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燕
【摘要】音樂旋律的進步離不開人類文明的進化,并且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從音樂起源到如今,其中涌現了許多優秀的音樂家,他們在音樂的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而肖邦則是鋼琴領域中的佼佼者。肖邦所譜寫的鋼琴曲目,給人一種幻想,讓人們情不自禁的沉浸到他為他們勾畫的音樂世界中,并且品味到其中的樂趣。他的技巧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演奏就是把這種融入骨髓的動作展現給他的觀眾。本文是對肖邦的音樂作品進行描述,且總結他作品的音樂特色和作曲特征。
【關鍵詞】肖邦;鋼琴;作品;藝術特色;表演
【中圖分類號】J63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一名來自波蘭的作曲家和鋼琴家。他在年僅十九歲時就已經獨立譜寫出《f小調鋼琴協奏曲》,但是天才總是伴隨著悲劇,在年僅39歲的黃金年齡便逝世了,但是他的作品卻流傳到現今,并且被人們所記住。他作品所描繪的即是生活的表現,深刻體現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這句話。其中體現了藝術的優雅和高貴,他的作品也把他對于祖國的愛包含了進去,即使是現在也可以給予人們安心與放松。作為一代藝術大師,肖邦的愛國精神以及為了藝術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基于此,筆者對肖邦所創作出來的鋼琴作品中所具備的演奏特征以及藝術特色進行討論分析。
一、肖邦鋼琴作品
兩百多作品在肖邦的一生中不斷的流傳出來,雖然種類繁多,但是相比于其他種類的樂曲更大比重的是鋼琴曲,其中最為出眾的有兩部鋼琴協奏曲,三部鋼琴鳴奏曲,四部敘事曲,二十四首前奏曲。到如今肖邦的曲目已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傳唱,原因即是因為作品優美且經典,在音樂家們的口中得到了很高的評價,肖邦著名的圓舞曲是他在維也納時,運用維也納華爾滋三拍的節奏,加上優美的曲調與對情感的強烈表達,很容易感染觀眾。圓舞曲包括第 1號圓舞曲降 E 大調Op.18、第3號華麗圓舞曲a大調Op.34-1、第6號圓舞曲降D大調「小狗」Op.64-1等,但是總的來說他的作品并不太適合舞蹈,肖邦的作品多偏輕松,愉快。使得人們難以跟上音樂的節奏。同時他的音樂曲也作為學習鋼琴的必修課,他的曲子中包含了難度較高的鋼琴技巧,包括八度音程和三或六的連續平行等,對于演奏者而言這無疑可以視作一種挑戰,對于演奏者的要求較高。他的樂曲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把對鋼琴的熱愛融入其中,讓技巧與情感完美相容。
二、肖邦鋼琴作品的藝術特色及演奏特征
(一)肖邦鋼琴作品的藝術特色
肖邦的鋼琴作品把他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民族的認可深深的融合到了一起,在他的音樂中表現無遺,并且他的作品帶著濃重的鄉土氣息,給人一種空靈,簡單,醇厚的感覺。即使當時波蘭處于一個狼煙四起的時代,這也影響不了肖邦對于他祖國的熱愛,和對祖國堅定的信心,這些情感在他的音樂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樂曲中那悠揚的旋律就是為了更好的表達他對祖國的感情。
在他的作曲中基本上都能找到較為顯眼的浪漫主義色彩。在當時十九世紀的西方,人們崇尚浪漫主義,而鋼琴正是表達這一情感絕佳的載體,在時代不斷進步的同時,科技也同樣進步著,鋼琴也在這個時間段獲得了強化,鋼琴的表演能力得到了加強。也出現了許多偉大的音樂家,但是肖邦卻與他們不同,他們大多涉獵極廣,而肖邦卻唯獨偏愛鋼琴,他所寫的作品基本上是為了鋼琴而創作。他也是當時唯一有權利既稱為浪漫主義者,又有權利稱為現實主義的藝術家。
旋律是音樂中的重點,而對于肖邦的音樂來說旋律更是他歌曲中的靈魂。肖邦對于旋律的把握是無與倫比的,他的旋律可以直擊人們內心深處,讓聽眾從心底接受他的曲子。雖然肖邦很少采用民族音樂主題,但是他的作品中又無不透漏著他對于自己民間音樂的理解。肖邦對于和聲的敏感程度超乎想像。他是一位天才,在他的曲子中,他擅長多種色彩豐富的和聲,尖銳的變音,大膽的轉調,色彩性的三度調性并置強化音樂的藝術表演能力。
(二)裝飾音
