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 聶苗苗 劉洋
【摘要】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時期,世界多極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激烈。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都凸現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大教育考試改革意義重大,勢在必行。
【關鍵詞】教育 改革 創新
我國傳統學校教育常常是以沉重的課業負擔、被動的學習過程、緊張的學習氣氛、單調的教學方法、枯燥的學習內容、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高強度的教學訓練等一些低級的教學方法,去發展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這樣的教育方法,固然可以在許多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也能發展人的某些素質和能力,但卻以犧牲人的快樂、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沉重代價,并以壓抑學生的個性心理、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為結局。
一、基礎教育和考試評價改革創新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一直環繞在大家耳邊,我們把傳統學校教育統統歸屬于應試教育,是帶有認識上的片面性。這兩者是可以共同存在的。教育思想方法體系是具有層級結構的,它可以形成連續塔體結構,那么,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分別看做是這個塔體的塔底和塔尖,恰好位于這個連續塔體的兩個極端,它們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考試改革和素質教育是相輔相成又相得益彰。考試結果雖然不能說明全部素質,但許多素質可以通過現代考試來判斷,考試是實實在在的,是能夠說明許多問題的。外國有一些較成熟的經驗可資我們借鑒。
⑴限制統考次數,減少考試難度,強化課程作業。考試的增多,非但沒有加強訓練,嚴重的是令一部分學生出現了焦慮,甚至抑郁。經過一路考試走下來的學生都太過于死板,因此我們加強課程作業的學習,它要求學生結合課程內容進行探索性或研究性學習,深入思考學術問題或者把所學的知識理論應用于社會實際。
⑵許多國家的學校考試制度,對考試這種手段的把握,基本上呈現出小學階段寬松、初中階段略有扳緊、高中階段相對繃緊的趨勢。小學最重要的一次考試是小升初,家長為了讓孩子上重點初中,從一年級就開始步入了緊張的學習中,有了重點初中,還有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每一級的考試都至關重要。國家可以稍微放松一下考試,讓孩子們松口氣。
⑶課業考評方法多元化,教學與評價整合化,尤其是表現性測驗和實驗技能教學考試受到高度重視與廣泛采用。
⑷學習成績和學生素質的評價大量使用觀察表現等級來量定。考試評價的發展趨勢是,采用特定的檢測來檢查評估學生在認知領域方面的進步,全面評估學生在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等方面的發展進步。并把這些評估體現在學生成績單上,這樣的成績單不再是抽象的考試分數,而是提供了許多有助于了解個人進步、行為表現的信息。
⑸考試評估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和學習內容特點,用游戲活動化和動態化的評價方法,比較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由于兒童年齡小,對于一些理論知識的意思不容易領會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低,往往難以從筆試來做評價。因此,采用多樣化評價方法,尤其是采用活動化、游戲化、情境化的評價方法。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游戲化活動,探測兒童心理發展潛能,這樣有利于激發兒童的興趣、情緒和潛能,提供合作學習和間接學習的活動情境。
總之,國外的考試評價改革表現出上述幾個方面的經驗和趨勢,若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可歸結為:通整性,多元化,發展性,人性化,真實性,動態化,表現化,活動化。我國基礎教育考試評價改革要有國際視野,但要基于我國的國情,特別是要充分認識和尊重我國學校教育和考試評價的傳統文化特點。
二、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研究
高考作為全國統一考試制度,它為所有社會成員樹起“考試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文化氛圍。各個大學對于各省份的招生人數和錄取線的制定,有利于把握考試標準,又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使教育資源得到高效的運用。當然完美無缺的考試制度是不存在的,考試本身是一把雙刃的利劍,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國高校招生考試制度還存在很大的問題。⑴高校對人才的評價緯度相對單一,雖然高考的許多改革措施都在努力實現多元化的評價,但在我國高校的運營中,重心幾乎全部傾倒在高考成績上。換句話說,人們實際上常常把“優秀人才”簡單化為“優秀考分”⑵我國高校的招生錄取方法相對單一。這種錄取方法與目前高考對人才評價單一性和高考人才評價手段單一性的現狀是互相適應的。這種單一性不僅把才能的內涵局限于學業方面,而且競爭結果有利于擅長書面檢測和各門科都全面發展的部分考生。
