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璐
【摘要】人民收入水平提高,越來越關注健康。經濟發展良好的地區,醫療設施相對完善,但鄉鎮地區仍存在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象。以馬寨鎮居民為調研對象,開展對該地區的衛生服務的滿意度調查,發現問題提出對策,以期促進該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醫療衛生服務 衛生人力資源
人類的溫飽問題解決后,健康就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因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注重衛生事業的發展,已經投入了人力物力財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調查發現經濟發達的地區醫療建設相對完善,高素質的衛生人力資源充裕甚至過剩。但對于經濟發展緩慢的鄉鎮地區,衛生基礎設施不足,衛生人力資源素質偏低,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經濟發展程度影響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同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發展。
一、馬寨鎮居民對當地醫療衛生服務的滿意度調查
本調查問卷針對馬寨鎮當地居民對馬寨鎮醫療衛生服務的情況開展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其中收回并有效問卷450份。被調查者中,男性57.33%、女性42.67%。年齡在18歲以下的3.33%、18-25歲的13.33%、26-30歲的22.22%、31-40歲的38.89%、41-50歲的12.22%、51-60歲的5.56%、60歲以上的4.44%。
1、馬寨鎮居民對鄉鎮衛生院的認識
在關于馬寨鎮居民對鄉鎮衛生院的認識調查中了解到,有32.96%的被調查者認為馬寨鎮衛生院或衛生室在家附近很方便,能夠解決當地居民日常的實際問題;有49.45%的被調查者認為馬寨鎮衛生院或衛生室設施簡陋,醫療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有14.29%的被調查者認為馬寨鎮衛生院或衛生室多為私人小醫院不太放心,并且價格偏高;有3.30%的被調查者認為基本沒去過鄉鎮衛生院,不太了解其具體情況(見圖1)。從統計結果來看,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基礎設施簡陋、醫療人員素質不高,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設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人才隊伍,都不能滿足被調查者的需求。
2、不滿意現狀的原因
61.11%的被調查者認為醫生水平差;57.78%的被調查者認為醫生數量少;38.89%的被調查者認為醫院數量少;36.67%的被調查者認為醫護人員態度差;23.33%的被調查者認為診療費用高;10%的被調查者認為住院床位緊張;還有4.44%的被調查者提出馬寨鎮衛生院沒有兒科,兒童看病難的問題長期存在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由此可見,當地衛生機構的數量、衛生人員的數量、衛生人員的素質都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直接影響著居民的衛生醫療需求,而馬寨鎮地區衛生機構、衛生人員數量并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3、馬寨鎮居民對提高當地醫療服務質量的建議
在對被調查者關于期望當地醫療衛生服務改善的調查中顯示,有82.22%的被調查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急需提高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其次是65.56%的被調查者認為馬寨鎮的醫療設備相對落后,需要配置高端的儀器;再次是改善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5.44%)、提高報銷比例(37.78%)、降低求醫費用(36.67%)。有個別問卷提到需要改善醫院環境差、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促進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通過問卷調研情況來看,被調查者對當地醫療衛生服務的現狀并不滿意,主要問題出現在基礎設施差,衛生人員數量不足、能力欠佳。基于上述調查的結果,為提升當地衛生事業的良好發展,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支持力度,促進鄉鎮衛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
標準化思想已經在西方公共服務領域得到了實踐經驗成果。在美國克林頓執政時期提出的“國家績效評估”制度,將政府公共服務與社會標準化管理相統一,本著以服務公民為首要原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衛生公共服務的標準化建設應包括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標準、政府對衛生事業的資金投入、衛生基礎設施的建設等。政府作為調控鄉鎮衛生院發展、鄉鎮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主導因素,應制定出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標準化政策方案,同時加大對鄉鎮衛生事業的資金投入。[26]雄厚的資金是推動衛生機構基礎建設、吸引高水平人才的有力保障。
2、建立健全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優化衛生人力資源配置
衛生人力資源建設是衛生事業發展的最關鍵因素,衛生技術人員的數量和素質直接決定了衛生事業發展的水平。馬寨鎮衛生人力資源的數量相對落后,素質水平較低,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想要衛生事業的良性發展,必須建立健全的衛生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首先吸引優質人才流入,其次再優化內部結構。
引進人才、增加衛生技術人員數量、提升衛生人員素質的同時,還應該根據人民群眾的需求,對比全國平均水平和發展程度相當省份的情況,向衛生人力資源配置良好的地區學習借鑒,再結合自身實際,制定長遠規劃,制定出合理的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標準,使之與社會、經濟、人口協調發展。
通過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健全,對目前的人員配置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優化組織結構。比如,政府可以采用激勵政策,從精神層面給予激勵,加大對先進個人的表彰,提供到高層次醫院進修的機會。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促進鄉鎮衛生人員嚴格要求自己,在競爭中不斷完善個人能力,同時還能夠通過進修學習先進的技術技能,帶動鄉鎮衛生事業的發展。
3、優化醫學教育工作,從根源提升衛生人力資源的水平
醫學專科學校是醫務工作者學歷教育的起點,加強學歷教育,是培養高尚醫德、精湛醫術的前提。醫學院校的培養目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方向,加強對醫學教育教學的改革,提升教育層次,逐步減少中專醫學教育,完善大專教育,以本科學歷教育為主體,向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教育發展。學校應充分分析社會市場需求,根據市場形勢制定課程標準。除了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外,還應注重醫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禮儀文化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實際工作中應以醫德為首。
參考文獻:
[1]我國基層衛生人力資源現狀研究及政策建議[D]. 王帥.首都醫科大學 2016
[2]丁富軍,景琳:不同經濟地區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配置分析與對策研究 [J].衛生軟科學, 2013(9): 32-35.
[3]趙綠明:基層衛生院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分析 [J].河南科學?2014(8): 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