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芳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6-099-02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后,從中央到地方,密集開展了多輪巡視工作,其中很重要的巡視內容就是選人用人。2016年,國企黨建會議之后,中央加強了國有企業的黨建力量,也提出了很多具體要求。黨對企業要絕對領導,而現代企業的管理越來越市場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選人用人,既滿足黨委的要求,同時又能支持企業發展,是當下國有企業面臨的問題和難題。本文從企業的治理結構、管理體系以及面臨的問題等幾個方面抽絲剝繭,尋找解決的辦法。
關鍵詞 企業治理 管理體系 國企黨建
一、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現狀
當下國有企業,除了具有企業的基本特征,還具有一定的社會主義特色。在行政方面,設有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企業的經營管理層;在黨建方面,設有基層黨組織,配有黨委書記、紀委書記以及其他黨委委員,最高議事機構是黨委會。下面簡單介紹下各管理層級的職責。
1.股東大會是企業行政管理體系的最高權利機關,它由全體股東組成,對企業重大事項進行決策,有權選任和解除董事,并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有廣泛的決定權。企業一切重大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經營決策一般都得股東會認可和批準方才有效。
2.董事會是股東會或企業職工股東大會這一權力機關的業務執行機關,負責企業或企業和業務經營活動的指揮與管理,對企業股東會或企業股東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股東會或職工股東大會所作的決定企業或企業重大事項的決定,董事會必須執行。董事會是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規定,按企業或企業章程設立并由全體董事組成的業務執行機關。
3.監事會也稱公司監察委員會,是股份公司法定的必備監督機關,是在股東大會領導下,與董事會并列設置,對董事會和總經理行政管理系統行使監督的內部組織。
4.經營管理層是企業管理的直接執行者,根據董事會的授權主持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企業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擬訂企業內部管理機構設置方案、企業的基本管理制度,制定企業的具體規章,提請聘任或者解聘企業副經理、財務負責人,決定聘任或者解聘除應由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負責管理人員。
5.黨委是基層黨組織的最高議事機構,通過黨內選舉產生。黨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保證監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本企業的貫徹執行;支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依法行使職權;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支持職工代表大會開展工作;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加強黨組織的自身建設,領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和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
6.紀委是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在同級黨的委員會和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雙重領導下進行工作,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
從上面可以看出,每一層級都很清晰,有明確的職責和管理權限,雖然兩條線并行,但都是以企業的健康發展為根本目的。
二、管理體系的變化
2016年10月10日-11日,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對國企改革,國企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國企黨建會為分水嶺,國有企業的管理體系發生明顯變化。
1.國企黨建工作會前。在國企黨建工作會前,企業的各管理層級相對獨立。國有企業董事會,外部董事較多,甚至董事長都是由上級單位委任。除了職工董事和執行董事,其他董事(包括董事長)均不在企業內承擔一定的管理任務,不參與企業的日常管理活動。
企業內部的管理實行總經理負責制,一般是總經理兼任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兼任副總經理。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及地方開展了多輪巡視,包括大型國有企業內部也開展了多輪巡視。各級巡視報告中,都提出,被巡視單位的黨委主體責任弱化或缺失,紀委的監督責任缺位。在選人用人上,雖然也強調黨管干部,但從紀委的巡視報告中可以看出,部分企業存在以總經理辦公會、黨政聯席會來代替黨委會,決定干部的選拔和任用。
2.國企黨建工作會后。在國企黨建工作會后,國務院國資委以及各大型國有企業均深入學習國企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并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對貫徹落實黨建會議精神重點任務提出了具體措施、要求。
