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摘要】目的:探究VSD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植皮的臨床價值。方法:本文將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按照入院順序的單雙數分為兩紐,分別對非VSD方法即紗包加壓包扎以及VSD方法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植皮進行應用,觀察患者的皮膚存活情況以及瘢痕評分。結果:VSD方法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植皮進行應用組患者的瘢痕評分優于非VSD組,并且疼痛情況以及血清情況也優于非VSD組,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VSD在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植皮的臨床過程中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的幫助患者提升治療的綜合效果,值得在今后過程中進行應用。
【關鍵詞】VSD負壓吸引植皮;皮膚軟組織缺損
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容易出現嚴重的感染情況,并且由于軟組織損傷,對毛細血管起到擠壓作用,還會影響局部組織的供血,嚴重情況下會造成創傷性休克,給患者帶來危險,因此需要及時對抗生素進行應用,幫助患者避免傷口感染,并且不斷對有效的方法進行探究,加速肉芽組織生長。VSD是當前處理組織缺損的一種新技術,該方法應用起來較為有效,能夠較好的改善血液循環堵塞情況,并且還能夠幫助患者起到一定抗感染的作用,本文結合以上方法展開了探究,目的在于找出更為有效的方法在今后進行應用。
本文將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按照入院順序的單雙數分為兩組,分別對非VSD方法以及VSD方法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植皮進行應用,命名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均有5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為5:3,患者的年齡在21歲至67歲之間,平均年齡(41.93±5.64)歲,其中30例患者創面位于上肢,20例患者創面位于下肢。其中觀察組男女比例為3:2,患者的年齡在21歲至68歲之間,平均年齡(42.01±5.59)歲,其中15例患者創面位于上肢,25例患者創面位于下肢。以上患者不患有糖尿病以及免疫系統疾病;患者無腦部疾病以及精神方面疾病;患者不存在合并感染情況,并且均為慢性潰瘍以及創傷導致的皮膚缺損。以上患者無顯著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基礎性的處理,并且進行前期缺損修復清創。對照組對非VSD方法即紗包加壓包扎進行應用,首先用生理鹽水進行創面消毒,除去上面的壞死組織,進行止血后,應用凡士林紗條進行覆蓋,待缺損部位情況穩定后進行二期植皮,植皮后紗包加壓包扎進行應用。觀察組應用首先用生理鹽水進行創面消毒,除去上面的壞死組織,進行止血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修剪泡沫敷料,將邊緣進行固定,之后用透氣薄膜將創面封閉后連接負壓裝置,之后持續負壓改為間斷負壓,待缺損部位情況穩定后進行二期植皮,植皮過后再采取同樣的方法進行應用。
1.3觀察指標
取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靜脈血,血常規以及CRP情況進行記錄以及對比,并且記錄患者術后植皮存活率、傷口疼痛情況以及瘢痕評分情況。傷口疼痛情況分為10分,疼痛情況越顯著分數越高。瘢痕評分則涉及到柔軟度、血管分布、厚度以及色澤四個方面。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若滿足P<0.05,則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植皮存活率情況,兩組患者術后一月的情況均優于術后一周的情況,其中患者術后一周以及術后一月的評分情況均為觀察組優于對照組,滿足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再對比兩組患者的瘢痕評分情況,觀察組患者的柔軟度、血管分布、厚度以及色澤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滿足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最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清情況,兩組患者治療前血常規以及CRP情況無顯著差異,治療過后觀察組患者情況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
皮膚軟組織缺失在臨床中是十分常見的,若不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處理以及治療會加重患者的情況,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感染情況,因此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對創面愈合的探究,VSD方法在治療皮膚軟組織缺失的過程中效果較為顯著,本文結合以上兩種方法展開探究,通過探究得出結論為VSD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植皮方法不僅能夠提升植皮存活率,改善患者的瘢痕評分,還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清情況,因此在今后臨床過程中可以加強對這一方法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