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松
摘要:目前,隨著日益變化的經濟社會和社會結構的重整與調整。有目共睹的是,在當前的法律體系中,民法以及經濟法都是部門法,是我國法律體系的一部分。民法和經濟法的出現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為許多矛盾糾紛的解決,提供獨到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民法 經濟法 價值差異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經濟法是為制止市場上出現的有失社會公正的行為,實現社會的真正公平,而果斷大膽的采用各種有利措施,它是一種兼顧我國和市場需求的統一做法。二者以不同的視角看社會,有效維護多變的社會人的行為規范。多數時候,均會上演一種出一種復雜多變的場面。所以,就此而言民法和經濟法在多層面上會出現重合和相同的部分。那么單純依靠某一種法律規范就可以有效解決社會矛盾嗎?答案是否定的。民法和經濟法二者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相輔相成。就上述情況來說,需要著眼社會長遠利益從民法及經濟法的多種維度角度分析。二者共同解決我國經濟社會中的各種經濟關系和人身及財產關系。
一、適用對象上的不同
民法與經濟法雖然之間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系,二者在適用對象上重疊部分。在經濟領域范疇內,二者在調整范圍內有一定的聯系。通常情況下,民法在財產關系調整中對象屬于經濟關系,經濟法的調整當然涉及到經濟領域。兩者的差異在民法突顯主體的位置,強調自然人、法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民事法律關系,重點在于表現人人間的價值和法律之間平等的權力和義務等。民法主要保護單個自然人的時候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為基本標準的,無關乎國家的行為。倘若違法行為涉及到自然人,處理解決的依據是民事法律關系。其實質均是不違法法律的前提下,維護經濟利益,保障公民權利。簡而言之,民法和經濟法兩者有著一脈相承的法律關系,民法的最基本原則包括誠實守信、公序良俗、平等自愿等,也是連接著經濟法的紐帶和臨界點。其一經濟法是為了實現宏觀來平衡經濟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其二民法相比較而言較為自由,維護的是平等民事主體,在當前社會大環境從事的民事法律行為。如果超出了法律規定的范圍,則會突破了民法調整的領域。然而,在法律操作的實踐中,經濟法中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都必定是要在經濟社會管理當中的法律規范。二者具有法律使用對象的時候適用法律規范的差別。
二、調整方式上的不同
民法和經濟法各有其自己本身法律體系的獨立性,能夠規范和協調我國經濟社會管理中的方方面面。經濟法在民法局部領域適用法律上是有一定補充性的。這么說二者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民法在法律的適用上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民法是市民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形成的。但經濟法的適用目的主要是為了全部社會的全局利益,強調所有經濟社會的共同性利益,從整體角度考慮,適用經濟法律規范來調整當前社會的經濟關系。很明顯也包括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微觀方面的調控和管理。能夠有效避免當前經濟社會中的一些功利主義等思想。還能夠解決個體和整體差異間的矛盾。可以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目的是促進社會向好的發面發展。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普遍向好發展,當前我國雖然有很多法律法規在正常運行,然而在實際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經濟法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在許多方面諸如:宏觀調控、經濟管理、開展活動等,有關經濟領域還需要完善法律法規的建設,可以提高經濟活動中的服務狀態。
三、法律屬性上的不同
民法是民事領域范圍內的法律,適用的對象是自然人民事主體和法人民事主體,其中包括的是平等人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主要保護的是個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有效范圍是權力和義務的范疇。重點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為基準,以權力和義務作為基本的,上升到國家沒再干涉更多。一旦自然人中有涉嫌違法行為的,處罰要依據民事法律。經濟法則重點以國家領域為管理對象,解決和處理社會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種種關系。強調要通過行政違法責任和刑事責任來加以處罰有些經濟犯罪。旨在維護經濟社會的長遠利益和共同利益,強調整體性這樣的全局屬性。在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下,以國家強制性為后盾??偟膩碚f,經濟法是國家法律屬性和市場法律屬性都具有的共同法律行為。民法強調的是個體性是個人或者法人自由意志的表現。而經濟法則是為防止出現壟斷經濟制止惡意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經濟法具有社會性而民法具有個體性,民法是司法的代表,經濟法屬于公法的范疇。民法遵循意思自治原則,強調私權利。個人法人之間可以約定俗稱,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損害國家個人利益,有顯示公平等行為都是合法的行為。但是,經濟法則不同,具有國家強制性,進行一定的強調。經濟法涉及的法律有些權利當事人間不可以約定的。
四、利益主體上的不同
通常情況下,各個法律所保護的對象間存在著法益和立法目的的區別性和差異化,很顯然民事法律關系與經濟法律關系在法律的適用上具有區別性。具體而言,維護民事法律關系的平等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民法建立的初衷。經濟法重在強調經濟社會的整體利益。故而,民法涉及到單個自然人的時候較多,當然也涉及有法人。經濟法有時強調宏觀性,這就要求經濟法所適用的法律主體具有廣泛性和重大性等。經濟法囊括的個體包括公民、法人、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還包括國家機關等。當然這也是民法與經濟法二者間較大的差異,民法強調私人性,經濟法強調公眾性。
結束語:綜上所述,民法與經濟法都是我國法律體系當中重要的部門法。二者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種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同時,二者之間又相輔相成,也是辯證統一的。但是矛盾的普遍性中還具有特殊性,在本文中筆者雖然分析了很多差異性的幾個方面,為了凸顯二者在市場經濟當中的規范性作用,我們必須要很好的協調經濟法及民法之間的關系。目的是希望民法和經濟法二者間能夠取長補短彌補自身的不足,為當前動蕩的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提供法律方面的技術性規范。有效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共同保障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獨特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