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玉英
◆摘 要: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從2000年秋季開學起,有條件的中小學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教育家洛克有句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體”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現代社會不僅需要一個有充足的精力,有和諧的人際交往能力,有拼搏進取的意志,且身心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速,兒童能通過網絡、媒體、電視等途徑,接觸到許多新鮮的知識,由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普遍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特別喜歡刺激、新穎的東西,并且會模仿這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有些是不利的,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另外,現在社會壓力巨大,家長們往往工作繁重,無法時刻顧及到孩子,更別說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這就使得他們產生放任、逆反的心理,嚴重阻礙了他們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以下將就如何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展開闡述。
◆關鍵詞:開展;小學生;心理教育;策略
一、應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
就小學生而言,心理健康與否主要集中在對學校生活的適應能力上。從以游戲為主的幼兒園和家庭生活轉變為以學習為主的學校生活,是一次質的飛躍。自從進入校門,學校生活成為小學生生活中最有意義的內容,成為他們個性發展的主要源泉。
(1)小學生的感知覺有了充分發展。在入學之初,小學生的感知覺已經有了充分的發展,他們的聽覺和視覺十分敏銳,能夠比較準確地辨別事物的顏色、形狀等。
(2)想象力豐富。小學低年級學生,想象力十分豐富。在他們的頭腦中,現實與想象之間往往沒有明確的界限。他們由于想象與現實的同一化,導致行為和言語的“不合情理”。如果沒有考慮到兒童想象發展的這種特征,就會被當作“說謊”“欺騙”。對此,我們教師要有充分的理解。
(3)自我意識更加明確。與學前兒童相比,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加自覺,更加明確地意識到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這在小學階段的高年級中表現較為明顯。
二、應明確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標和主要任務
心理健康的具體目標是:形成、維護、促進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從而為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基礎。這一目標對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是普遍的、基本的。形成是指培養塑造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心理。
三、建設和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作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負有責任的教師。無論學生做出了什么樣的行為,教師都應當接納。應當使他們感受到沒有被排斥和拒絕。教師仍然將他們當作自己的學生,仍然尊重他們的人格,仍然承認和尊重他們的尊嚴和權利,并且愿意幫助他們,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安全、愉悅、和諧,使每一個學生體會到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使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學習生活的開放、寬松、積極。教師平時要做到。
(1)不當眾批評,指責學生。
(2)在學習和活動中尋找可贊賞的東西。
(3)認真對待學生的不良情感。
(4)用非語言的方式表達我對學生的愛(微笑、眼神、撫摸)。
(5)優化競爭心態,求上進,不要嫉妒也不能自卑。
四、創設符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要求的環境
由于學校和家庭生活本身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根源,除了開展心理輔導和提供心理咨詢外,學校和家庭首先必須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對于一個兒童或青少年來說,如果學校生活中的體驗主要是緊張、壓抑、沮喪的,那么他就必然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甚至心理疾病。反之,如果學生生活的體驗主要是輕松、樂觀、積極的,那么他的心理狀態就會傾向于積極良好,即使遇到心理問題和障礙也比較容易得到解決。
(2)建立開放、寬松、積極的學習氣氛。學習是每個學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沒有哪個學生不愿意得到好的成績,沒有哪個學生能夠完全沒有學習的壓力。無論學生和教師如何努力,在學習上能夠名列前茅的終究只能是少數。陳丙坤是小學二年級我班的學生,性格內向。上學前一直姥姥帶大。從入學以來,他就很聽老師的話,學習態度也很認真,屢屢受到老師的表揚。二年級下學期的一次語文考試,他因為審題不仔細,有兩道題答錯,結果用他的話“考砸了”。從那以后,一到考試前兩天,不是發燒就是嗓子痛。成績一次不如一次。奇怪的是考試完后,他的病便不治而愈。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考試焦慮”。所以就心理健康而言,追求所有學生的優秀成績是不現實的。教育者應當努力調節和減輕對學生的壓力,盡可能經常和普遍地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
五、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1.利用童話、寓言故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童話、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動活潑,富有童趣,深受學生喜愛。另外,童話、寓言故事能把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和社會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用具有代表意義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線寶寶等)傳遞給學生,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情感。
2.利用錄音、錄像、碟片等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
六、開放心理咨詢室,構建學生心理平臺
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的功能,每天按時按點開放,咨詢老師要高度負責,要真正能給學生疑難解惑。要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咨詢室是他們心靈安全的港灣。同時也要保護學生的隱私。總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一門功課,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特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在健康、和諧、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使他們從小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孫桂香.淺談小學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學策略[J].中國科技信息,2010(05).
[2]梁麗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實踐[J].綏化學院學報,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