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旋 潘娜娜
【摘要】本文介紹了PBL教學方法,并將其應用于《組合數學》這門課程中。介紹PBL教學法《組合數學》課程中的一個經典問題中的運用實例。最后分析了該教學法的優缺點。
【關鍵詞】PBL教學方法 組合數學 計數問題
《組合數學》的多數章節都是基于問題產生的思考,如基于著名的斐波那契兔子問題可以引導出遞推關系,基于若干物體放入若干抽屜從而衍生出的鴿籠原理。該特性給PBL教學法提供了良好的問題基礎。接下來,我們將介紹PBL教學法在《組合數學》課程中的一個經典問題中的運用實例。
1.提出問題:n元集的r-可重復組合的計數問題,即從n個不同的物體中允許重復地選取r個物體的計數問題。教師可以做簡單的引導,比如從黑白兩個球中可重復的取兩個球,有幾種取法?答案應該是3種(黑黑、白白、黑白)。
2.學生查找資料:通過圖書館經典文獻資料和網絡資料的查閱,學生會發現多種不同的解題方法,如經典分析法,不定方程求解法,生成函數法等等。要求學生選擇一種方法進行深入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權,以學生為中心。
3.分組討論:根據學生選擇的方法,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針對三種方法進行分組討論。并在各小組中選擇一名同學進行講解。
4.教師總結:學生在通過查閱文獻,分組討論后,對自己所選擇的的方法有了較好的理解,但對于其他方法的理解較為薄弱。教師需要重新梳理相關知識內容,做好知識點之間的串聯工作。
集合的r-可重復組合是指從集合中可重復地選取r個元作成的多重集。n元集的r-可重復組合的計數問題有若干種方法。
5.教學效果與反思:上述的三種方法分散在組合數學課程的不同章節中,通過PBL教學,我們通過該經典問題將不同的知識點有機的結合起來。
優點:運用PBL教學法,能有效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該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到了引導和輔助的作用。面對問題,學生通過文獻查閱,小組討論,掌握和理解相對復雜的數學理論。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有極大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實現了從傳統的灌輸式講授到學生自主學習的轉變。PBL教學法將極大的改變原本沉悶的課堂環境,讓學生成為主體后,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
缺點:PBL教學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較高。這對長期接受應試教育的同學來說,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學生間的合作性有待提高,往往會陷入一些學生單打獨斗,另一些學生找不到任務的尷尬局面。教師較難把握PBL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黃斯珉,鐘文鋒,楊敏林.PBL教學方法在《熱工測試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3,20(5):116-119.
[2]羅群,趙平,楊皖君,等.PBL教學法在高等數學中的分析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09,8(20):68-69.
[3]秦海宏,葛偉,孫雪潔.PBL教學法在實驗教學中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6):121-123.
[4]劉璐,古繼寶.PBL教學方法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教育與現代化,2004,2(1):40-44.
[5]張建偉.基于問題式學習[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12(3):18-31.
作者簡介:朱銘旋,江蘇南通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偏微分方程;潘娜娜,安徽新華學院通識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