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南山
【摘要】目的:研究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牙科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30口腔正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共計置入微型種植體57枚,共接受為期10個月的治療,分析所有患者臨床療效。結果:接受正畸治療后,所有患者均矯正成功,牙齒覆蓋恢復正常,種植體固位較好,無患者發生感染。患者接受矯正后上中切牙度平均值為(3.46±0.45)度,磨牙移位為(4.18±0.97)mm,上中切牙凸距差為(24.56±5.72)mm。結論:采取微型種植體支抗應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療效顯著且操作簡便,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微型鈦釘;口腔正畸;種植體支抗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顏面部美觀的關注度提升,促使人們熱衷于口腔正畸,口腔正畸治療的普及面也越來越廣。口腔正畸通過對人體牙體加裝矯正裝置,牙齒受到持續作用力進而有效矯正錯頜畸形。微型種植體支抗屬于臨床上口腔正畸治療常用療法,本旨在研究微型種植體支抗口腔正畸臨床療效,選取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內容見下文: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牙科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30口腔正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人標準:無牙周炎疾病或者牙周炎疾病控制良好;無全身性重大疾病。年齡最小的患者為16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30歲,平均年齡為(23.6±2.9)歲,共計有男性患者13人,女性患者17人。所有患者均已提前了解所有研究事宜,同意參與研究數據采集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文研究項目已通過院辦與科學技術委員會審核,下發有正式文件。
1.2方法
所有患者共計置入微型種植體57枚,共接受為期10個月的治療。術前準備階段,醫師需要對患者使用直絲弓先行矯正,制定拔牙方案,治療時使用型號為0.048x0.064 cm規格的的不銹鋼方絲作為主弓絲。當患者佩戴牙齒矯正器的情況下,需要先取下主弓絲,再拍攝牙牙骨組織X光片,制定植入方案,主要包括種植方向和種植角度。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保護牙槽神經、牙根部位以及上頜竇。正式置人微型鈦釘種植體前,患者需要使用濃度為0.02%的洗必泰漱口,使用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利用直線型黃銅絲將畸形牙齒進行分離,在植入位置做好植入標識,植入微型種植體后,需要切除牙槽黏膜防止軟組織進入植入部位。在膜齦結合處選定植入點,植入角度和骨面垂直,植入時保持傾斜15~20°。植入完成后,患者需要口服抗生素藥物以預防感染,每月定期至醫院復查一次。
1.3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矯正療效,記錄患者接受正畸治療后上中切牙度、磨牙移位和上中切牙凸距差。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統一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運算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x2檢測,計量資料使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測,當P值小于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正畸治療后,所有患者均矯正成功,牙齒覆蓋恢復正常,種植體固位較好,無患者發生感染。患者接受矯正后上中切牙度平均值為(3.46±0.45)度,磨牙移位為(4.18±0.97)mm,上中切牙凸距差為(24.56±5.72)mm。
支抗是用于正畸治療的常用裝置,對于牙齒矯治反作用力其支持作用,因此支抗的牢固性與穩定度對于口腔正畸治療的臨床療效影響較大。在人體口腔生理解剖天然結構中,牙齒、牙弓和顱面部位骨骼屬于一類支抗,傳統正畸療法利用天然支抗治療,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療效,但是穩固度、舒適性以及外觀美觀度均較差,不能取得理想的矯正效果,特別是有嚴重雙頜前突的患者,矯正效果不理想。伴隨著口腔醫學技術的進步,微型種植體技術大幅提升了臨床口腔正畸治療選擇多樣化發展。微型鈦釘種植體支抗屬于常見的微型種植體支抗,其由鈦合金制備,有螺紋結構,直徑非常小,能夠穩定固定在患者牙根中。加上該支抗采用機械嵌合固位,因此對于患者口腔損傷較小,種植后的舒適度和穩定度均非常好。微型種植體結構相對較小,因此手術操作空間相對增大,能夠大幅降低手術難度,縮短種植時間,一般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治療。當達到預期治療效果后,可將植體取出,植入種植體部位的牙組織不會遺留瘢痕,相對隱蔽舒適,因此顏面部美觀度較好。眾多臨床治療研究表明,使用微型種植體進行口腔正畸治療時,患者牙齒整齊度與美觀度均較好,使用X光片檢查后,提示牙齒治療后穩固性和安全性較好。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患者口腔衛生健康教育,由于微鈦釘種植體相連拉簧位置極易堆積食物,加入患者口腔衛生依從性較差的情況下,極易影響矯正效果,患者并發炎癥后極易導致微鈦釘發生脫落。故而接受正畸治療后需要加用抗生素治療,日常生活中,患者尤其需要重視口腔衛生,做好牙周炎防治工作。
綜上所述,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用于口腔正畸,可收到顯著療效,值得在口腔正畸臨床中進行大規模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