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貴琴
摘 要: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式越來越嚴峻,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對于"眾創"時代必不可少。本文從我國新建本科院校創業教育角度出發,從創業教育認識的不足和大學生創業教育師資建設不到位進行探究,并提出通過創業意識的培養和建立高素質和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希望新建本科院校創業教育能夠有完善的體系,適應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創業意識;創新能力
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高等教育從以前的精英教育正在漸漸的走向大眾化教育。高校培養的人才必須要滿足社會的需要,才能夠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才能夠在民族競爭中取勝,所以高校教育的改革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
1 我國新建本科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時代背景
社會的不斷變革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召喚著創業教育,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的不斷完善使創業成為了可能,創業教育的開展順應了個體、時代、中華民族的創業精神的塑造有著非凡的意義。
1)逐漸上升的就業壓力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中國目前也正面臨著就業形勢嚴峻的問題。大學生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必須通過創新創業來克服就業困難。若社會能夠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創業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創業條件,在社會上形成一種良好的創業氛圍,這樣將會進一步的緩減就業壓。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為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第一,改革開放后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特別是近年來經濟體制的不斷多樣化和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加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第二,政策和法律的不斷完善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近幾年來,政府和教育機構一直在不斷的支持在校大學生以休學的方式或利用課余時間去創業,同時,許多高校和政府機構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了人力、財力和物力支持。
2 我國新建本科院校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對創業教育認識的片面
1)大學生對創業教育認識不足。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一種錯誤的觀點,只要大學畢業后擁有大學畢業文憑,以后找工作將不是難事。因此造成了許多大學生在大學校里重學歷,而并沒有重視自身綜合素質,同時也忽視了創新意識和創造性精神的培養。大部分學生認為創業教育是針對那些有意愿又有條件創業的學生進行的教育。高校創業教育不僅要對那些想要創業的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同時高校創業教育要努力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為大學生今后的創業提供一定的知識儲備。
2)高校管理者對創業教育認識不夠。大部分高校管理者未對大學生創業教育進行重視,沒有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也沒有專業的創業教育的老師。對創業教育并沒有許多具有實際意義的指導,只是停留在理論和形式上,并沒有付諸實踐。大部分高校管理者都忽視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更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忽視了人才的綜合性發展。大部分老師認為創業教育只是針對具有創業傾向的學生,而對于哪些不想創業的學生則可以不進行創業教育。
2.2 大學生創業教育師資建設不到位
1)高校創業教育缺乏具有創業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師資力量。高校想要實施創業教育要求創業者具備一定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業意識,對高校創業教育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教師本身對創業理解不夠,缺乏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學生在校期間出去創業風險較大,老師也害怕承擔責任。學校應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促進教師創新積極性,激勵教師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創新精神的活動,擁有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性能力的師資隊伍。
2)高校創業教育缺乏高素質和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從當今中國的具體國情來看,新建本科院校創業教育者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創業教育者理論知識儲備不夠。許多新建本科院校擔任創業教育的教師都是臨時從其他專業學科抽調,不具備豐富的創業教育理論知識,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市場運轉的規律并不熟悉,對中國目前的經濟政策分析和領悟能力較弱 ,對未來經濟態勢的預測能力較差,對市場要的敏感性較差,并不能夠順應時代的變化而調整相應的策略。第二,創業教育者把握市場風險能力不夠。一個優秀的風險投資家,才能對市場有更好的了解,才更清楚市場需要什么樣的投資項目,投資什么項目才能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然而,許多創業教育者并不具備較強的市場風險預測能力,所以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怎樣評估市場風險。第三,創業教育者創業實踐經驗不夠。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擁有強烈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較強的創業能力以及對市場敏感的洞察力,成功的創業者在與創業者溝通交流過程中都會對他們產生強烈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從而培養出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和激發出創業者的創業激情,使創業者對創業充滿更大的信心。
3 我國新建本科院校創業教育改革的措施
3.1 創業意識的培養
1)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首先,明確創業意識培養的內容。從社會這個大的范圍來說,可以將創業意識分為創業的社會意識和創業的個體意識。創業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實現自我價值、最大限度的發揮自我潛能,還必須去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在培養學生創業的個體意識的同時,還必須培養學生創業的社會意識。學生要培養誠信意識。創業者要有強烈的團隊意識。大學生更應該具備風險意識。其次,重視創業意識培養的方法和要求。第一,要將創業意識看作為行政管理和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二,要努力培養大學生的自我就業意識,讓他們具有長遠的眼光、堅定的魄力、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這些能力為創業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心理準備。第三,在知識經濟時代,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
2)高校管理者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的領導者是高校管理者,必須具備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他們應該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將它看作為一門正式的學科,開設相應的專業課程。
3.2 建立高素質和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創業教育的關鍵,是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重要橋梁,師資專業化和高素質將成為創業教育的一種趨勢。
第一,擔任創業教育的教師應具備豐富的創業教育理論知識,并且定期對創業教育者進行相關的創業知識培訓。本科院校所招教師應具備創業教育的專業知識,熟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市場運轉的規律,掌握分析當今中國經濟政策的能力,對于未來經濟形式的發展有一定的預測能力,能夠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做出調整。
第二,創業教育者應增強把握市場風險的能力。在高校擔任創業教育的教師應立足于社會市場經濟的現狀,從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角度出發,深入社會市場經濟的實踐,增強預測市場風險的能力,做好創業風險評估分析。同時創業教育者應該有全局眼光,做好創業規劃,建立創業藍圖,創業教育者要學會分析和規避風險,制定應對策略,善于利用各類資源,走好創業之路。
第三,創業者除了擁有自身理論知識外,還需要社會實踐經驗。高校可以聘請創業成功企業管理者擔任創業教育教師,這樣成功創業者可以將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的經驗與學生交流,通過成功創業者的事跡讓學生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創業目標,培養自己的創業精神,堅定創業意識。
4 結語
創業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業教育更多的是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和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齊文勃.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8.
[2]張雨希,王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關系沒一個人的事[N].光明日報,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