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總部位于江蘇鹽城的A上市公司特因涉嫌虛構海外工程項目、虛構出口貿易和國內貿易等違法違規行為,被證監會立案稽查,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文擬對A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行為展開案例分析,以期找出問題的根源,并期許能對如何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識別、規避與監督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A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舞弊
財務造假,是指有關會計行為人為實現自己的行為目標、達到某種目的,利用會計法規、準則的靈活性以及其中尚存的漏洞和未涉及的領域,有目的地選擇會計程序和方法,甚至憑空捏造,修飾其財務報表和數據,使之顯示出對其有利的會計信息的行為。
一、A上市公司舞弊案簡介
2017年4月,因涉嫌虛構海外工程和國內外貿易,A上市公司被證監會立案稽查,并于2017年12月遭到證監會行政處罰。證監會對A公司處以60萬元罰款,并對相關舞弊責任人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和3年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的處罰。多年前美國的安然事件造假,到如今我國的A上司公司造假,這些造假者真是層出不窮,會計舞弊事件真是從未停止過。因此,深入分析A上市公司進行財務造假的原因以及提出相應建議以規避上市公司的相關財務造假行為是非常必要的。
二、造假手段的反復與創新
(1)虛假借殼上市
成立于2002年10月的江蘇中聯電氣于2009年12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015年2月13日,中聯電氣向A上市公司原股東拉薩瑞鴻、拉薩納賢、拉薩智度德誠非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并進行資產置換,取得A公司100% 股權,A上市公司由此實現借殼上市。
(2)偽造合同資金流,編織國際謊言
為了滿足借殼上市時的業績對賭,A上市公司不惜自賣自買,利用跨境貿易造假。除此之外,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A上市公司把造假業務發展到了巴基斯坦。A上市公司于2015年至2016年9月通過虛構海外工程項目、虛構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等手段,累計虛增營業收入約5.8億元,虛增利潤近2.6億元。其中,2015年虛增利潤占當期利潤總額約73%,2016年虛增利潤占當期利潤總額約11%。從資金鏈分析,A上市公司的回款主要來源于它自己控制的公司,還有其他一些中國境內企業。不止這筆交易,作為造假慣犯,A上市公司的造假由來已久。2015年,A上市公司就曾以虛假采購的方式將資金轉入其控制的上海遠盼、上海煊益等關聯公司,再通過上海桂良、上海久仁等客戶將資金以銷售款名義轉回,構建資金循環,偽造“真實”的資金流。A上市公司就是這樣偽造合同資金流,編織國際謊言的。
(3)完整的造假產業鏈和完整的虛假現金流
在上市公司的造假產業當中,A上市公司做了非常完整的造假產業鏈。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造假會找幾個新設立的空殼公司,或者一些朋友的公司偽造合同,虛增收入,調高毛利率。A上市公司不惜動用數億資金,構造了完整的資金往來記錄。為了造假,A上市公司動用了7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公司走賬,超過了100多個銀行帳戶進行資金劃轉,而且經常通過銀行票據和第三方支付劃轉,渠道復雜。
三、A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原因分析
(1)市場監管不力、處罰不力
A上市公司猖狂地作假,找到漏洞持續違法,有部分原因也來自于市場的監管不力、處罰不夠,違法成本太低。雅百特事件令股民憂心忡忡,但按照現行《證券法》相關規定,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最高的處罰為60萬元罰款。違法“成本”與造假獲得的“利潤”相比,小巫見大巫。A上市公司虛構數幾十億元的項目,卻僅罰款60萬元。這不但給A上市公司留下了繼續造假的心理,在社會上、市場上也形成了不好的風氣,容易助長違法造假之心。上市企業的造假行為可謂屢禁不止,個別行業更是成為“業績陷阱”的重災區。
