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 祁旗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6-144-02
摘 要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不斷為國家提供發展動力,經歷了多次改革,隨著時代的發展國有企業的工作進程和體系制度也應適當調整,以適應新時期的經濟形勢。本文探討了國有企業的改革歷程,分析了國有企業改革對經濟發展產生的積極、消極影響,希望能幫助我國經濟發展再登高峰。
關鍵詞 國企改革 經濟發展 改革歷程
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整個世界的進步,從人們的生活節奏到社會的發展進程都變得越來越快,國有企業是國家發展重要的推動力,國有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也與國家的整體經濟效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國家為支持國有企業發展投入的資金份額也較大,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國有企業改革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黨領導人深諳與時俱進的發展方針,并根據不同時代的不同經濟特征和社會局勢,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四次改革。這四次改革的時間階段分別是1978年-1992年、1993年-2002年、2003年-2013年和2013年至今,針對國有企業的這四次改革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發展,也標志著時代對我國國有企業的選擇,體現了國有企業的優秀競爭力。以下對這四次國有企業改革分別進行分析,以明確國有企業改革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第一次國有企業改革(1978年-1992年)被稱為國有企業改革的初步探索期,改革中通過實施將政府與國有企業進行分別管理和政府放權讓利等政策成功增加了企業的活力,提升了國有企業參加經濟活動的積極性,推動了國有企業經濟的第一次迅猛發展。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發展在社會中趕追了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再次呈現出競爭力不足的發展疲態;第二次國有企業改革(1993年-2002年)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初步發展期,這次改革主要針對是新時期社會中各個企業的發展趨勢,權衡利弊,全面構建了國有企業內部的現代企業制度,調整了國有經濟布局,在這次改革中還令部分競爭力不足的企業退出了競爭范圍,將重點國有企業成功轉變為國家控股的運營模式,實現了對國有企業進行集中管理,但是這次改革也滋生了大批的腐敗行為,對我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第三次國有企業改革(2003年-2013年)被稱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推動創新期,監管機制成功在國有企業之間運行,有效遏制了經濟腐敗問題的出現,改善了國有企業工作風氣,同時國有企業的運行機制也初步完善;第四次國有企業改革(2013年至今)是國有企業改革的縱深推進期,這次改革針對經濟增長速率的改變,將改革工作的側重點放在了探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層面上,加大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力度,形成了新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質和框架。
二、國有企業改革對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一)政府與國企關系轉變
國有企業改革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主要任務,在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應該以積極的的思想態度解決遇到的問題,以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在我國的四次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中,逐步轉變了政府與國有企業之間的關系,國有企業能有如今的蓬勃發展局面與改革調整的政企關系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政府與國企之間關系的轉變也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在國有企業經濟的第一個改革階段中,政企關系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和“國有國營”的框架限制,增加了國有企業經濟行為的自由性,大大提升了國有企業的經營積極性,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在后續的改革歷程中,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也在不斷轉變,由政府控股重要的國有企業到政府監管國有企業的運行機制,再到經濟新常態中的政府與國有企業之間建立的平等互助關系,都是我國立足于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和國際經濟局勢做出的精準方針指示,成功帶動了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調整了國有經濟布局,為國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二)退出壟斷領域
我國針對國有企業開展的四次改革行為,不僅提升了國有企業的活力,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發展,還在改革過程中逐步改變了傳統經濟局面中國有企業壟斷重要產業的現象。這一舉措不僅將市場經營局面進行了填充,政府還能通過民營企業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獲取工作靈感,提升國有企業的工作效率。此外,民營企業進駐傳統壟斷行業的行為還能激發民營企業的經濟生產力,以電力輸送為例,電力輸送工作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行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和人民的用電需求逐漸提升,電力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也隨之增加,民營企業進駐電力系統后能大大降低國家的用電壓力。這一改革行為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還能通過多企業的聯合工作行為,集思廣益,解決電力系統中的技術難題,推動電力系統的進步。此外,改變國有企業壟斷行為還能為社會中的大量待業人才提供更多工作崗位,提升了社會對人才的利用率,也為企業擴大了人才選擇的范圍,人才進入崗位工作后,改善了家庭的收入情況,提升了生活幸福感,為我國長期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有企業改革的突破口,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中允許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因此在經濟行為中,國有經濟可以根據企業運營條件和運行環境進行選擇性投資。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將國有經濟的可調控性大大增加,通過調查企業狀況可以對經濟相對獨立的國有企業減少國有經濟的投入,而加大對資金依賴性較高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金投入。