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不同于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宗旨是以實現社會效益為核心,因此衡量行政事業單位業績的唯一標準是公共效益。近些年來,在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的改革已經逐步進入深水區。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面臨的改革形勢非常嚴峻。在這種格局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本文就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行政事業;內部;控制
行政事業單位在我國行政構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正因為其地位與職能的特殊性,長期以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相較于企業來講還顯得滯后。直到今天,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規范還不健全,也很少有行政事業單位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社會其他團體的力量來為自己策劃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科學嚴謹的內部控制體系。在內部控制上存在的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穩定發展。
目前,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隨著對三公經費等的報銷要求不斷提高,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已開始逐步強化內部控制。各種管人,管物,管事的規章制度相繼出臺。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簡述
什么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這首先要從內部控制說起。內部控制是一項制度,它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內部控制理論是從管理實踐中產生,并逐步發展起來的一套成熟理論體系。內部控制理論強調的是先期預防,即為了確保特定的經濟資源的安全,完整,確保經濟和會計信息的準確,協調和控制經濟行為,充分利用單位不同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形成一系列具有強大控制能力的方法與舉措,使之成為一個嚴密,完整,科學的防范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是其日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控制在日常管理中主要起著控制內部環境,對業務進行風險評估和內部監督的作用。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更好的履行行政職能,實現總體目標而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約束和規范的過程。內部控制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其適用的范圍相當廣泛。目前,在廣義的內部控制理論中,其所起的作用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防錯糾錯。新時期,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保護物資財產的安全,防止人為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物資財產損失,浪費,挪用等問題。它可以提高會計資料的正確性和精準性,通過制訂規范統一的流程,使得會計資料在相互牽制中產生,有效的降低了錯誤的發生的幾率。
二、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歸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1)思想不夠重視
內部控制本身是一套很好的規避風險體系,但長期以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卻沒有有效的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一些領導對于內部控制重視程度不夠,有些人將個人意志凌駕于組織紀律之上。目前我國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收繳,支出等都是通過財政或者國庫集中支付,物資采購主要由各地區政府采購中心統一監督執行。一些單位的領導在執行財政政策的過程中,存在麻痹大意思想,認為只要財政部門審核通過的相關事宜,審計部門也沒有異議的,就是合理合法的。其實不然,這種做法忽略了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對單位各項業務的約束和監督。長此以往,必然會在某些環節出現不可挽回的錯誤或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2)體系不完善
內部控制有著自己一套完整嚴密的體系結構。但現階段,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還不完善,不少地方還存在這樣那樣的疏漏。例如,有些單位的內部控制一成不變,即使本單位的業務發展和內外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內部控制還是照搬照套固有的理論。有些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不緊密,與本單位的實際業務甚至有所沖突。還有的單位內部控制覆蓋范圍有限,沒有將全部人員納入體系當中,管理存在死角,控制存在風險。
(3)業務流程不規范不合理
控制方法,業務流程是內部控制的兩個核心環節。這兩個核心環節是否合理,長效直接影響著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當前,不少行政事業單位的出納人員對其崗位職責不明確,責任不清楚,對自己的工作定位還存在較大的偏差,有些人的思想還停留在處理現金和銀行存款等業務上。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由于人員緊張,一些關鍵崗位一人身兼多職,例如有些負責記賬的會計兼職資產管理。這種混亂的人員安排導致本應相互監督的兩個崗位在監督力度上大打折扣。
(4)外部監管不到位
各地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是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外部監管力量。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外部監管在不少地方還流于形式。外部監管的內容也多偏重于各項例行性檢查,檢查內容基本上多年未變,即財政性資金使用是否合法合規,很少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進行監督指導。長期的放任和忽視,導致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被個別領導的個人意志所取代,他們肆意凌駕于規章制度之上。近些年,全國掀起審計和反腐風暴,從那些落馬官員的人生軌跡中不難看出,但凡有些許制度和規范的約束,他們也不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強化制度與規范,強化外部監管,不單單是對我們的事業負責,也是對同志負責,對我們自己負責。
三、新時期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舉措
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要在強化內部控制上下足功夫。近些年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問題已經引起了上級領導機關和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問題不但從政策層面,而且從實踐層面不斷得到重視和強化。一般而言,單位負責人是單位財務和會計工作的首要責任人,他們對本單位的財務狀況負主要責任。再制訂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規范時,我們應當做到責任到人,落實各職能到相關責任人。只有這樣,才能使內部控制的約束性落到實處。
我們還應當強化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職工的內部控制意識。這種強化可以通過會議傳達,集中學習,統一培訓等形式完成。在這里我們需要著重強調的一點是,再培訓工作一直以來是我們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很多職工從走入單位開始,就很少有機會參與到各項培訓中。誠然,由于經費等條件的限制,要讓所有職工經常性的參加各種培訓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他們無力負擔如此高昂的開支。但另一方面我們要看到,基本的一些培訓一般的單位還是完全可以負擔的。但長期以來,我們的行政事業單位忽略了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于職工素質的高下,所以各行政事業單位要不斷強化對本單位職工的內控學習和培訓,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求。
最后,我們還應當強化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的外部監管。外部監管不能再流于形式,而應當切實從不同的行政事業單位出發,規劃和制訂貼合單位實際的監管內容與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發現漏洞,盡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各財政部門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和會計工作的主抓主管部門,審計部門則是財務監管的職能機構。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中,財務和審計部門要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為單位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保駕護航。同時,各上級主管部門也要因時而動,不能再以一成不變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標準來監管不同的行政事業單位。要以各單位的實際特點為出發點,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建立健全并落實好各項核查內容,對所監管的行政事業單位形成一種高壓和威懾態勢。對重點部門,重點人,重點事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舉措,細致,深入,全面,系統的履行好監管職責。
四、結語
近些年,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與機構改革和行業發展的要求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們要直面存在的問題,確保內部控制工作落在實處,從而促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面,有序,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進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缺陷與對策[J],會計師,2008
[2]劉慧.關于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現狀的探討[J].財政監督,2009(6)
[3]李飛.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探析[J].財經界,2010(2)
[4]馬榮煥.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思考[J].河南省鄧州市彭橋鎮政府
[5]鄭文飛.淺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J].深圳市南湖街道辦事處,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