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無錫作為一座以制造業見長的城市,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利用其良好的工業基礎,實現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本文將從無錫制造企業發展創新的現狀出發,分析其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無錫市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出對策意見。
關鍵詞:創新驅動;無錫制造業;轉型升級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加快我國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無錫作為中國民族工商業、鄉鎮企業的發祥地,是一座以制造業見長的城市,2017年無錫市規模以上總產值達到15459.54億元,同比增長7.71%,工業增加值為4553.15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3.31%。制造業是無錫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但近年來隨著利潤率下降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無錫傳統制造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本文試圖從無錫市制造企業發展創新的現狀出發,分析出無錫市制造業轉型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對策意見。
一、無錫市制造企業發展創新現狀
(1)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新成果顯著
從研發投入來看,各企業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強,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并且創新成果顯著。以無錫42家A股上市制造企業為樣本分析,2016-2018年,42家企業平均研發投入金額為67,370,698.49元、82,194,247.24元、90,631,842.06元,呈逐年上升趨勢,增長率為22%、10.27%,其中小天鵝、太極實業、威孚高科等7家企業連續三年研發投入破億元。從研發投入強度來看,信捷電氣、新宏泰、隆盛科技和蘇利股份四家企業連續三年研發投入強度(研發費用/營業收入)在5%以上,據研究表明,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企業才能保持一定的競爭力,并且研發投入是創新活動強有力的資金來源,可見企業自身對創新是非常重視的。以先導智能為例,其研發投入在2017年首次破億,2018年同比增長130.45%,在2018年共獲得授權專利194項,占企業授權專利總量的43.21%。
(2)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創新發展
政府層面,無錫政府陸續出臺一系列行動計劃和專項政策意見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如《無錫市智能制造三年(2017-2019年)行動計劃》、《關于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深入推進智能制造的政策意見》、《關于進一步深化現代產業發展政策的意見》,在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方面,著重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支持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對于取得突出成果的企業按上年度研發投入強度給予50-500萬元的補助;在支持發展智能制造方面,突出鼓勵企業加大對智能裝備和技術的投入,對技術和設備投資額達標的企業給予相應的獎勵。
二、無錫市制造業轉型發展的問題
(1)研發投入強度需進一步加強
總體來說,無錫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科技成果的轉化率較低,產品附加值偏低。雖然有不少產品屬于高新技術產品領域,但主要來自外資企業,為本地創造的附加值不高,而本地產品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上,能自主生產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比較少,在國際產品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技術創新投入不足導致的,2016-2018年,樣本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在3.4%左右,其中有6家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足1%,國際上該值一般在4%-5%之間,研發投入強度不夠會制約企業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2)中小企業受限于資金和人才
企業進行科技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只有資金充裕的企業才可以根據市場變動進行具有前瞻性的創新活動。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信譽較差,其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以商業銀行貸款和自有資金籌集為主,并且商業銀行出于風險規避的需求,往往更傾向于為大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就導致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其次,制造企業進行智能化轉型過程中,往往需要既精通工業技術又懂信息技術的跨界融合型人才,而中小企業因缺乏相應的創新激勵機制使其難以吸引高素質的人才。
(3)技術創新具有較高風險
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前期需要投入較多資金,但是回報不明確,新產品的經濟效益和技術壁壘的攻克均具有不確定性,并且一旦資金保障不足,前期投入很可能變成沉沒成本,這就導致大多數企業不敢輕易嘗試。而且當前市場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還不夠到位,企業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開發的新產品、新技術很容易被同行其他企業用較低成本進行模仿,甚至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再創新,使企業利益受到侵犯,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企業追求自主創新的動力和積極性。
三、無錫市制造企業轉型發展的對策意見
(1)重視中小企業的轉型發展
制造業轉型發展不僅要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還要解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原生動力不足、發展緩慢的問題。資金方面,一是可以為中小企業建立專門的稅收優惠政策,推動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減少其在轉型過程中的投入成本;二是對于技術含量高以及市場前景看好的企業,放松其融資條件,激發其研發積極性,使得高新技術的發展有所依靠。人才方面,加強技術人才的引進,為創新型人才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為中小企業吸收、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提供優惠政策和扶持。
(2)營造良好的創新服務環境
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需要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基礎設施的完善、合作體制的建立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都有助于企業開展創新活動。一方面,可以推進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鼓勵企業利用科研機構的研發優勢,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增強自身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其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對專利等自主產權實施獎勵政策,培養企業的產權意識,使其創新動力得以持續。
(3)利用“互聯網+”搭建智能服務平臺
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支撐制造企業智能化轉型的關鍵。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日益普及,無錫制造企業應該抓住發展機遇,提高制造業的信息化水平,加快與互聯網的融合。依托“互聯網+”,制造企業可以搭建智能服務平臺,充分調動企業的數據信息資源,將企業內部的各個業務系統充分連接起來。在產品設計階段,對用戶的歷史數據進行充分分析,設計出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在生產制造階段,對生產數據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實現各個工藝環節的無縫銜接;在售后服務階段,根據用戶的使用情況將相關數據反饋給企業,幫助制造企業快速進行決策。
參考文獻
[1]成楠.全球價值鏈視角下江蘇制造業集群轉型升級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7
[2]楊凌波.“互聯網+”背景下制造企業轉型升級路徑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
[3]張志元,李兆友.創新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對策研究[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04):41-44
[4]朱虹.基于創新驅動的安徽省制造業轉型升級研究[D].安徽:安徽農業大學,2018
[5]張崢,聶思.中國制造業創新能力實證研究[J].技術創新與管理,2015.36(01):5-10
[6]張志元,李兆友.新常態下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機制及戰略趨勢[J].經濟問題探索,2015(06):110
作者簡介:蘇夢云(1999-),女,湖北荊州人,江南大學商學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