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霞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高強度肢體功能鍛煉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用被動輔以主動的鍛煉方式,觀察組患者采用早期高強度肢體功能鍛煉。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康復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人血蛋白水平、體質量以及CD4/CD8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出血患者應用早期高強度肢體功能鍛煉能夠顯著的提高康復效果,減少各類并發癥的產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高強度;肢體功能鍛煉;腦出血
腦出血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嚴重時極有可能導致患者死亡。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對腦出血患者采用早期高強度肢體功能鍛煉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降低各類并發癥的產生。在本文的研究中就選用60例腦出血患者采用該種方式探究其臨床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的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在43-73歲之間,平均年齡(56.25±3.73)歲。觀察組的30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在41-72歲之間,平均年齡(56.37±3.76)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被動輔助主動鍛煉的方法,主要是幫助患者進行髖關節及四肢關節的活動,指導患者做擴胸運動及主動抬腿運動。觀察組患者在轉醒后2天對其進行高強度肢體功能鍛煉,主要內容包括(1)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相應的功能鍛煉計劃,并根據計劃協助患者有效的落實,在此期間做好每日運動量的記錄。鼓勵患者每日堅持自助鍛煉,按計劃完成當天的運動量。對于肢體功能存在嚴重障礙的患者,由醫護人員以及患者家屬協助完成運動鍛煉。(2)患者在運動鍛煉的過程中加強對患者心電監測,根據患者的體能合理調整運動強度。在此過程中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即可停止鍛煉。(3)借助于觀看視頻和指導手冊等多種形式讓患者對運動的方式以及注意事項進行觀看和學習,輔助患者使用相關的運動器械。(4)在患者的病床上固定上拉力器、拉環等運動器械,指導患者正確使用。(5)在患者的下肢固定上彈簧拉力器,指導患者進行拉腿運動,運動完成后由醫護人員協助使用拉環進行引體向上運動。在此過程中醫護人員要陪同在患者身邊,時刻做好患者的保護。
1.3評價標準
分別在患者鍛煉前后兩周抽取靜脈血2ml,對患者的體質量、人血蛋白水平及CD4/CD8指標進行檢測。患者在鍛煉2周后對其進行身體檢查,確認患者是否出現相關的并發癥。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統計的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行X。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體質量、人血蛋白水平及CD4/CD8指標比較具體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具體見表2。

腦出血疾病的發生通常與腦血管病變有著密切的關系,即使治療后大部分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言語吞咽障礙、認知障礙以及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致殘率相當高。因此對于腦出血患者要加強肢體功能鍛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康復效果。在本文的研究中對腦出血患者采用早期高強度肢體功能鍛煉,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人血蛋白水平、體質量以及CD4/CD8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