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雖然西藏對外貿易和經濟的發展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與內地的其他省份相比,經濟發展水平處于低下層次,任然是我國的經濟落后地區。西藏地區作為落后地區,要使其經濟快速發展,最終擺脫落后困境,為此我將通過從理論上分析對外貿易與西藏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并結合西藏的調查研究資料進行相應的實證檢驗,得出相應的結論。最后根據得出的研究結論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對外貿易;西藏;經濟發展;政策建議
一、前言
西藏的民生,經濟,與接壤國的關系都與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外貿易作為衡量西藏經濟的指標之一,其在西藏經濟金融業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我們有必要探究分析西藏的對外貿易歷程,研究后的結論能夠幫助我們為西藏對外貿易制定出合理、適用的策略,能為西藏的經濟發展做好完美的鋪墊。金融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而對外貿易占有西藏經濟金融業的很大比例,對西藏對外貿易的歷程進行研究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現在西藏的經濟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總結西藏經濟發展歷程,剖析其自身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并合理的規劃好未來對外貿易的策略,加強對外貿易開放看都,推動西藏生產力的發展,提高西藏同胞們的生活水平。使對外貿易對西藏經濟發展的推進作用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西藏地區對外貿易的現狀
(1)西藏自治區的基本情況
西藏位于祖國的西南邊陲,毗鄰印度、不丹、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等國,邊境線全長4000多公里,21個邊境縣,312條對外通道,其中常年性通道44條、季節性通道268條。由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西藏的對外貿易主體主要集中在南亞國家、毗鄰或接壤的邊境地區或城鎮,基于特殊的地理自然條件和各自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西藏自古以來就與南亞國家和地區有著密切的文化經濟貿易往來,也是中國與南亞三國—印度、尼泊爾和不丹三國構成邊境貿易通道的主體。
(2)西藏地區對外貿易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前,1953-1980年的28年間,西藏邊境貿易總額是1.83億元人民幣,合6728萬美元。改革開放后,1996~2006年的11年間,對外貿易的年均增長率是27.2%,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長率12.6個百分點。如圖1所示,自2001-2015年的16年間,西藏自治區對外貿易總量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六五”、“七五”、“八五”連續三個五年的對外進出口總額都是成倍增長,“九五”期間的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比“八五”期間高出三倍,“十五”期間的對外貿易總額在“九五”的基礎上繼續急劇攀升,約高出“九五”總額的一倍,且高出前四個五年計劃總額的30%;“十一五”的第一年(2006年)的對外貿易總額僅比“九五”期間的總額少45734萬元人民幣,略低于“十五”期間總額的50%。截至2015年西藏外貿進出口總額累計實現759.53億元。
三、西藏地區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
(1)跨國經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具備豐富知識、通曉國際慣例的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而西藏地區這方面的人才少,而且企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西藏地區民營企業大多是企業,其從業人員中大多數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技術水平低,素質差,生產效率不高。根據企業調查總隊的調查2434家民營企業共有從業人員91.4萬人,大專以下文化的人數占八成以上,大專以上文化的人數僅占17.9%,技術人員占13.40%,高層管理人員占2.70%。所調查的2434家民營企業總經理,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的占1/3,大專及以下文化的占2/3。企業從業人員的總體素質,還不能適應海外直接投資的國際化經營需要。
(2)研發投入少,技術科技含量低,技術創新能力差
西藏地區的技術水平普遍較低,即使在西藏地區最發達的浙江和上海兩個地區,大量企業依然在使用國外70-80年代的生產設備,許多企業也基本不具備研發的能力。根據工業企業年度統計數據。2006年,西藏地區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3733.33億元,研究開發費用支出265.9億元,僅占銷售額的0.28%,不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一家的研究投入。在超過17萬戶的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投入的企業20284戶,占企業總數的11.8%??梢韵胂螅鞑氐貐^的創新能力十分低下。大量企業創新能力的低下必將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
