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我國地質災害頻發,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危及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相關調查表明,我國很多地質災害都是由水文地質問題引起的,因此為了降低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要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水文地質因素;地質災害;影響;具體分析
我國土地遼闊,地質地形復雜,在一些特殊的地帶經常會發生地質災害,阻礙了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在地質災害中,水文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較高,地下水位變化具有不穩定性大大增加了地質災害防御工作的難度。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加大水文地質條件的勘查力度,了解水文地質因素對地質災害的影響,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
1 水文地質因素對地質災害的影響
1.1 引發砂土液化
水文地質因素會導致砂土液化的問題出現。當砂土液化后,地震就會破壞飽和的疏松粉和細沙土,進而出現液態現象[1]。如果超孔隙的水壓發生了從下到上的運動,那么水文地質就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出現砂土液化的問題。由于砂土表層覆蓋層的滲透能力較弱,很容易出現地面表層被地下水移除的問題,嚴重情況下會引發冒砂地質災害。
1.2 引發地面沉降
水文因素是引發地面沉降現象的重要因素。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人們過分的、大量的采集地下水資源很容易造成地面沉降。在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中,地下水資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人們經常會采集和運用地下的礦產資源和油氣資源等等,這些都會引發地面沉降問題。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被掏空,地面層會慢慢沉降來填充地下被掏空的空間。人們肆無忌憚的采集水資源、礦產資源、石油資源等會在一定程度上轉變水文地質結構,如果填充的力度不夠將會改變以往平衡的狀態,出現地面沉降的現象,進而破壞地面上的建筑物,給人們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1.3 引發地基變形
水文地質發生變化會給地表建筑帶來一定的影響,進而出現地基變形的現象。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建筑項目逐漸增多,建筑工程施工項目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軟土基問題是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軟土基地質結構的穩定性較差,對于水文地質承受能力較弱。需要注意的是軟土基地質結構具有觸變特性,一旦發生震動,土層的結構很容易發生改變,進而轉變為稀釋狀態。一旦地基出現了變形問題,將會大幅度降低建筑的穩定性,導致建筑的墻體開裂,出現坍塌的問題,給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嚴重的危害。
1.4 引發巖溶塌陷
當人工開鑿或者地下洞穴的管道設施的上部遇到強大的外力時,其松軟脆弱的土層質地就會出現坍塌的問題。與巖溶塌陷不同,地下水流的不斷侵蝕和流動是造成天然洞穴坍塌的主要原因[3]。在洞穴中,地下水流動的比較頻繁,地質結構空間較大,很容易受到地質活動的影響,流向和流量會發生一定變化,進而不斷侵蝕和沖刷洞穴的土石結構,導致土層中的物質逐漸被地下水沖蝕走,降低其防御能力,時間久了很容易出現巖溶坍塌的問題。
2 水文因素引發地質災害的防治對策
2.1 保護地質環境,防止人為破壞
首先要提升植被覆蓋率,做好保護植被的措施,進而更好的保護地表。如果在雨水天氣,植被被雨水沖刷,很容易出現水土流失的問題,進而破壞了地表結構。其次,不允許工業生產污水和農業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河流和田地中。需要將農業生產污水和工業生產污水經過科學的處理后再進行循環利用。一旦較多的污水排到了地表層,就會導致很多污水滲入到地下,破壞了地下水循環系統,使水文地質發生一定的改變。最后,要實行科學的偵測和規劃。在建設較大規模的工程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檢測和偵測,并制定嚴格的規劃方案。有效避免大型工程建設對水文地質的破壞,對于使水文地質發生改變的建筑工程要及時制止。
2.2 強化預防工作,進行實時監測
工作人員在監測和保護水文地質時要加大對水文地質的監督和管理力度,有效控制施工的程序,防止在具體的施工中出現工序失誤的問題。同時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監督和管理,保證每一個施工人員都能夠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提升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避免出現盲角,實現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及時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4]。保證監控裝置符合相關的標準和要求,真正做到及時修理和維護監控裝置。合理的監督和偵察水文地質情況,將相關的數據和信息及時上報給相關的管理部門和質監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方案執行,有效約束施工人員的行為,保證施工技術和施工步驟滿足相關的要求,提升施工監督和管理水平。充分掌握和了解地下水的污染情況嗎,建立完善的監督和管理預警系統,一旦發生地下水受到污染要及時補救,并且制定相關的措施從根源上解決,有效預防地質災害的出現嗎,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2.3 強化緊急救援工作
在進行緊急救援工作時,要充分發揮我國公安消防、武警官兵和解放軍的作用,準備完善的、充足的交通設備、通訊工具和相關的專業設施。定期開展地質災害緊急救援的培訓工作,提升地質災害的處理能力和應變能力。重視基層地質災害應變能力和處理能力的提
升[5]。在多雨季節要強化監督和偵查工作,派遣專業人員嚴格監督和管理可能發生的位置。除此之外要組織相關人員定期演練和培訓緊急避險,防止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受到地質災害的影響。
3 結語
為了有效保護地質環境,降低水文地質災害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相關人員要強化水文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進行實時監測,有效利用和開發相關資源。
參考文獻
[1]蘇瀟.水文地質因素對地質災害的影響研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7(12):111-111.
[2]張鴻鼎.水文地質工作在礦山地質勘查中的重要作用[J].世界有色金屬,2018(3):184-185.
[3]喬占瑞,劉洪伸.水文地質因素對礦山地質的影響分析及治理對策[J].世界有色金屬,2018(24):97+99.
[4]張江.水文地質因素對地質災害的影響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8(11):146-147.
[5]陸明杰.水文地質因素對地質災害的影響[J].居舍,2018(26):228.
作者簡介
李智(1988-),男,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本科,水工環工程師,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六0五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