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6-155-01
摘 要 在現代化進程中,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越來越關注的課題,現在我國的農村發展和建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因此,農村扶貧工作仍然是國家重點的工作內容,如何創新工作模式,是很多扶貧工作單位關心的重點課題。本文在最初提出了發展不足是導致貧困的本質原因,在貧困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都存在哪些問題,以及農村扶貧工作模式的創新途徑。
關鍵詞 農村扶貧 工作模式 創新
目前,雖然我國農村人口的流動性比較高,尤其是向發達的城鎮流動,但是到目前為止,農村人口的基數仍然很大。現在,大部分的農村人口已經滿足了溫飽問題,但是如何讓他們脫貧致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農村,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仍然是當前階段需要研究的重點課題。我國在很多政策都有提高扶貧工作,對扶貧方法、指導意見以及扶貧成效都做了對應的指示。本文在現代農村發展的基礎上,研究了導致貧困的根本原因,并對當前扶貧工作中出現的重點問題進行了解析,結合現實提出了扶貧工作模式的創新途徑,以期對扶貧工作給予更多的支持。
一、發展不足是導致貧困的本質原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貧困問題一般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綜合結果。首先是人的因素,包括人的體質、素質和思想觀念等的欠缺;其次是社會環境,包括周邊環境、相關的政策制度以及操作技術等方面的不足;另外,就是二者之間的結合,尤其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程度。綜合起來,可以歸結一個問題,那就是地區發展,發展不足是導致貧困的本質原因。因此,要真正解決貧困的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加快發展,農村的扶貧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政府的工作績效,從而加強貧困人口的創造力,改變貧困的現狀。
二、目前扶貧工作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實行的扶貧工作模式相對來說比較多元化,有小額信貸模式、東西部地區扶貧寫作模式、引進外資扶貧開發模式等。經過這么多年的扶貧工作,已經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主要問題:
(一)解決貧困問題的實際需求與政府財政承受力存在較大差距
在實際扶貧工作中,由于計劃扶貧與真實情況還有一定的距離,尤其是有些地區扶貧方案過于官僚化導致扶貧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應用,這是造成扶貧無法得到實效的主要因素。第一,雖然從扶貧貼息的效果方面看,這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企業貸款部分并沒有對扶貧造成根本的影響,另外一些比較貧困的農戶因為本身并沒有多少抵押的貨品,導致其貸款會面臨很多難題;第二,扶貧工作中涉及多方的利益關系,所以真正用于扶貧工程上的資金少之又少,扶貧資金并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第三,在一些管理和決策上如果施用的不夠恰當,也會造成扶貧資金效率低下。
(二)小額信貸扶貧模式沒有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一些地區的扶貧工程過于獨立,沒有及時將其他的扶貧項目結合起來,另外一些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不過關,還有就是項目的實際受益人并不能調動其大多數人的積極性,其扶貧工作無法協調綜合資源等。
三、農村扶貧工作模式的創新途徑
我國現行的農村扶貧工作模式確實發揮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隨著經濟和信息的高速發展,然而在新形勢下,要想更好的利用扶貧資金,讓收益的人群發揮積極的帶頭作用,還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模式,主要體現在:
(一)控制貧困人口的數量
貧困地區的人口數量龐大,但是在做扶貧工作中,需要對這些人群進行初步的分類,尤其是對那些通過培訓和教育能夠自主脫貧的群眾,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力量。為了促進可持續發展,形成層次脫貧的機制,為扶貧工作創立先決條件,從而更好的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適當轉變計劃扶貧體質
農村市場的開放在于交通渠道的建設,尤其是現在城鎮的大力發展,讓交通建設成為各地爭先脫貧的政策。然而做到這些,不僅需要政府機構協調外部資源,從而促進地區財富增長,還需要政府積極調動基層力量,從而為參與式扶貧創造有力的條件,為農村扶貧工作的模式發展提供基礎設施。
(三)實施扶貧工作整村推進
以村為單位,充分發揮地方特色,讓農戶積極的參與進來,尤其是做一些因地制宜的工程項目,制定整村扶貧開發策略,讓全民參與,形成互相監督,互惠互利的有效機制,最終實現全村共同富裕,才是構建社會主義特色的有效途徑。需要把農民都積極的組織起來,最大限度的推動項目的開展,讓農民自己提升,自己參與脫貧活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培育帶動效應。
參考文獻:
[1] 曾路遙.加快推進農村扶貧開發進程的思考[J].農村經濟,2012(03).
[2] 李澤民.論扶貧開發中的行政監督[J].福州黨校學報,2010(04).
[3] 范小建.創新扶貧工作機制推進扶貧事業發展[J].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12(02).
[4] 王昕.“互聯網+”背景下農村“精準扶貧”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宿州市碭山縣為例[J].中國商論,2018(1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