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圓 張磊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細菌耐藥性監測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02月至2018年08月的300例住院患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300例住院患者的耐藥性菌株率,且評估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所占比例及各科室耐藥性菌株的分布。結果:300例住院患者中檢出耐藥性菌株共96例、百分比為32.00%,其中革蘭陽性菌共54例、百分比為18.OO%,革蘭陰性菌共42例、百分比為14.00%;ICU占比例為34例、百分比為11.33%,外科占比例共26例、百分比為8.67%,內科占比共20例、百分比為6.67%,兒科占比共16例、百分比為5.33%。結論: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加強對細菌耐藥性監測十分必要,有利于控制抗菌藥物的應用,對保證患者住院期間的用藥安全性具有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還能進一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臨床微生物;檢驗;細菌耐藥性;監測
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大量應用導致細菌耐藥性發生率呈日益上升趨勢,尤其是ICU與外科,不僅能夠引起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并且還能進一步加重原發疾病,為此臨床上做好細菌耐藥性監測工作十分必要,對降低細菌耐藥性發生率及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具有積極作用;我院為了探討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細菌耐藥性監測的應用價值,選取2017年02月至2018年08月的300例住院患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見正文描述:
1.1臨床資料
本次選取2017年02月至2018年08月的300例住院患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300例住院患者的耐藥性菌株率,且評估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所占比例及各科室耐藥性菌株的分布。男性患者共150例、女性患者共150例;年齡平均值(44.23±2.45)歲,年齡范圍19-70歲。
納入標準:①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認知功能正常;③無藥物禁忌癥;④無嚴重感染性疾病。
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全;②認知功能障礙;③存在藥物禁忌癥及過敏史。
1.2方法
300例住院患者均采用細菌鑒定藥敏儀、革蘭陰性、陽性感覺藥敏板條等設備進行細菌分離及鑒定;而藥敏試驗則采用微量稀釋法與瓊脂擴散法檢測,均按照說明書完成操作。
1.3觀察指標
觀察300例住院患者的耐藥性菌株率,且評估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所占比例及各科室耐藥性菌株的分布。
1.4統計學標準
選擇SPSS21.00軟件對本文計量資料(x±s)與計數資料(百分比)進行分析,以P<0.05表示統計學存在對比價值;而P>0.05,則反之。
300例住院患者中檢出耐藥性菌株共96例、百分比為32.00%,其中革蘭陽性菌共54例、百分比為18.00%,革蘭陰性菌共42例、百分比為14.00%;ICU占比例為34例、百分比為11.33%,外科占比例共26例、百分比為8.67%,內科占比共20例、百分比為6.67%,兒科占比共16例、百分比為5.33%。
細菌耐藥性在臨床上主要是指細菌對抗菌藥物所產生的耐受性,又被稱為抗藥性,一旦產生則會導致藥物治療效果持續下降;按照耐藥性的類型可分為兩種,即為獲得耐藥性與天然耐藥性;經臨床調查發現目前耐藥性的產生與抗菌藥物長期應用及應用不當等因素具有密切相關聯系,為了避免耐藥性的產生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十分重要,對降低耐藥性發生率具有積極作用;除此之外,在選擇抗菌藥物應用前應做好藥敏實驗工作,以便于選擇合適藥物治療,對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性具有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還需強化微生物檢驗工作,尤其是在獲取耐藥性過程,因為細菌與抗生素可在接觸后發生代謝改變。于本次研究結果中可看出ICU標本中耐藥菌株所占最高,其次為外科標本;其中ICU所收治的患者均為嚴重、病情復雜類型,加上患者需長期住院治療及護理,且應用藥物較為復雜,極其容易發生耐藥性;而外科患者通常屬于創傷及手術類型,可在圍手術期或住院階段大量應用抗生素藥物,從而起到預防感染的作用,但是經調查發現抗生素的大量應用可明顯增加耐藥菌株發生風險,為此在臨床上ICU與外科患者的耐藥菌株檢出率顯著高于其他科室。
總而言之,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加強對細菌耐藥性監測十分必要,有利于控制抗菌藥物的應用,對保證患者住院期間的用藥安全性具有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還能進一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