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首先闡述了職業院校王安石文學教育創新轉型的要求,然后分析了當前職業院校文學教育教學理念模糊、教學方法落后、課程結構混亂、考核評價死板等問題,進而提出了創新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完善課程結構、強化應用考核等對策。
關鍵詞:職業院校;王安石;文學教育;教學
本質上文學教育專業的實用性很強,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很大,但是在職業院校教學中,文學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上出現了偏差,和社會實際脫離較大,讓學生在生活和就業當中遇到了較大的困境。王安石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和改革家,詮釋了坐而言,起而行的準則,是文學教育中的典型文本。在此背景之下,研究職業院校王安石文學教育問題對推動職業院校文學教育專業的轉型,促進中文類教育專業的文化傳播作用,明確專業發展的方向,提升文學教育專業的應用性有著實際的意義。
1 職業院校王安石文學教育創新轉型的要求
1)王安石文學的實用功能。王安石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杰出人物,王安石的文學體現出了強烈的現實價值,其文字具有語意廉悍、詞約義豐、文筆犀利的論說文特點,《傷仲永》就代表了他學無止境的思想。王安石的文學不是道德說教,而是有著較強思辨力、說服力、概括力和邏輯性,實用性強,能夠彌補職業院校古文教育脫離實際的問題。
2)王安石的文學成就。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文學成就極高,歐陽修稱贊之“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是開一代風氣的詩壇巨匠,奠基宋詩,影響了后世八百年,而且在宋詞上也有著獨特的風格。梁啟超更是在“其學術集九流之弊,其文章起八代之衰”的高度評價了王安石的文學。
3)文學教育現實需求迫切要求轉型。文學從來不是無用之學,而是結合語言學、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等人文專業于一體的基礎性和工具性學科,無論是人文修養還是實際應用,文學教育都有著特殊的意義。但是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忽略了社會功能,那么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因此傳統文學教育迫切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發揮文學教育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具有極強的應用性的功能。
2 當前職業院校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模糊。第一,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沒有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調整,這導致學生的專業素質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出現偏離。第二,課程理念不清晰,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在人才培養上意識模糊,缺乏素質教育意識。第三,課程應用性不足,文學教育應該培養人格高尚、文化底蘊深厚、技能高超、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而目前的文學教育嚴重脫離實際,文學理論和現實嚴重脫節,學生不僅學無所用,而且容易出現所言無物的現象。
2)教學方法落后。第一,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傳統方法較多,以教師課堂灌輸為主,人才培養模式上缺乏創新,缺乏新穎的教學方法。第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學習積極性較低,效率低下,導致教學效果較差,課堂效率較低。第三,拘泥于傳統教學,局限在書中之中,課堂上過度注重文本,學生閱讀量明顯不足,對學生能力提高不足。
3)課程結構混亂。第一,學科基礎較弱,原本高校專業性文學教育普遍面臨著更為艱難的困境,文學本質上是靠閱讀和寫作得到提高的專業,而不是靠普魯士課堂模式能夠大幅提高的,因此現有的課程結構不足以解決問題。第二,工具性和應用性不足,課程中注重語法文本,而忽視實際功能,導致不適應社會發展。第三,重視咬文嚼字,而忽視人文素質培養,對道德滲透和價值觀培養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缺乏審美意識。
4)考核評價死板。第一,成績考核以應試教育為主,導致學生平時出現死記硬背現象,無法考察學生的真實水平。第二,平時成績以課堂點名為主,沒有體現出應用性,實踐類課程和考核過少。
3 職業院校王安石文學教育創新的策略
1)創新教學理念。第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理念和教學模式,通過反復驗證,檢測教學效果提升教學的效率。及時改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的目標,把握新課改的要求,深入領會教育理念。第二,建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在王安石文學教育中,要多選用聯系現實的課程,讓學生們感受到課程的實用性,提升其興趣。第三,將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作為目標,尤其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學的關鍵不是課堂上選擇王安石的何種文章,而是要滲透王安石的治學理念,堅持學有用之學。
2)革新教學方法。第一,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鼓勵教師探索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提升課堂的效率。梁啟超認為王安石集合文學、軍事、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各方面于一身,本身道德高尚,為世之典范。因此在課堂上可以結合王安石的舉措和變法相關的文章進行賞析,引發學生討論,提升學生興趣。第二,轉變教師角色,改變課堂上教師照本宣科的模式,打破傳統課堂念課的弊端,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文學的創作。比如讓學生進行詩歌創作,在課堂上仿照《泊船瓜洲》的風格即興創作詩歌。第三,突破教學文本的限制,改變過去教學過度拘泥于語法的弊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邏輯思辨的能力,比如針對王安石《登飛來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詩句進行討論,不要采用教案單一的回答,多方面啟發學生的思維。第四,組織課堂辯論等創新教學模式,比如以《答司馬諫議書》為藍本,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提升他們的羅輯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并且進一步遷移,如果在實踐中出現此類情況,應該如何作答。
3)完善課程結構。第一,增加應用型課程,針對未來就業需要趨勢,豐富課程體系。精簡傳統課程體系,比如合并現當代文學,同時建立實訓課程體系。比如,根據進行王安石文學研究,將研究成果轉化。第二,增加課程的應用性和工具性,比如在公文寫作、文學創作和演講口才等方面增加課程。第三,鼓勵學生課外閱讀,讓學生自己閱讀王安石的文章,并且書寫心得,提升文學修養。鼓勵學生深挖內容,不要淺嘗輒止。
4)強化應用考核。第一,改變過去以試卷成績的進行考核的方法,重視過程考核,比如《傷仲永》一文的學習不是復述已知的答案,而是真正用勸學思想鼓勵學生終身學習。這讓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具備了優勢,能夠隨時學習工作崗位上所需要的知識。第二,增加應用型考核方式,采用任務教學法,將平時辯論、邏輯思辨、文學創作、理論創新和學術發表等方面的成果計入到學分當中。
4 結語
作為典型的傳統文科,文學教育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有著格外積極的意義,但是目前職業院校文學教育存在明顯的弊端,難以克服傳統文科的弱點,課程教學缺乏實際應用性。職業院校中王安石文學教育的研究有利于讓文學教育回歸文學本位,改變當前文學教育應用性不足的缺點,借助語言喚起讀者的美感,提升古文教育的審美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成國.新見史料與王安石生平行實疑難考[J].文學遺產.2017(1):74-84.
[2]肖歡.分析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大陸橋視野,2016(6).
[3]杜剛.高師職業院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86-90.
[4]于宏.地方高師院校轉型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5):15-16.
作者簡介
王曉燕(1974-),女,內蒙古包頭人,教育碩士,副教授,任職于呼和浩特職業學院五年制教學部,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