首先在建立規范董事會的企業全面推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由一人擔任,黨員總經理兼任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和總經理的角色發生了巨大變化。
其次要落實董事會、經理層選人用人權,黨委對選人用人工作的領導和把關要作為董事會、經理層依法履行用人權的前置程序。黨委的主體責任充分顯現。
三、面臨的挑戰
黨管干部原則在國企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其重要地位不能動搖,只有堅持這一原則才能確保國企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和順利實施,國企改革才能更具有發展潛力和市場競爭力。在國有企業現代企業發展治理下,實施黨管干部原則更是十分必要,但改革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挑戰,主要體現在:
1.企業最高管理層前置,直接參與企業治理,沖擊企業現有的管理秩序。雖然股東會是企業的最高管理機關,但參與股東會中股東代表不固定,并且股東代表不會直接參與企業管理。股東會授權的董事會則不相同,董事會人員固定,有明確的管理制度,董事會是企業實際的最高管理層。黨委書記兼任董事長后,企業的最高管理層前置,直接參與企業的日常管理,而很多企業現行的管理制度并沒有包括董事長如何參與日常的管理工作,對現有的管理秩序是沖擊。
另外,董事會前置,但是監事會未前置,監事會主席并未參與企業的管理,董事會與監事會的不對等配置,將會使監事會的監督效率將大打折扣。
2.董事會、黨委與經營管理層的權利邊界并不清晰。前文提到了董事會、黨委、經營管理層的職權,他們的職權在現實的管理中有重合的部分,如何保證各管理層不越權管理等,如何保證各管理層權責到位,均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3.黨委會與經營管理層高度重合,經營管理層自主性降低。黨管干部已經推行多年,目前極少數國有企業管理人員不是中共黨員,因此基本上每一個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層成員都是企業黨委委員,企業黨委會與經營管理層高度重復。在國企黨建會議前,黨政一把手分開,彼此分工明確,經營管理層自主權較大。國企黨建會后,黨委會與企業經營管理層高度重合,甚至完全重合,容易導致黨委會與經營管理層的總辦會套開,降低經營管理層的自主性。
4.選人用人易引發矛盾。企業的經營管理依靠的是經營管理層,經營管理層的管理體系要靠干部逐級落實?,F實情況,企業經營管理層用人,但無決定權,企業黨委不直接用人,但是對干部人事工作具有絕對的領導權和對重要干部的管理權限。
四、建議意見
雖然選人用人是企業發展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選人用人不是單獨存在的,是企業管理體系的一部分,要捋順管理體系,就要有權責清晰、分工明確的治理結構?;诖耍岢鲆韵聨c建議:
1.黨委、紀委與企業的最高管理層融合。修改企業章程,增加企業黨委委員作為執行董事進入企業董事會。同時,監事會與紀委融合,監事長建議由企業紀委書記擔任。如果企業聘用了非黨員的職業經理人,可以考慮將其推選到董事會。融合后,兩條線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都可以得到履行。
2.明確黨務干部配備職數、級別等。在三定中增加黨務干部,并且明確企業二級部門可以根據黨員人數設置專職黨務干部,同時由素質過硬、能力過強的黨員同時兼任黨支部數和部門負責人。企業三級機構,同樣根據黨員人數考慮是否配備專兼職黨務干部,要使黨組織全覆蓋,讓基層黨支部成為企業發展的堅實堡壘。
3.兼顧“管”“用”,選人用人堅持“兩上兩下”。國企黨建會后,要想消除選人用人方面的“管”“用”分離帶來的分歧,建議考慮“兩上兩下”的方式去兼顧“管”“用”。企業經營管理層根據企業經營管理需要,提出明確的用人計劃,并商企業組織部門根據程序開展工作提出初步建議人選,報企業黨委審議,此為“一上”;企業黨委對“一上”的內容從合理性、合法性、合規性等方面進行審議,并對建議人選進行討論,形成決議發企業經營管理層,此為“一下”;企業經營管理層根據企業黨委“一下”決議,進行修改、調整和完善,再報企業黨委,此為“二上”;企業黨委對“二上”方案進行審批,形成決議下發,此為“二下”。一般經過“兩上兩下”,基本消除“管”“用”分歧,同時在企業內部形成穩定的管理團隊。
另外,紀委及紀律監督管理部門根據中央和上級部門的要求,按照黨規黨紀、管理制度,對選人用人過程進行監管,確保選人用人過程的陽光透明。
4.融合用人標準,實現統一。把黨管干部的政治規范取向與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價值取向融合為一體,把黨管干部原則和董事會依法管理人才以及經營管理層依法適用人權結合起來,從根本上保持黨管干部與法人治理結構的一致性,從實質上實現黨管干部與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高度統一。
5.加強績效考核結果在選人用人中的作用和力度??己耸菍Ω刹柯穆毜娜骟w現,對于表現優秀者,要推薦重用。對于考核不合格的,要敢于問責,調整使用。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體制機制,使選拔出來的人才真正發揮作用,也在企業內部建立正面的用人導向。
五、結語
國企黨建工作會后,新規定、新制度的試行、實施階段總會一段時間的磨合期。黨的十八大后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其中“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處理磨合期出現的各類問題的法寶。企業管理首先要理順治理機構,其次完善管理制度。有了體制、機制的保障,選人用人的問題必然迎刃而解。有了人才的保障,中央賦予國有企業的使命必然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