(2)投機的市場和投資者
投機并不等同于投資。我國的大多數股民都是投機者,買賣股票都是為了賺取可觀的差價。市場投機是普遍存在的,市場投資者受到市場信息不對稱和投資者的認識偏差、行為偏差和冒險沖動與反省自責交織在一起的影響,市場的主要投資者都普遍存在著程度不一的非理性投資行為,也就是投機行為。事實上,無論是發達市場的投資者,還是新生市場的投資者,投資者本身是傾向于投機的,因為投資者的投機沖動經常會受到高回報預期誘惑。
(3)審計程序的漏洞:函證
函證程序會涉及到三方參與者,如果想及時高效地完成函證程序,需要各方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因此也會出現一些審計方面的漏洞。事務所安排缺乏經驗的審計助理負責函證工作,使得函證審計程序推進緩慢,進而給了相關人員為自己利益而做出違法造假的機會。
(4)證券公司制度不健全、分析師職業道德缺失
當今的我國證券分析業給公眾的印象是,分析師聽命于某個有利可圖的集團或團伙,靠某種庇護在市場寄身廝混。如此下去將會喪失發展能力,是分析業的集體自殺。市場永遠是分析師之師,時下股評文章鋪天蓋地,誤導投資者,將一切責任都讓股市承擔。在擴散頂部號召買進、在自己脫手之前總是唱多;熊市和牛市之間沒有嚴格標準和界線,甚至對高低的界定和劃分都不十分明白,卻在媒體中頻頻亮相誤導投資者,使人們畏懼這個市場,這是中國股市在經濟學影響下的不利結果。
四、治理措施
(1)市場監管、審計程序的法律完善
完善證券監管法律法規體系,首先要建立多層次多功能的證券監管法律法規體系,不僅要完善《證券法》等法律,還要盡快頒布與《證券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規;此外,還應制定自律性監管組織的監管規則,填補一些《證券法》無法監管的空白;其次,要規范立法語言、細化法律條款、明確法律運用程序,以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最后,明確證券投資的民事法律責任制度,使受損害的投資者得到充分的法律救濟,彌補投資者所遭受的損害,保護合法投資者利益,懲罰違法投資者的違法行為維護證券市場的秩序。
因此,應盡快建立與法經濟學理論相契合、與證券市場環境相融合、與證券市場發展需求相吻合的證券監管法律制度,以保證我國證券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 同時,制定規范化函證程序控制制度,安排有經驗的審計人員負責函證程序,并建立嚴厲的獎懲機制。
(2)扭轉資本市場的投機
國際資本市場發展的歷程告訴我們,一個正常的市場主要是投融資功能,而我國A股市場投機很嚴重。注冊制即將取代核準制,注冊制會很快加大市場的供給,殼資源的價值會大打折扣,同時同類型的股票市場上會很多,中小創很多價格過高。資本市場開放的過程就是和國際接軌的過程,香港的股票小盤股很多幾毛到幾塊錢,所以現在我國許多股票是不正常的。注冊制下的價值投資才是正道。注冊制下證券市場的制度紅利對證券行業中期也比較有利,資本市場是我們對抗國際風險、貨幣戰爭有利工具。
(3)證券公司自我監管與公眾監督
自律性監管組織具有信息成本低、應變靈活等優勢,是任何政府機構無法取代的。要完善證券業自律組織監管權的相關法律,為其發揮監管作用提供法律依據,以加強自律機構的監管功能。至今,我國證券法還未涉及社會公眾對證券市場監管的參與的問題。社會公眾對證券市場的監管,有利于增強監管透明度,加強對證券市場監管的靈活性,從而保障對證券市場的及時、有效監督。因此,立法應建立和完善公開聽證制度,對公眾開放證券監管的立法和實施程序,并鼓勵新聞媒體、社會團體及個人參與證券監管活動,將社會公眾對證券市場監管的參與納入法律。
參考文獻
[1]劉靜,李琪,閆佳惠.重組背后的“對賭陷阱”——雅百特財務造假案分析[J].財會月刊,2019(07):44-48
[2]潘孟蕾.我國上市公司跨境財務造假動因分析及治理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2):69-70
[3]崔東穎,胡明霞.“雅百特”財務舞弊案例研究——基于舞弊三角理論的視角[J].財會通訊,2019(04):6-9
[4]李克亮.從審計角度看“雅百特”財務造假案[J].財會通訊,2018(16):92-94
[5]王克.雅百特造假被查[J].中國經濟周刊,2017(37):64-65
作者簡介:馮雪蓮(1994—),女,漢族,四川達州,碩士,212017120200024,西華大學,工商管理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