高考改革需要哲學層面的指導思想,那就是要始終秉持“國際視野,國情本位”的高考改革理念。不能一味的效仿外國的制度。在國外一般民辦大學要比公辦的好,那我們也要提倡民辦學校嗎?國情不同,相同性質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同樣,國外許多大學擁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權(進入高校進行二次考試),那么我們國家就要提倡嗎?一些國外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固然有許多優點,但完全搬到我們國內便行不通。還是一句話,因為國情不同,而且國內監督機制不完善,客觀條件不便利,招生代價太大,而且對于高校實行面試或第二次考試來講,上千萬的考生在暑假大熱天急匆匆地穿梭往返于全國高校之間參加面試,像螞蟻搬家似的,給國家、社會秩序造成極大壓力,許多考生恐怕連交通費用都承擔不起。更何況,我國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缺乏監督機制,容易出問題。因此,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改革也要從實際出發,穩步推進。即在,堅持統一高考制度的前提下,有原則地擴大各省市、各高校招生考試的自主權,加大高考內容與形式的改革力度。
三、高等教育教學和教師教育改革
學校能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的角色榜樣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在這過程中,教師專業發展首要的任務是要用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和思想來武裝自己。針對教師教育改革,我們要堅持國情本位和國際視野相結合的基本原則,這里有發達國家對教育改革的動向和特點,其一,高度重視文化素質的教育與培養。把未來教師培養成“人類擁有文化的擁有者”。其二,強調培養師范生的人文精神。深刻理解科學技術與人、與社會、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具有“多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價值觀”,學會“對學生的全面負責”,把師范生的個性發展納入教育目標及課程訓練的具體要求之中。其三,高度重視師范生的教育學科的課程訓練,在教育課程中,除了教育學、普通心理學外,還有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技術學、教育社會學等。其四,具有促進教室職業專業化與個性化的特點。具體做法有提高教師教育學生的入學標準、加強教育學以及教師技能方面的學習與練習,使教室職業與工程師、醫生和律師一樣,不經過多年專門訓練是沒有能力和資格勝任的,最后建立嚴格的教師資格認定制度、評估制度以及較有活力的教師獎勵制度。其五,對教師的教育能力的要求提高、范圍擴大。
首先,教室專業化是目前的發展趨勢我國的教師職業還沒有成為一種讓社會尊重而羨慕的職業。社會上有這樣一種自相矛盾的現象: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遇到優秀的教師,但是很少有家長愿意送自己的子女讀師范。因此師范院校改制以后,特別是學費并軌以后,報考師范的學生更少了。其次,勞動工資制度的限制。雖然《義務教育法》中規定教師工資不得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工資,但久久未能落實。 第三,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學校都想把自己辦大辦高。于是中等師范升格為師專、師院,師專升格為師院或綜合大學。有些地方師專,為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擴大專業是必要的,也是大勢所趨,但需要有計劃、有條件地發展。一旦成為一股風潮,就不僅影響高等教育的質量,也使師范教育的資源大量流失。今天,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教師教育的重建問題,師范生免費教育也為我國教師教育的重建提供了契機。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只有真正的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改變原有的落后的教育觀念,不偏激不激進,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素質,這樣才能積極穩妥的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從而從根本上實現振興教育的全面素質教育目標。
所以,我國在教育方面的一切改革,要立從國本,貼切社會,附和國民,不能急于求成,一步一步穩穩妥妥的走,改革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我相信中國肯定能步入符合自己步伐的改革。
作者簡介:
聶苗苗? 出生于1997年7月13日? 在讀本科? 工程管理專業? 就讀于煙臺南山學院? ?商學院工程管理系工程管理1601班
鄒燕? 出生于1981年10月29日? 碩士研究生? 就職于煙臺南山學院
劉洋? 出生于1999年 3 月21日? 在讀本科? 工商管理專業? 就讀于煙臺南山學院商學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17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