(3)規模小、實力弱,區域發展不平衡
在2016年度全國中小民營企業500強中,西藏地區只有8家企業入圍,與江浙地區的203家和江蘇的112家相比,差距很大,且排名最靠前的也只排154位。而且,西藏地區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交通運輸、貿易餐飲等傳統產業,且企業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與國有大型企業也有很大差距。2015年,全地區規模以上的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12.2萬元,相當于國有企業的一般;資產貢獻率13.5,比國有企業低近7.8個白分點。同時,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上升。從地區內看,沿長江流域地區發展較快,皖北地區發展相對較慢?!榜R蕪銅”經濟圈工業銷售收入增長速度均在40%以上,阜陽、宿州低于20%。從地區外看,西藏地區與東部發達省份差距進一步拉大。到2015年底,西藏地區增加值總量僅相當于江蘇的22.3%,山東的27.2%,江浙地區的27.7%;上繳稅金僅相當于江浙地區的9%,江蘇的15%,山東的22%。
四、西藏地區對外貿易發展戰略
(1)擴大西藏對外開放力度
今后的西藏對外貿易的發展以及開展邊境經濟貿易活動時,在探索和制定我去對外貿易政策的時,要同 WTO 的貿易規則相吻合并結合西藏當地的情況,必須以全新的觀念、創新的思維來規劃西藏對外貿易的發展措施、外貿發展目標以及管理體制方法。只有開放的思想,才能以更加靈活、更加有效的推動西藏對外貿易跨越式發展。加強對相鄰國家的貿易市場調研,尋找新的合作機會。積極主動的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經濟,西藏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外向型經濟,調整產業結構,著眼開放面向南亞國家的重要通道,加強與尼泊爾電力、油氣通道和光纜通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加快吉隆縣邊境地區的經濟合作區建設。充分利用國際產能合作和“走出去”戰略的政策支持,鼓勵有條件的西藏上市企業赴尼泊爾、印度等領邊
(2)大力加強邊境貿易的組織協調管理
在發展邊境貿易的基礎上要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緊緊抓住西藏第五次座談會的契機。就地改善邊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推進有特色的? 優勢產業發展,推進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實施邊境市場的多元化、寬領域,逐步開拓西藏對南亞國家的市場,加快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動西藏整體的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西藏對外貿易快速發展。要對各口岸進行資源整合和改進。在邊境貿易市場統一管理中,由于人力、財力、物力等眾多因素的影響,組織協調和管理水平和能力上都有待提高和改進的地方,西藏各級政府工作部門針對以上情況,采取重點傾倒方法,就是把各邊貿市場和邊貿口岸的基礎設施當作首要任務去執行,為力保早日能夠改變目前之后的現狀。針對解決邊境貿易市場管理不到位的情況,有關政府部門也需要轉變工作作風、工作態度,采取向生產一線和基層傾倒方式,在物力財力上多為邊境地區的基層考慮,制定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最終能夠落實到邊境地區實際當中去,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徹底改變西藏邊貿存在的問題,早日奔向幸福小康。
(3)重點發展西藏特色優勢產業
西藏獨有的藏醫藥、藏毯、藏羊毛、冬蟲夏草、青稞酒等自產品產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有絕對的市場優勢。這些特色產品在西藏對外貿易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其地位是其他任何產品都無法取代的,但目前西藏特色產業存在產品附加值低、產品結構單一、資源消耗量大,科技帶動性弱,這種雖然量性增長較快但質性發展嚴重不足的態勢加劇了西藏對外貿易增長的長期不穩定性和不平衡性。
參考文獻
[1]張冰樂,林琦.試論“十三五”時期西藏沿邊開放對西藏經濟的影響[J].西藏發展論壇,2017(06):49-52
[2]達瓦薩珍,王發莉,才央卓瑪.“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西藏與尼泊爾金融合作研究——基于跨境人民幣業務視角[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2(04):155-162
[3]張凌霄,高云波.對外貿易促進西藏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7(15):52-54
作者簡介:袁志千(1990-),男,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地區特色產業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