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瑜 陳燕霞
【摘要】從我國恢復保險業務以來,我國保險業己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然而,我國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本文以家庭保險需求影響因素為主線,將家庭保險需求理論和行為經濟學理論應用到居民家庭保險需求中來,通過在南昌保險市場上所做的大量問卷調查和采訪,從經濟因素、文化因素、社會因素和家庭結構四個方面了解居民保險需求理性和非理性行為,多元統計分析方法,進一步對影響家庭保險市場需求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同時通過分析得出不同消費群體的保險需求差異,對我國保險產品營銷進行嘗試性的分析。
【關鍵詞】家庭保險需求 購買心理和行為 保險公司 收入現狀
一、家庭保險需求的理性行為分析
家庭是一個基本的消費單位。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絕大多數消費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家庭影響著一個人的保險消費觀念、消費習慣、與消費方式。家庭對一個人的需求與消費決定有極大的影響,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保險需求,其決定因素包括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結構幾個方面。
二、經濟因素與保險需求
1、收入水平
家庭繳納的保險費是其可支配貨幣收入的正函數,因此,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保險需求量的大小。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對保費的承受能力越強,保險需求就會增加。同時,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費結構也會發生變化。
2、利率水平
現代保險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投資性保險,家庭閑置資金是投向保險公司還是投向銀行,取決于投資收益的高低。利率就是人們判斷購買保險是否合算的主要依據。長期以來銀行占據我國金融業的主導地位,在老百姓心目中樹立了較好的信譽。如果銀行利率高于壽險保單的名義預定利息率時,可能出現保險不如銀行存款劃算,他們便會把保險資金投入銀行,從而使保險需求減少反之,如果銀行利率低于壽險保單的名義預定利息率時,人們就會把資金由銀行轉向保險公司。
3、物價水平
這一因素對家庭購買保險決策的影響表現在人們認為將來物價水平會上漲而不愿意購買保險,這樣保險需求就會受到極大抑制。傳統壽險的最主要特征是固定利率和固定給付,即保險合同規定的預定利率和約定的保險金額不會因通貨膨脹的存在而改變,因此預期的通貨膨脹會削弱將來支付的貨幣的購買力,降低保險的實際保障能力,從而使人們有不經濟的感覺。
三、文化因素與保險需求
1、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一個內容相當廣泛的概念,它包括人們的衣、食、住、行、勞動工作、休息娛樂、社會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理解為就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與社會條件下,各個民族、階級和社會群體的生活模式。生活方式是人的社會化了一項重要內容,決定了個體社會化的性質、水平和方向。
2、文化環境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存在一個廣大的、非個人性格特征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一種文化。人們在文化中學會了信仰、觀點、態度和價值觀,人們大部分日常行為都是后天在文化中學會的,包括消費行為。人們通過學習,大部分都尊重它們的文化,接受他們文化中的共同價值觀,遵循他們文化的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因此,文化對投保行為具有廣泛而強烈的影響。
3、傳統思想
在年輕一代人中,由于社會觀念的變化、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這種傳統養老思想已經不占主導地位了。同時由于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生子女,將來的家庭趨向于“一一”式,依靠子女贍養變得越來越不現實,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放棄依靠子女養老的方式,雖然人們普遍認為無論何時,子女負擔老人一些必要的費用,但是更多的人會考慮通過購買保險來解決養老問題。
四、家庭結構與保險需求
1、性別、年齡
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對保險的態度也不一樣。男女性別上的差異往往會對保險產生不同的需求。例如,女性的家庭觀念強,風險意識強,對保險較認同,需求較高。一般來說,年齡較大者比年輕者更容易接受保險。隨著我國人口不斷老化,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老年人的特點是生理機能不斷下降,迫切希望得到保障,因此家庭贍養率也影響著保險需求的產生。
2、教育水平
人們的文化教育水平直接影響人們的保險意識及對保險的接受程度。一個國家、地區的文化教育水平,不僅代表該國家、地區進行文化教育的廣度,而且反映文化教育的深度。就廣度而言,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越高,意味著投保可能多從文化教育的深度來看,文化教育水平的層次不同,對保險的需求也大不相同。
五、總結
1、影響人們保險需求的原因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觀點因素、家庭結構因素都是影響家庭保險需求行為的主要因素。比較而言,風險意識因素、保險接受因素、家庭消費習慣因素是決定家庭是否購買保險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收入、年齡、職業等家庭結構因素。
2、風險意識薄弱嚴重影響了保險有效需求的提高
商業保險的發展和保險有效需求的提高離不開消費者風險意識的增強,根據回歸模型我們發現了風險意識是決定家庭是否購買保險的重要因素,可見當前中國消費者對風險意識不強、商業保險認知有限是保險有效需求難以提高的瓶頸所在。
3、保險消費行為不成熟
從這次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我國保險市場上的消費為還不成熟。對于保險的主要保障功能沒有明確、清晰的認識。與國外消費行為相比,我國保險消費者沒有把保險做為規避風險的必要手段,認為可有可無,風險意識很低。
參考文獻:
[1]阿蘭拉維恩著.王海華譯.如何選擇你的人壽保險[M].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
[2]曹鴻.個人在未知風險條件下的保險決策研究—基于學生保險決策的實驗分析[D].2003.
[3]何培香.我國居民保險消費市場探析.
[4]胡秋明,杜曉希.保險需求的經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