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論述構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維方法,底線思維便是其中之一。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中底線思維對于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底線思維 生態文明建設
一、底線思維的內涵
底線思維原本是指一種思維技巧,擁有這種思維技巧的思想者在做某一件事時,會認真計算風險,估算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接受這種情況并努力采取措施將風險降到最低。而這里我們要探討的底線思維是黨代表人民治國理政過程中所體現的五大思維的一種(系統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和底線思維)。
底線思維從一開始就蘊藏在中華文化的智慧之中。古語常言“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禮記·中庸》也曾說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就是想要告訴人們做事情要具備強烈的憂患意識,能夠意識到潛在的危機與可能發生的危險,采取措施做好準備工作,不管發生什么,都能從容面對,避免危機或者將危機降到最低,來達到最佳的結果。反之,就會陷入危機,做事也會失敗。底線思維從哲學意義來說,就是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底線就是不能越界的紅線,是警戒線。一旦越過底線,事物就會發生質變,事物的性質就會完全改變,產生不好的結果,出現不可估算的危機,帶來難以預料的損失。
“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這是底線思維的基本要求,告訴人們,做一件事,從壞處準備,有備無患,處變不驚,從容執著,爭取最好的結果。底線思維有三層含義,一是堅守底線不愈越,不過紅線,不踩雷區;二是培養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三是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變被動為主動,爭取最好的結果。底線思維的關鍵,就是把握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折點,控制事物的性質向良好的方向前進和發展。把握事物發展的方向也就抓住推進事物前進的動力。同時,底線思維也要求為人處世,必須堅守底線,守好自己的底線,不能越紅線,踏雷池,拋棄自己最后的人格和良知。
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底線
什么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底線呢?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強調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生態紅線,也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底線首先指的是一條在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之內的決不可逾越的警戒線,即“生態紅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中之重。要“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盡管“十二五”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各類環境污染的問題依然不容小覷。質量互變規律告訴我們“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掌握適度原則”,一旦超出這個度,事物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生態紅線是“關節點”、“臨界點”,一旦越過這個點,就會產生不可控的可怕風險。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生態紅線觀念,敢于作為、有所作為,全力做好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全力打造并守護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否則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非但不能扭轉,也必將危及到生態安全、人民的生產生活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以底線思維建設生態文明
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們越來越重生態環境,期待更干凈的和清潔的空氣,對環境要求更高。國家也越來越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主張經濟建設的同時,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能像以前一樣用犧牲環境的代價換取經濟的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迫在眉睫。“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這比僅是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明確要求,也是對全國各地的殷切期望。”生態環境的問題越來受到重視,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要注重生態環境。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底線就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生于自然,養于自然,最終也會回歸到自然。對于生我們養我們的大自然,應該報有熱愛感恩之心,懂得回饋自然,自覺愛護我們生存的家園,而不是一味的向自然索取我們所取得各種資源,破環我們的家園。“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環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
歷史的發展告訴我們,一味破壞自然終將受到自然的懲罰,人也不能長久的生存和發展。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堅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底線,一方面要重視人的發展,重視人的主觀情感,促進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另一方面,也強調自然的重要性,重視對自然的回饋和保護,尋求人與自然合作共贏,共同生存的理念。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要的是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將以前那種人是自然的主人的落后思想摒棄,設身處地的為自然考慮,自覺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環境,尋求長久共生之道。
用底線思維思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就要積極考慮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與國家制度建設,人民生活水平的關系,尋求建立一個能夠刺激經濟發展,提高生活水平的生態建設,更好地建設國家的健康的循環的生態文明體系。
四、小結
底線思維技巧的運用體現在國家建設的方方面面,堅持運用“底線思維”來貫徹執行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這是建設美麗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必由之路。
作者簡介:云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李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