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旎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6-191-01
摘 要 商務合同是為了明確貿易雙方權責簽訂的法律憑據,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使用詞匯具有嚴肅性、莊嚴性和正式性的特點,常出現到whe re \he re和the re +介詞,以及特定含義的縮略詞,常使用陳述句以及被動語句。在翻譯時,工作人員首先應該充分理解英語商務合同的含義,以中文將英語商務合同的內涵以凝練簡潔的語言復述出來,不得隨意修飾或篡改,確保原文譯文寓意相同,而且,應該確保譯文的通順性,不可直譯。
關鍵詞 英語商務合同 特點 翻譯要點 實踐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與西方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上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為了能夠消除語言間的隔閡,英漢翻譯這門行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企業有了更多與外商合作的機會,在業務洽談成功后,為了明確雙方全責,會簽訂商務合同。商務合同有著獨特的詞匯、語句使用方法,要求翻譯人員有較高的職業素養,熟悉英語商務合同的特點,方可確保翻譯的準確性。
一、英語商務合同的特點
(一)詞匯的使用特點
在業務合作中,商務合同是具有法律效應的,因此在文字使用上,具有嚴肅性、莊嚴性和正式性的特點,比如說,在合同中,“期滿”應該用“Expire”表示,不可用“End”;“開始”要用“Commence”表示,不可用“Begin”;“關于”或“涉及”要用“Pertaining to”表示,不可用“About”。而且,在商務合同中,常常會用到where\here和there+介詞,以準確表述專業術語及法律文字,比如說,“茲證明”需翻譯為“Hereby”,“借此”需翻譯為“Whereby”,“鑒于”需翻譯為“Hereon”,“鑒于”需翻譯為“Whereas”。此外,商務英語合同中常出現縮略詞,以單詞開頭字所組成的縮略詞,具有特定含義,能夠讓貿易雙方很好地明白對方所表達的意識,比如說,“EXW”表示“工廠交貨”,“FCA”表示“貨交的承運人”,“FAS”表示“船邊進行交貨”,“DEQ”表示“目的的港碼頭進行交貨”。
(二)語句的使用特點
在商務合同中,主要內容包括雙方義務、利益保險、付款方式等內容,這些內容都需要用陳述句來描述。在對這類句子進行翻譯時,為了讓原文和譯文保持高度一致,也應該使用陳述句。此外,英語商務合同為體現其措辭嚴謹性,常使用被動語句,尤其是在描述運輸、包裝、付款方式、檢驗、保險等方面條款時,在翻譯時,可以將這些被動語句翻譯為主動性語句。
二、英語商務合同的翻譯要點
(一)商務合同原文譯文寓意相同
商務合同的語言精簡凝練,其中每個詞匯,每個語句都是經過精雕細琢,有著特定內涵的。為了確保譯文與原文寓意相同,翻譯人員必須熟悉掌握相關貿易知識及行業規定,以中文將英語商務合同的內涵以凝練簡潔的語言復述出來,而且,翻譯時文采并不重要,不能由著個人喜好,任意篡改或者是修飾合同內容,這樣可能產生歧義,影響合同的法律約束力。
(二)商務合同譯文通順
商務合同的內容是簡潔明了的,能夠讓人一讀就明白其內容,所以,在翻譯英語商務合同時,一定要條理清晰,通順易懂。在翻譯時,首先,翻譯人員應該充分理解合同內容,在保持原文譯文內容一致的情況下,將之翻譯為通順易懂的中文句子,不可一味直譯,因為中英文的語言習慣是不一樣的。對商務合同而言,文采斐然固然好,通順明白、清楚易讀更加重要。因此在翻譯英文合同時,譯員必須先充分理解合同的意義,在忠于原文的基礎上,適當譯成符合中文習慣的句子。比如說:In Witness Whereof the Parties hereto have caused Agreement to be executed on the day and year first before writt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respective laws.應該翻譯為:“本協議書由雙方根據各自的法律簽訂,于上面所簽訂的日期開始執行,特立此據。”將句子進行了分割,調整了句子順序,讀起來較為通順。
三、結語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上升,與其他國家貿易往來增多,在業務合作的過程中,涉及到大量商務合同的簽訂,作為交易雙方維權的依據,英語商務合同在翻譯上著極高的標準。目前,我國外貿企業存在較大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缺口,尤其是能夠勝任英語商務合同翻譯工作的精英,這項工作的高要求,意味著翻譯人員必須熟知相關專業知識,熟悉英語商務合同特點,才能夠作出準確的翻譯,確保合同中英文內容一致。
參考文獻:
[1]朱婧.基于“目的論”忠誠原則的英文商務合同漢譯策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31):166-167.
[2]李俠.淺析紡織商貿英語翻譯問題及翻譯策略——評《國際商務合同的文體與翻譯》[J].上海紡織科技,2018.46(08):65.
[3]曾雪梅.英語商務信函和合同中被動語態的語用意義及其翻譯[J].課程教育研究,2018(0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