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佳
【摘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我國經濟帶來了積極影響,但是同時也給廣大勞動者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如勞動時間過長、家里家外都是職場等。本文主要研究信息化時代給勞動者帶來的影響及如何進行應對。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 勞動增加 過勞
一、信息化時代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世界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中,信息化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公元前一萬年的農業革命到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再到21世紀的信息革命,每一次巨大變革都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重大變化,也讓經濟發展邁向了新的臺階。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勢頭發展迅猛。但是,為了克服經濟下行壓力,目前也需要面臨經濟的轉型與升級。科學技術與信息化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5G)等新興產業的崛起,一方面,推動了我國其它二三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讓制造業向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轉變,推動了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我國制造業強國的位置。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發展,也使得我國各區域經濟發展更加緊密,信息流通更加高效,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同時,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增加了眾多就業崗位,產生了一大批新興專業人才和技術人才,為進一步實現科技強國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信息化與全球化一樣,都是不可逆的,也都是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手。然而,新事物的產生總是既會帶來積極影響,也會帶來消極影響。其中,信息化時代對廣大勞動者們的影響尤為深遠。
二、信息化時代對各行業勞動者產生的消極影響
互聯網產生的最初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每一單位工作時間的工作產量,從而減少工作時間。然而現在卻出現了恰恰相反的情況,具體表現為以下三點:
(一)信息化使得競爭加劇,工作量增多
越來越方便的通信技術,越來越低的溝通成本,原本應該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壓力。但是,便利帶來更多的卻是加速業務流轉,加劇了從業者在時間上的競爭,從而帶來更多的業務。比如,在互聯網與電腦普及之前,一個從業者,每天在工作的八小時中,可能平均需要處理50個業務。而在互聯網與電腦普及后,這名從業者,每天平均需要處理100個甚至200個業務,中間沒有休息時間。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從業者的勞動量,可能會導致該從業者勞動過量,然而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點。不僅如此,由于信息化縮短了人與人交流的時間,消除了人與人交流的距離,工作出現了二十四小時無國界的趨勢,這就使人們的工作量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二)家里家外、隨時隨地都是職場
隨著微信、QQ的普及與運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好像縮短了。只需要動動手指,隨時隨地都可以聯系到想要聯系的人,下達想要下達的命令。各行業的從業者基本上都會有一到兩個微信工作群,有的人甚至多達幾十個微信工作群,每天工作消息眾多,要求也眾多,比如看到消息必須在三十分鐘內回復、每條通知下面必須回復收到、不回復者罰款等強制性要求。工作變得不分晝夜,即使下班了,也要在看到領導的微信命令后繼續工作,這增加了工作量,減少了休息時間,同時加大了工作壓力。20世紀初,中國人的平均睡眠時長是十小時,而現在的平均睡眠時長是六個半小時,這與工作時間加長,休息時間減少不無關系。
隨著現代人工作壓力的增大、競爭的增多,“過勞死”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華為員工胡新宇的悲劇曾引發大眾思考。2006年,年僅25歲的胡新宇因病毒性腦炎死亡,這與他過度勞累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他的親人說他在三十多天里只回家過四次,每天工作到凌晨三點,早上九點又開始繼續工作。這起事件讓人痛心,同時也應該引發大眾的思考,家里家外都是職場這樣一種工作制度,是不是也在損害著廣大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剝奪著勞動者休息的時間呢?“過勞死”應該引起社會、企業及廣大勞動者的高度重視。
(三)信息化時代所帶來的巨大壓力與健康問題
互聯網與電腦已經成為白領工作者、大學生等辦公的必備工具。然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對于年齡稍長者來說,為了適應信息化,不被時代所淘汰,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在無形中給從業者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于需要長時間盯著電腦顯示屏的企業職員來說,容易出現眼干眼澀、腰部疼痛、頸椎疼痛等一系列問題,也需要引起從業者與社會的高度重視。
三、應對信息化消極影響的對策
為應對信息化時代給從業者帶來的消極影響,主要有以下兩點建議:
(一)政府高度重視勞動人員勞動時間
勞動時間增加、休息時間減少、勞動人員身心疲憊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引起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19年,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印發《香洲區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工作措施》通知,通知指出:要求原則上一個單位只建一個工作群;非工作時間不發布工作信息;專項工作微信群在結束工作后應及時解散。廣大勞動者反響熱烈,紛紛點贊。建議相關部門效仿該通知,及時為勞動人員減負,呼吁各企業自覺遵守勞動法,相關部門應做好監督管理工作。
(二)企業應自覺遵守勞動法規定
2019年5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經濟數據顯示,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3小時,同比增長0.5小時[2],增長幅度巨大,勞動者過勞趨勢明顯,需要引起重視。各企業應遵守勞動法規定,不應為了追求利益而剝奪勞動者休息時間,不應以各種理由要求員工加班和在休息時間回復工作消息。企業應采取多項措施為員工減負并有義務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與身心健康。
四、總結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是一把雙刃劍,既帶來了機遇,也給勞動者們帶來了無盡的煩惱與挑戰。如何解決困難,需要不斷摸索。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應丟掉勞動者的幸福與健康,經濟發展的目標應該是生活富裕、人民幸福,不應本末倒置。相信隨著制度的不斷完善,勞動者的幸福指數必將提高。
參考文獻:
[1]森岡孝二.過勞時代.新星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