內容多元化,既關注學業成就、升學率,也重視被評價者多方面素質與潛能的發展。PDCA作為重要的監督評價方式,具有循環性、客觀性特點,考核方法多樣化,除考試與測驗外,還使用觀察、訪談等多種科學易行的評價方法。本文將PDCA的方法引用至市場營銷專業實訓教學評價,為實訓教學的合理化安排提供有意義的經驗。
一、 PDCA模式在教學安排中的應用
PDCA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通過P(Plan)--計劃,D(Do)--實施,C(Check)--檢查,A(Action)--行動,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適當推廣、標準化,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里。
新西蘭將PDCA模式設計為五個環節構成的程序來規范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①私立培訓機構的注冊登記。②通過單元注冊登記或者學位專業審批設立標準。③鑒定。鑒定過程包括評價一所院校能否提供單元或課程標準的能力。④調整。調整包括選取有代表性的目標以對整個質量進行檢查,而且必須在單元注冊或專業審批的時候具體化。⑤審核現已存在的質量體實行檢查,以確保與教育機構先前提出的目標相一致。
二、 高職院校實訓實習課程完善要求科學化管理
2.1? 市場營銷專業校外實訓課程的安排分學段
市場營銷專業校外實訓課程運行“PDCA”考核評價體系,參與考核評價學生數預計達到520人,專兼職教師10人,參與評價的校企合作企業5家。通過運行考核評價體系,幫助教師明確校外實訓教學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明確實訓目標,幫助校企共同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達到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2.2? 強化市場營銷專業內涵建設的需求迫切
通過對市場營銷專業校外實訓課程考核技能點清單列舉,多元考核評價體系的建設,“6+3+3”考核結果診斷制度的建立,使專業的培養目標更加貼近企業需求。由結果倒推檢驗實訓課程設計的合理性,發現課程內容、授課方式、師資隊伍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增強專業核心競爭力。
2.3? 密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能夠更好的提高專業社會服務能力
以企業崗位績效考核評價標準作為實訓教學的考核點設計依據,將使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與企業崗位需求直接對應,充分利用了企業資源,由行業專家和社會參與專業考核評價,充分利用了產業及社會資源。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貫徹“全面育人”的理念,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滿足企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三、 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PDCA實訓管理模式
3.1通過運行校外實訓課程的“PDCA”考核評價體系,提高實訓教學質量
實習實訓教學是高職教學工作中最豐富、最活躍也是最容易失控的環節。其中,校外實訓課程因其實訓地點多變,實訓內容多樣、實訓監督難度大而成為考核評價的薄弱區。通過設計并實施考核評價的“PDCA”質量環,建立“多因素設計-多元化實施-多點式檢查-多渠道糾正”的良性考核評價體系,保障學生更好地完成實訓課程學習,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2? 采用多元化評價和多點式檢查,使實訓教學效果的評價更加客觀有效
傳統考核評價以學校、企業為雙元主體,忽視學生評價和社會評價的主體性。通過引入行業專家指導委員會、學生及社會參與實訓課程的考核評價,將使評價主體度多元化,考核評價更為全面客觀。對考核手段的豐富化,多主體參與考核結果的診斷分析,有利于發現實訓教學的薄弱環節,找到產生原因,調整考核評價體系,達到全面育人,全社會育人的目標。
四、? 市場營銷專業PDCA實訓管理模式建議
4.1 P(計劃):設計市場營銷專業校外實訓課程的考核點清單,制定考核標準
調研行業企業的崗位績效考核標準和不同實訓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校外實訓課程內容,設計市場營銷專業校外實訓課程的考核點清單,并制定考核標準。考核點清單分為專業知識考核、專業技能考核和職業素養考核三個方面,根據國家職業標準、企業崗位績效考核標準和人才培養目標細化二級考核指標體系。
4.2 D(實施):對照考核點清單,實施校外實訓課程的多樣化考核
校外實訓課程包括企業認知實訓(2周)、崗位體驗實訓(4周)和項目綜合實訓(12周) 三門。以考核點目錄清單為考核評價依據,采用現場觀測、當面訪談、書面證明、實訓總結匯報、問卷調查、典型案例分析、實訓實拍、畢業論文等8種手段進行考核。做到“項項有評價,過程有考核,結束有總結,效果有反饋”,將考核內容記錄成冊,作為考核結果評價的依據。
4.3 C(檢查):建立“6+3+3”分段多元的立體化診斷制度,分析評價考核結果
收集匯總考核信息,以行業專家指導委員會、校內專任教師、企業指導教師、輔導員、學生、社會作為6元診斷主體,對“企業認知實訓-崗位體驗實訓-項目綜合實訓”3個階段的校外實訓課程,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3個層面對考核評價結果進行分析診斷,查找學生技能與素養方面的薄弱點,檢測專業課程的教學和課程設計的盲區,總結成功經驗,分析偏差原因,為改善實訓課程教學內容提供依據。
4.4 A(處理):根據反饋結果,完善考核點清單,調整校外實訓內容
根據對考核結果的診斷反饋,對校外實訓課程的內容與形式、師資力量配備、學生管理方式、校企合作項目選擇等多方面進行調整改善,并將行業企業發展對專業技能和素養的新需求,補充入考核點清單,完善考核標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推動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崔奇. 職業學校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信息技術教育,2007.
[2]孫寶銀.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探索[J].機械工業標準化預制梁,2007.
[3]張曉,王麗麗.市場營銷策劃[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