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有效性不足等問題。本文以文獻研究和調查研究為基礎,針對大學生中國夢教育有效性存在的現實問題,著力分析和挖掘了制約有效性的原因,望能為增強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有效性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提出有力論據,是本文以期達到的目的。論文由高校管理者對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內容缺乏精心的設計,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方法缺乏針對性,當代大學生自身思想認識水平存在偏差四個部分對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有效性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有效性
基金項目:黃河科技學院2017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項研究課題“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編號:KYSZ201714)。
調研發現,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有效性的制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高校的管理者和當代大學生自身方面的因素等等,而且還與中國夢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等等有密切的相關。
1 高校管理者對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認識不足
首先是多數高校不僅沒有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去搞好當前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而且也沒真正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高度,去認真扎實地正開展中國夢教育實踐活動。而僅僅是把中國夢教育當作一種活動開展,落實文件任務的需要,由此,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效果很不理想。
其次是高校管理者的思想認識對中國夢教育產生了不科學的行為決策。比如在當前大學中,大學生中國夢教育上不僅缺乏科學規劃和悉心設計,而且大多沒有樹立科學有效的教育目標,沒有相應的教育隊伍、經費、科研等方面的保障等,由此,其既制約了整個教育活動的長效性,又直接影響了中國夢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的“三進入”的實效性。
再次是高校管理者身份的特殊性使師生對中國夢教育的態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高校管理者直接與高校的師生打交道,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言行舉止和做事的態度對全校師生有直接地影響,從而也會產生師生對中國夢教育出現不關注、不重視和不參與等等現象,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開展。
2 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內容缺少精心的設計
經調研發現,當前高校的教育過程中,對于中國夢教育內容缺少精心的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中國夢教育的內容缺乏系統性
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教育內容更要具備一定的系統性,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亦是如此。在實際的中國夢教育過程中,高校的中國夢教育內容往往只是關注了中國夢的內涵和意義,以及目標等基本內容,并沒有系統地對中國夢的發展歷程和基本要素等進行深刻分析,對中國夢提出的歷史環境和社會背景等也沒有真正的去講授好。這樣一來,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知、認同不會十分的深刻,中國夢感染力也不會十分強烈,因此,高校要在理論上多宣傳詮釋中國夢,在實踐中踐行中國夢,就必須去增強中國夢教育內容的系統性。否則,中國夢的教育則只會讓學生停留在感性的認識階段。
2.2 中國攀教育內容與大學生實際問題結合不緊密
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內容要堅持現實性的取向。既要立足大學生自身的現實,又要準確把握他們身心發展特點與現實需要。調研發現,當前中國夢教育內容,不僅出現了教學內容與教育對象產生不適合性的現象,而且也產生不同階段和不同層級的學生分類制定教學內容太過于類同、大同小異。不能做到合理地因材施教,由此,高校對中國夢教育也沒有充分考慮他們的認知和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還要針對地域不同、年級不同,中國夢教育的內容也應有所側重。另外,中國夢教育內容與大學生的自身現實需要還有結合不夠的現象,這些現象不但體現在大學生思想上面對的各種困惑和問題,而且還體現在當代大學生成長發展中的各種現實問題上。如在大學生中不同程度存在著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和社會責任感缺乏的問題等等。
3 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方法針對性不強
一是教育方法較為單一。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往往取決于教育方法具有多方面的適應性有很大的關系。當代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課堂授課和名師講座以及相關的實踐性的組織生活等方式,使他們來了解和認知中國夢,就整體而言,教育方法多數以灌輸為主。創新性的學習方法有一些但不夠充分,這種教育方法的單一性,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參與程度,對中國夢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打折扣。
二是教育方法針對性不夠強。所謂教育方法的針對性,就是根據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育他們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根據受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素質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來解決不同的問題,最終實現教育目標。通過調研和綜合資料發現,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在我們奮力實現中國夢的實際教育過程中,有些方面就往往會忽視了教育的針對性和層次性,不僅會出現普適性教育較多而差異性教育較少的現象,還會有單向灌輸的多而雙向互動的少情況。教育方法的趨同化,對各個不同層次的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夢教育內容的吸收和教育價值的感染起到了制約和洗禮作用。在平時中國夢教育中,由于方式和方法運用不得當,很多時候都是掛著中國夢的旗號,做了與中國夢教育沒有關聯的事情,由此也委難達到應有的中國夢教育的效果。
4 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夢認識水平存在偏差
當代大學生是中國夢教育過程中的客體,也是教學實踐中的主體因素。當代大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不但是需要者,而且更是受益者,因此,當代大學生是中國夢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現實中,有很多的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夢并沒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頭腦上并不清醒,在行為上也就沒有一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實,當代大學生本身就應是一個追求并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知識的主體,主要是由于受到現實社會中社會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很多的大學生都錯誤地認為中國夢教育,只不過是國家意識層面的東西,對自身來講沒有多大的發展意義,從而也有作出不正確判斷與選擇的。
事物的發展離不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外因通過內因來起作用的。當代大學生接受中國夢教育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代大學生以中國夢認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的強弱。只有自覺接受的主體意識,才能讓教育對象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育活動的意義都有一個清晰而深刻的認識,在中國夢教育的過程中,他們才能自主選擇、積極參與和自動轉化。由此增強他們對中國夢踐行的自覺性和滿腔熱情。
作者簡介
王東華(1974-),男,漢族,新疆烏魯木齊人,黃河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