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博
摘要:借貸機構根據大學生的收入情況和消費情況提供校園貸,但它實際上的高利率給學生們經濟上造成壓力,帶來了不良的影響。所以,大學生要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消費支出,應對這些經濟問題,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和儲蓄觀念。
關鍵詞:校園貸 大學生 貸款
一、對校園貸的概述
(一)校園貸的本質
校園貸本質是一種專門借給學生的貸款,是由借貸機構以幫助學生的名義借的貸款。它的初衷是幫助學生,但一些不良的借貸機構,以幫助的名義借錢給學生,打低利率的幌子,實際高利率借貸,迫使學生負擔起高額的債務,自己則獲得高額利潤,給學生們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
(二)校園貸的產生原因分析
近些年,校園貸問題的案例屢見不鮮。通過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看到校園貸的特點。
案例一:長春警方就曾經破獲一起特大“校園貸”案件,在案件中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共有12省的百余名大學生牽涉其中。犯罪組織利用大學生心智單純善良,就利用一些高利潤、高回報為誘餌在學校宣傳推廣,經不起誘惑和自制力較弱的部分大學生就被這些組織利用受騙。犯罪組織利用這些大學生的基本信息進行借貸,給大學生造成了嚴重的后果。案例二: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學生,也曾以個人名義邀請身邊多名同學一起去注冊非法的借貸平臺,無意間將個人信息泄露出去。因為信息的暴露導致注冊大學生的錢財受到損失。損失的金錢至今都還為未歸還,這名女大學生自己也極有可能是受害人之一。
通過這些新聞案例,我們可以從消費者和生產者兩個角度總結校園貸產生的原因和特點。
消費者:學生尤其是大學生是校園貸的主要消費者,他們有較大的消費需求;在智能手機,電腦,等高端電子產品和中高檔衣物,化妝品等上有較大,的消費意愿。例如一位大學生小華會用幾個月的生活費和兼職收入去購買一個新上市的價值7000-8000的蘋果手機,這對他們的不算充裕的收入產生了壓力。為了緩解這種壓力,大學生很有可能選擇校園貸款,這為校園貸提供了市場。同時,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消費者,自我防范意識淡薄,輕信別人的話,人云亦云,尤其對,互聯網上的虛假消息,辨別能力不足,易被影響。
生產者:借貸機構是校園貸的主要生產者與提供者,他們相對于真正的有資質的金融機構來說資金不足,不能提供大額貸款:在具體業務上沒有競爭力,在這種環境下,大學生貸款成了他們的好選擇,他們利用網絡以低利率貸款方便,吸引大學生,同時實際以初期的低利息,后期的高利息來賺取高額利益。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這些借貸機構用一些其他手段來吸引學生借貸如在線上,用打網絡廣告,吸引學生的注意,或者使用學生泄露的個人信息,來進行宣傳,在線下,他雇用一些人員,在高校周圍,通過打小廣告,做宣傳,來推廣他們的,貸款產品。
(三)校園貸的特點
根據以上的案例,可以總結出校園貸具有以下幾項特點:
(1)貸款方便,從申請貸款,到收取貸款,環節很少,速度很快。
(2)網絡貸款,由于在網絡上操作,對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很小,沒有貸款的意識。
(3)大學生對校園貸不了解,不清楚他們的高利息,運作方法,不知道他們的真正面目,認為校園貸,對自己有利無弊。
一位大學生只要找到校園貸網站,輸入自己的個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所在學校銀行卡號,等信息,就可以提交申請,繳納一部分手續費就可以得到貸款。可以說,低門檻高風險是校園貸的根本特點。
二、對校園貸主體大學生的研究
(一)對大學生經濟情況的分析
從大學生的收入情況來看,收入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父母給的生活費,二是自己做兼職掙的錢,父母給的生活費相差較大,家庭富裕的可能上萬,但家境貧窮的,可能只有幾百,但足夠基本的生活支出,第二種做兼職,有以下常見的工作,如在學校勤工儉學,去教育機構教授學生,做家教,去餐廳當服務員,這些兼職收入情況并不太高,約有1000到2500元,不同的學生的差距較小大致都在一兩千元左右,但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額外收入。
從支出情況來看,消費支出主要有以下幾類,一,基本生活費,及吃飯,住宿,等花費,二,上網旅游等娛樂消費,三,學習費用,如購買書籍,購買音像制品等支出,,四是人際交情費用,如同學聚會五,購物費用,六電子產品費用,七,手機通訊費,大學生的主要消費用于飲食和通訊,但大額支出在電子產品和服裝上。總的來看,大學生的消費是多樣的,消費幅度有很大區別,基本的生活支出較低,正常的學生都可以承擔,但如電子產品費用,人際交情費用,服裝費,則差別較大,這與自己的收入水平相關。
(二)對大學生消費情況及心理狀況分析
大學生的消費情況,令人堪憂,據調查顯示,僅有近10%的大學生,能做到理性消費,而消費隨意性較強的大學生,占比高達40.5%,在缺少錢后,四成的大學生,會使用金融手段。
從消費心理上看,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有以下幾種,一是攀比心理,所謂攀比心理,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種心理在學習和工作時,是一種很好的心態,但在物質消費上,對于收入有限的學生來說,就不太適用了,例如用很多的錢去購買名貴的衣物,電子設備等。
二是獵奇心理,大學生正處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紀,有很旺盛的好奇心,對于一些新鮮事物,和新奇的東西,都愿意嘗試,這就為他們的消費,提供了一些心理條件,三是希望表現的心理,作為學生他們都愿意顯示出自己的優秀,與眾不同,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這些心理,都為他們的消費,提供了條件。
三、校園貸對大學生的危害及其應對辦法
(一)校園貸對大學生的影響
對學生來說,校園貸有利也有害,但他總的來說是帶來危害,概括而言,校園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校園貸還會誘導學生產生錯誤的金錢觀念,學生們不通過自己努力,是通過校園貸這樣的輕松得來錢的方式,獲得金錢,也許會讓學生們養成得錢很容易的,花錢大手大腳的金錢觀念。
2.它會危害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由于校園貸的高利息和一些對學生和學生家庭的討債手段,勢必會影響到他們家庭的正常生活,也會影響到校園的正常秩序,尤其對學生們來說更是如此,會讓他們的人身安全和心理上留下巨大的陰影。
3.校園貸會影響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因為校園貸的經濟壓力,學生們不可能集中精力去學習,會造成他們的學習成績下滑,甚至學業荒廢。
4.而對國家來說,校園貸觸犯了法律,增大了經濟風險,對正常經濟活動有不良影響,使參與其中的學生和家庭陷入困境增加了他們的負擔。對社會來說,這敗壞了社會的風氣,不利于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二)對校園貸問題的應對方法
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在進行大額消費的時候,想想自己的收入情況,對于一些不太重要的消費要量入為出,逐漸培養自己的良好消費習慣。例如,每月收入留下一定的剩余。
提高自己的理性消費能力,在進行消費前,可以現在紙上,寫出自己需要購買的物品,進行合理規劃,提高自己消費的目的性,與計劃性。
培養良好的消費心理,理性務實,對于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或者使用較少的物品,可以不進行購買,在購買一件物品前,主要考慮它的價值和對自己的用處,對于它的品牌等不需太多關注。其次,克服自己的攀比心理,在消費用品上,不與他人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