肖邦對于細節可能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他的弦律里充滿了細節上的變化,這也是在不改變旋律答題的情況下作出的細微的調整,這是通過和聲的變化,轉調,節奏變化等手法來進行的,靈感是必不可少的,靈感可以使得樂曲得到意境與詩意,讓旋律得到充實。這也就是肖邦的樂曲旋律中有著很多裝飾音的原因,但是這種肖邦特有的裝飾音不同于古典時期音樂的裝飾音。正如李斯特所說,肖邦音樂中的裝飾音很華麗,但是并不妨礙基本旋律線的優美。因為肖邦的裝飾音大大強化了旋律的深度。并且帶給曲子那不停歇的動感,想要練好肖邦的鋼琴曲這些裝飾音也是極為重要的。
肖邦的裝飾音不同于古典音樂的區別在于,在古典音樂中,裝飾音大多在開始的拍子上,也就是兩只手一起彈奏。但是肖邦的音樂只有少數的裝飾音按照古典音樂來譜寫,除非是一些特殊的歌曲。在一部曲子中,裝飾音起到的是畫龍點睛的作用。而這種類型的裝飾音在肖邦曲子中力求簡單,輕快,節奏要求嚴苛。會在音色明暗中尋求一些細微的變化,使得他們更好的成為一個整體,而不要裝飾音顯得特別突兀,讓裝飾音有著自己變化的同時也能對主旋律起到更好的輔助作用。
(三)肖邦創作風格的演變過程
如果想要更加深層次地了解這么一個偉人,就一定要了解他的風格改變過程,作為一名偉人,并不合適風格一直不會變化。在社會的大染缸不斷地浸染沉淀才最終能創作出來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肖邦的創作生涯持續了三十多年,他的風格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得更加的成熟。
初出茅驢的華沙時期。肖邦在華沙生活了二十年,在這段時間中,肖邦并沒有遭受什么困難,年輕人,充滿了干勁與活力。而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輕快,活潑,青春洋溢,但是與之而來的就是年輕的通病,思想沉淀不夠,作品沒有太多的深度供人去解讀。有因為當時波蘭貴族風氣較濃,他的琴有著奢華,儒雅的技巧。
逐漸成熟的巴黎時期。這一時期的肖邦是鋼琴作品與作曲藝術的巔峰時刻,在這一時刻肖邦的作品均是自身的巔峰之作。最根本的是在1931年時,肖邦遠離家鄉到達法國巴黎。在后來起義過程中失敗也是自身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當中的主要因素,讓肖邦的音樂變得更加完美完善,其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思想進一步升華,讓自身與作品完美融合,將情感細膩地表現出來,氣勢上也顯得更加恢弘。但是,一腔熱血,最終讓自身成為了悲劇,也是世界上作曲家當中獨具代表性的悲劇英雄。
步入晚期。因為他的病不斷折磨著他的身體,導致后期的作品更多的偏向平淡,仿佛已經無欲無求,這在他原先的作品中幾乎是看不到的。作品里面濃濃的憂郁是流于紙面,在他的樂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雖然在這負面情緒暴漲的時刻。他對于他的作品開始多了許多的思考,心理上的活動,這也是所謂的喜憂參半吧。
對于肖邦來講,雖然遠離國土但是在創作上充滿了愛國情懷,在肖邦的樂曲之中,后期體現得更多的是悲哀,猶豫、無奈。
三、結束語
總結來說,肖邦的創作就跟他的為人一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與執行力,可以把自己的所學所想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他演奏與他作曲時的風格又不一樣,演奏對于他而言則是表達出了一種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一種意境。簡單,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就是肖邦對于藝術的理解,也是肖邦對于自己藝術的重要準則。
學習肖邦的樂曲,是極為不易的,即使肖邦有著“鋼琴詩人”的稱號,但是這也只能代表肖邦的一部分。如果你想完美地演奏出他的曲子,你就得從方方面面來認識肖邦。這也是現在的音樂家突破肖邦鋼琴曲再創造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英)阿-海德利,莫-布朗,學東譯.肖邦傳[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
[2]《美)漢曼德,馮丹譯.鋼琴藝木三百年[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朱雅芬.肖邦的浪漫主義叨[J].鋼琴藝術,2000.
[4]豐子愷.世界大音樂象與名曲[M].長沙:期南文藝出版社,2000.
[5](英)魯思·約爾登,冷杉,孫強.肖邦[M].天津:天律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