這種改革行為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國有企業的改革進程中,民營企業經濟的發展也將成功帶動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的產生,從而使我國維持長期穩定的經濟發展局面。近年來,株洲市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2018年年底,株洲市國資委引導株洲市資產規模最大的政府投資類企業——株洲市城發集團主動作為,在市屬國企中率先啟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2019年6月3日,株洲市城發集團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出臺了其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方案,獲得了株洲市國資委批復,這一舉措發揮了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優勢互補特點,通過資源的注入、機制的轉換、提升了企業的活力,展開了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四)員工積極性提升
國有企業的員工承擔著保證國有企正常運營的重要職責,因此在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中不是單純的對國有企業施加干預,還對國有企業內部員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我國針對國有企業的四次改革中,從整體上看均對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樣的,可觀的經濟效益地產生與國有企業員工也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改革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國有企業的員工機制,企業內部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大大增加,提升了國有企業的工作效率。在第三次國有企業的改革進程中對國有企業的運行機制進行了全面的監管,針對國有企業工作環境的肅清行為,也改善了國有企業員工的工作氛圍,傳播了良好的工作風氣,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發展,帶動了我國經濟的進步。以江蘇東華測試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在改革進程中,公司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活動、承接重大科研項目,為確保重大項目的按時完成,在企業內部很好的營造了努力拼搏的工作氛圍,帶動了企業的發展。
三、國有企業改革對經濟發展的消極影響
(一)經濟中出現私有化浪潮
在我國針對國有企業進行的四次改革中,經濟發展整體呈現了向上趨勢,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對我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在第二次國有企業改革中,對國有企業的控股進行了調整,發揮了國有企業的主導作用,將國有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進行了分離,由此也形成了“兩權分立”的發展局面。國有企業經營的自由度逐漸上升,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有所增加,但是在此過程中也逐漸造成了國有企業“所有權”的不明確,經濟中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嚴重,降低了國有企業的公有制性質,社會中出現了大批將國有企業轉化為民營企業的現象,對我國的國有經濟的良好局面造成了一定沖擊,破壞了國有經濟的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私有化浪潮的出現有利有弊,因此有關人員應在穩定積極發展的基礎上,對社會中出現的這種浪潮進行干預,以充分發揮其優勢,抑制消極影響的產生。
(二)短期利益污染環境
國有企業的改革行為不僅僅是為促進經濟效益的產生做出的調整,還表現在國有企業的運行機制和工作規范等多個層面上。國有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與我國經濟的總體增長趨勢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也正是如此,部分國有企業為提升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在企業內部產生了不同的利益團體,企業員工工作目標的背離,在一定程度上為國有企業的管理增加了難度,激發了員工矛盾,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的行為也激發了員工矛盾的產生。除此之外,在國有企業改革的背景下,部分國有企業還存在為了追求短期利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將企業產生的利潤最大化的行為,對生態環境產生了不良影響,與我國踐行的經濟發展不能建立在透支后輩生存資源的基礎上的發展理念產生了背離,限制了經濟的長期發展,對經濟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國有資產流失
在我國進行的第二次國有企業改革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在后續進行的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也對國有企業的制度進行了完善。在對國有企業進行控股后,國有企業的內部產生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這種“兩權分立”的國有企業經營模式在國家經濟的發展上存在一定弊端,主要表現于國有企業因為國家控股的特殊性,在企業內部缺乏個性化的管轄,治理機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國有企業內部利益的分化也導致了國有資產的流失,不利于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除此之外,國有企業的資金流動與社會經濟產生了脫節,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占據的重要作用在市場上產生了行業壟斷,影響了國有企業的融資行為,導致了國有經濟對國有企業的投資量有所增加,增加了國有經濟的壓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建設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針對國有企業進行的四次改革也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不同影響,我國的發展路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時期下政府也應積極探尋國有企業的改革措施,提升國有企業人員素養,增加企業的凝聚力,全面促進國有企業的良好發展,將其打造成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參考文獻:
[1]黃祖榮.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特點、基本原則和目標模式[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6):163.
[2]任雪松,吳尚軒.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踐行路徑[J].法人,2019(0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