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摘要】發展綠色經濟是當今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發達國家都積極采用綠色、環保的方式來發展經濟。十八大以來,以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達到經濟綠色發展的目標,國家適時地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具體抓手,希望通過供給側改革,逐步扭轉過去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而達到”調結構、轉方向“的目標,使經濟發展的模式、結構更加綠色、更加可持續,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綠色經濟
綠色經濟模式的發展有利于轉變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向,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我國經濟在進行供給側改革之后,持續向綠色、高速方向發展。在供給側改革和綠色經濟相互作用下,我國經濟發展結構、模式逐步轉變,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精神生活的需要。
1供給側改革下綠色經濟的特點
我國進行經濟供給側改革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綠色經濟發展的目標也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因而二者具有相同的發展目標。綠色經濟能夠促進經濟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的目標。所以在進行供給側改革時,可同綠色經濟進行有機的結合,更加彰顯我國經濟的綠色化。
1.1綠色環保
綠色經濟與傳統經濟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綠色經濟在推動經濟的發展時,除了只注重經濟的發展之外,還加強了對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不僅僅注重推動經濟的發展,更注重提升人們生活的環境。在推動其經濟發展時,盡可能少的減少其由于經濟發展而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合理的利用好資源,在建設經濟的同時加強環境的保護,為子孫后代的可持續性發展注入動力。
1.2以人為本
政府進行供給側改革不僅僅是為了促進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也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所以在供給側改革下的綠色經濟發展也要更好的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堅持以人為本,進而發展我國的經濟。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政府在發展綠色經濟時要貫徹好黨的工作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此外,還要和環境的發展結合起來,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更加注重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1.3可持續發展
供給側改革和綠色經濟共同的目的就是促進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基于供給側改革的綠色經濟途徑一定要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在發展經濟時,同時也注重可持續性發展,既可以滿足人們對經濟的需求,又有利于后代人的發展。要想貫徹落實好供給側改革下的綠色經濟發展,就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加強經濟中對綠色的供給,以人為本,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從而推動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筆者就海南的經濟發展形勢進行分析,海南島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不斷的發展旅游業,在未推行供給側改革之前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應,但是政府在進行供給側改之后,促進了海南旅游地產的轉型,推動了海南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推動了海南GDP的增長,同時也為海南的經濟更加綠色化、更加環保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供給側改革下的綠色經濟發展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開始迅速發展。但是由于經濟發展結構的不成熟,對環境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傳統經濟模式雖然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的發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漸顯露,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而現在進行的供給側改革,能轉變傳統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向更綠色化、可持續化方向發展,有利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發展。
2.1推進綠色發展,強化綠色有效的供給
綠色經濟除了要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發展一個更高效率、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綠色化經濟和供給側改革都有著相同的目的,在供給側改革下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這不僅僅能夠促進對資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提高綠色經濟的供給利用率,可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優化。在發展綠色經濟的過程中,可適時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通過調查的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結合人們日常生活需要,進行定制式的生產,進而提高對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此外,政府在推動綠色經濟時要嚴格對生產、銷售過程進行監督。企業要進購綠色環保的原材料,同時在產品的流通時,也要強調綠色,減少污染和浪費。只有不斷地加強綠色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作用,合理的滿足人們的日常需要,才能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2.2提高集約程度,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未進行供給側改革之前,傳統經濟的發展大大浪費了自然資源,獲得的經濟效應也很低,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要不斷轉變我國經濟發展的傳統方式,在供給側改革下推動綠色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不斷提高生產、生活的集約程度,從而不斷地提高對資源的利用程度。
3結語
國家進行供給側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我國經濟的綠色、可持續性發展。基于供給側改革,發展綠色經濟能持續推動著我國經濟朝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不斷加強對資源的利用率,在提高生產的同時加強對環境的保護,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高紅貴,羅穎.供給側改革下綠色經濟發展道路研究[J].創新,2017,11(6):26-33.
[2]羅瑜.供給側綠色改革與經濟發展方式轉型[J].理論與當代,2017(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