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知霞
摘? 要: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規模不斷擴大,收入與支出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為了更好服務經濟發展,國家財政部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財會改革文件,其中就有2017年10月頒布,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它重塑了各類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模式,勢必對相關單位的財務工作產生重大影響。文章分析了新政府會計制度主要的創新之處,對如何執行新的會計制度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新政府會計制度;創新
一、引言
我國舊的政府會計標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雖經不斷完善,但是已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特別是“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沖擊了舊會計體系。而且細分為行政事業單位、醫院、勘察探測、學校高校等諸多領域,彼此的核算辦法和口徑不一致,很難進行信息整合、比較分析。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了深化改革的許多重大事項,提出建立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開啟了政府會計領域改革的大幕。2015年新修訂后的《預算法》開始實施,規定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每年度都要編制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的綜合財務報告。舊的政府會計體系不能準確反映政府負債情況,存在較大偏差。新政府會計制度就是這樣的背景下出臺的。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主要創新之處分析
(1)統一了之前各類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重新規范了會計要素。此前,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各類學校、彩票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勘探測繪單位等都有一套本系統的會計制度,新政府會計制度完全整合了上述各項制度,沒有了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之分,也沒有了事業單位各行業之別,對不同單位之間的同類業務適用相同的政策規定,在會計內容上,盡可能保留并增加了共性的業務和事項。新政府會計制度實現了各單位會計制度從形式到內容的統一,從而為各部門會計信息的橫向比較分析打下了基礎。
在會計要素方面,實現了從“五”到“八”的轉變,具體來說就是由原先的資產、凈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五項要素,調整為資產要素、凈資產要素、負債要素、收入費用要素、預算收入要素、預算結余要素、預算支出要素八項,新的要素規定更加全面、細化,有利于統一各單位、各行業的核算方法。新規定首次將預算會計核算包括其中,要求必須核算預算收支和結余,將日常產生的收入以及資產的保值增值損耗考慮在內。
(2)完善報表體系,首創 “平行記賬”方法。新的政府會計制度下,行政和事業單位不僅要做出財務報表,還必須做好預算會計報表,并對報表中的構成要素作了詳細說明。財務報表主要由會計報表和解釋說明它的附注組成,其中,會計報表包含了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凈資產變動和現金流量等信息,還規定單位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行編制現金流量表。附注主要是用來對單位的大額投資和資金借貸予以詳細說明,讓單位外非專業人士也能看懂報表。預算會計報表涵蓋收入支出情況、結轉結余變化和財政撥款收入支出等信息。總的來說,相比于原會計制度,新規更加規范具體,通用性和可讀性明顯提升。
“平行記賬”是指在同一財務系統中,采用財務會計核算和預算會計核算“兩條線”平行管理的模式,對于納入預算的現金業務,必須采用這種模式。為了使財務人員熟練這一方法,在附錄的實例中用表格的形式列舉了處理方法,便于理解操作。“平行記賬”有效地解決了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一山不容二虎”的問題,起到了顧此及彼、穿針引線的作用。同時,“平行記賬”賬務處理方法將會計各個要素始終貫穿在一起,同時滿足了單位日常財務管理和財政主管部門預算決算的雙重需要。
(3)細化了資產分類,債權債務核算更加準確。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按照不同的使用去向和性質,分不同類別進行核算。比如,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電腦、桌椅等辦公用品,設置“固定資產”這一科目加以核算;對一些公共基礎設施,專門設置了“公共基礎設施”科目,此外,還設有“保障性住房”等科目等等。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資產的時間損耗和攤銷,包括固定資產時間損耗(累計)、無形資產攤銷(累計)等,準確反映了資產的初始價值和賬面價值。
三、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對行政和事業單位的影響及建議措施
(1)對信息化的要求更高。新會計制度下,每一筆相關的業務都要落實到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中,最終都要反映在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中,而且會計要素要增加為8項,無形之中增加了工作量,對原有的信息系統造成了不小壓力,必須依靠高效的會計系統來完成。隨著管理會計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日益廣泛的應用,未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必將運用會計基礎數據信息,在管理會計工具的輔助下實現業務與財務的深度融合,為領導集體決策提供預算決算支持。無論是從長遠看還是當下實行新會計制度來看,都需要調整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部門的信息系統以及項目系統、人事管理系統和資產系統,運用大數據技術,在一定范圍和條件下實現信息資源共用共享。可以把以前的財務信息融合到新的系統中,增加信息比對分析的參照物,為領導的管理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2)對財務人員業務能力的要求更高。財務會計人員的能力素質決定著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效。新制度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核算方式相比以往簡單的收付核算更為復雜:什么條件下做平行記賬,怎樣處理投資收入、利息收益等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業務,跨期跨年的預付款項、借出賬款如何結轉,報表編制時如何確保表格項目與會計科目的一致性等,這些日常的業務都考驗著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因此,強化財會隊伍建設刻不容緩。新招聘引進一批掌握最新會計制度知識、素質高、職業判斷能力敏銳的高級復合型財務人才,優化單位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并對單位推進新會計制度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推動改革進展。現有財務人員要有針對性加強新會計制度的培訓,掌握有關的記賬方法,深刻理解不同會計模式之間相互分離又彼此銜接的關系,為新政府會計制度順利實施打好基礎。
(3)對核算方式的要求更高。核算方式的變化是新會計制度最大的不同之處,既要進行平行記賬,又要增加資產債務的核算內容,在新會計制度下,核算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對行政單位來說,資產與債務的界定存在難點,特別是受托管理資產、未來負債以及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擴大,對財務人員和財務系統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量大會計系統數據的對應一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特別是在“雙核算”模式下,尤其要注意兩點。首先,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業務在進行財務會計核算的同時,又必須進行預算會計核算。比如政府部門購買的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在兩項核算中都應該列出“借”“貸”分錄。其次,不屬于預算管理的現金業務,只需財務會計核算,例如,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損耗只要在財務會計賬目上列出分錄即可。
(4)對規章制度修訂完善的要求更高。新制度各項規定、流程和操作比以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有關財政主管部門應該對新制度下的各項工作環節進行深入梳理,盡快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特別是重新排查新的內控風險點,制定化解風險的新工作流程。根據新制度要求,重新制定會計核算手冊,手冊中分別列出新舊制度之間各科目的聯系與區別,特別是對平行記賬中核算內容和可能有關聯的科目一一梳理歸納,方便財務人員參照操作。在資產管理上,出臺相關制度,以此為依據對單位固定資產進行地毯式排查盤點,逐一明確原值、已用年限和可用壽命,做好分類統計并合理選擇折舊計算方法。
四、結語
新政府會計制度是我國各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盡管目前剛開始實施,很多細節還在摸索完善之中,但是從長遠看,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對規范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意義重大。我們應該用科學高效的辦法,加快新會計制度的推廣實行,為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做出新貢獻。
參考文獻
[1]柳文娟,馬洪達.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系統建設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08):46-47
[2]鄒娟,王紅令,楊婧.關于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平行記賬”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9(11):111+113.
[3]周建存.探討新政府會計制度對高校會計核算實務的影響[J].納稅,2019(10):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