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芳華
【摘要】供應鏈中金融業務形式日漸多樣化,同時產生的風險種類也相繼增加。本文從風險主體、風險種類、資金流向、風險特點等方面分析金融數據管理存在的風險,分別從更新理念、風控模式、管理流程、實踐應用等方面闡述新型供應鏈中數據化風控體系的建立路徑。
【關鍵詞】供應鏈 金融數據 風險控制體系
引言: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各項政策的支持,促使供應鏈金融各項業務逐漸更新,在科技的支持下,各項服務效率逐漸提升,隨之增加的是風險發生概率。數據化的風控體系代表著供應鏈金融的數據管理水平,如何通過新型風控體系提升供應鏈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當前地方政府投融資服務平臺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面臨的重點問題。
一、供應鏈金融數據存在的風險介紹
(一)風險主體
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主體分為四種,其一借款人,其二擔保人,其三抵質押物品,其四第三方。在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需要依賴各種第三方平臺,如物流企業、數據商以及電商平臺等,這些也隨之成為新的風險主體,使金融數據產生了三方風險。除此之外,還有源于金融行業之外的風險以及市場風險也占據數據風險的一部分。
(二)風險種類
從數據鏈金融存在的風險種類來看,其中最主要的兩種風險為信用風險以及操作風險。在供應鏈金融中,涉及到的操作流程較為復雜,同時參與主體較多,一旦核實過程存在漏洞,可能導致質押權不能有效落實。出現虛假出質的情況,還可造成抵質押物品價值高估,質押登記流程不規范等,以上操作風險可引發信用風險的發生。除此之外,金融行業還存在政策、資金流轉、款項使用等風險類型。
(三)資金流向
從資金流向角度講,在準入過程存在的風險分為行業、集群、模式、客戶等風險。同時,還包含貸款批復之前的調查、審核流程、放款流程、管理流程等存在的風險。
(四)風險特征
在供應鏈金融的服務主體中,主要是針對供應鏈上核心企業以及其上方企業和下游企業,這些企業中大多數為中小企業。因此,防范中小企業的金融風險和信用風險成為供應鏈金融風控體系中的重點。具體的特征為,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不規范,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較弱;中小企業中的信息存在不對稱的現象,各種信息對外公開過少且可信程度不高,金融機構難以高效收集數據信息,導致風險控制趨嚴。除此之外,中小企業的規模較小,風險管理的成本較高,融資來源少,因此對金融數據獲取的實效性與真實性有更高的要求。
二、新型供應鏈金融數據風險防控體系的建立路徑
(一)創新建立理念
在建立新型的供應鏈數據風控體系時,應轉變傳統形式的業務理念,建立新型業務模式。第一,重視用信過程,適當減少授信環節花費的時間。在風控系統中建立資金需求與交易數據相匹配的授信額度控制模塊,減少線下審核環節。第二,重視交易數據的動態管理。在風控系統中,借助系統獲取的企業交易信息及現金流數據,識別虛假交易風險等金融風險,核定合理的用款期限,并對異常的款項回收及時通過接入的短信平臺發布預警提示。
(二)更新風控模式
基于現有的線下風控模式和半自動化風控模式已無法滿足中小企業對供應鏈金融服務時效性要求,地方政府投融資服務平臺只有通過建立新型供應鏈金融數據化風控體系方可推進高效服務。依托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AI技術等科技手段,有效解決信息披露不完善、信任成本高、決策效率不高等難題,通過構建有效風控模型,用技術推動流程自動化。
第一,貸款用信模塊,數據通過ETL(Extract-Transform-Load)完成基礎數據和交易數據的獲取、轉換加載,重點對申請貸款過程、審核過程展開自動化處理,運用AI技術匹配對應場景的風險模型,深挖數據變化規律和趨勢,結合行業專家經驗的積累和傳承,保持決策科學性,達到總結經驗、預測未來的智能風控效果和高效的審批速度。
第二,貸款合同簽署及放款模塊,為確保網簽合同的法律效力,可考慮與當前國內在網簽領域領先的服務商合作,在風控系統中加掛第三方電子締約平臺。為科學調控貸款額度,建立貸款發放控制節點,設置在總用信額度范圍內可多次受理企業用款申請,并將放款數據進行匯總統計。
第三,貸后管理模塊,模型決策之后按照對應處理結果對各項業務流程展開驅動,優化各個流程節點,引入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技術,實現流程自動化。探索增加視頻監控模塊,可以減少線下人工的貸后核查成本。
(三)完善管理流程
管理流程的創新,可通過對線上金融以及自動化流程等不斷優化,實現對數據風險進行控制的目的。例如:在具體的管理流程中,對貸款全流程展開自動化處理,通過數據模型對各個流程展開分析,作出決策。在此過程可通過設置節點展開人工干預,對于不確定的數據,可使用專家系統展開判斷,作出科學的決策。在數據技術的應用下,實現在線獲取企業各項數據信息,拓寬了數據獲取來源,如:電商平臺、政府資源、企業內部ERP等都可作為數據來源渠道。
(四)強化體系實踐
新型金融風控體系的建立需要依靠數據作為基礎,只有具備多層次的數據信息,才可對宏觀經濟中的產業數據進行獲取,風控系統應從內部系統中獲取企業的交易信息和數據,通過數據對企業經營狀況展開判斷。交易數據可利用各種電商平臺以及企業物流和ERP系統進行獲取。在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下,企業中各項交易訂單以及應收賬款等都形成電子化形式,這些數據可采用與企業直連方式獲取,依托數據技術,建立有效的風控模式,實現管理流程的自動化。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數字化的新型供應鏈風控體系可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要求,降低風險管理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因此,作為地方政府投融資服務平臺應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服務新模式,充分利用計算機科學技術建立新型數據化風控體系,使供應鏈金融與科技相融合,為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全面、更安全的投融資服務。
參考文獻:
[1]王鵬虎.建立新型供應鏈金融數據化風控體系[J].銀行家,2019(01):65-67.
[2]劉星海.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農業企業融資風險防控策略[J].農業經濟,2016(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