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 張坤霞
【摘要】目的:對基層醫院運用陰道鏡篩查宮頸癌前病變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方法:對2018年1月-2019年1月之間進入我院進行婦科檢查的28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在這280例患者中,鏡檢提示異常70例,組織活檢結果確診52例,總符合率為74.3%,其中:鏡檢顯示低度異常為59例,而組織活檢結果為42例,分別為宮頸炎8例、宮頸濕疣14例、宮頸糜爛11例、宮頸上皮內瘤變(CIN)9例,符合率為72.9%;鏡檢顯示高度病變的患者為11例,組織活檢確診為10例,分別為CIN 5例、原位癌3例、浸潤癌2例,符合率為90.9%。結論基層醫院運用陰道鏡檢具有良好的符合率,值得進行推廣運用。
【關鍵詞】基層醫院;陰道鏡篩查;組織活檢;宮頸癌前病變
作為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宮頸癌分為原位癌和浸潤癌,一般發病年齡為30歲以后,但由于近年來生活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宮頸癌發病出現年輕化趨勢,此病嚴重危害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且宮頸癌早期無明顯癥狀和體征出現,目前雖然已研發相應疫苗進行預防,但短期內無法進行廣泛推廣,故一般通過篩查手段來早期發現癌癥予以治療。基層醫院由于條件設備有限,許多臨床經驗顯示,陰道鏡檢查被認為是一種經濟、無創而有效的檢查方法,故筆者就其臨床價值進行研究,主要過程如下:
1.1一般資料
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之間進入我院進行婦科檢查(同時進行陰道鏡檢查和組織活檢)的2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基本資料如下:年齡范圍18-72歲,平均年齡36.7±8.3)歲。納入標準:(1)未妊娠;(2)年齡大于等于18歲;(3)未有嚴重生殖系統疾病史;(4)子宮正常;(5)剔除l臨床資料不完整者。對患者資料嚴格保密。
1.2方法
1.2.1鏡檢前準備。患者在進行鏡檢前,必須做好以下準備,以免影響鏡檢結果:(1)檢查前24小時內不得有性生活;(2)檢查前不得進行宮頸刮片、沖洗陰道或者上藥;(3)檢查前用醋酸溶液(5%)將患者宮頸浸濕,對宮頸上皮以及血管進行3rain的觀察;(4)檢查前注意放空膀胱。
1.2.2陰道鏡檢查。所用檢查儀器為BLT-870型數碼電子陰道鏡(廣東寶萊特醫用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對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使窺陰器進入患者陰道內,充分暴露出患者的陰道穹窿部和宮頸陰道部位,對患者的宮頸特征(大小、色澤、形態、有無糜爛及程度、白斑、其他分泌物)進行仔細觀察和記錄,同時注意攝片留底,而后使用醋酸棉球(5%)擦拭宮頸表面1min使其潤濕,細致觀察鱗柱交界區上皮組織以及血管的變化;繼續采用綠色濾光鏡觀察血管改變情況;最后,對患者宮頸涂復方碘液,對于宮頸的染色情況進行觀察、攝片并記錄。
初步診斷:對于攝片所得結果進行初步分析并作出診斷結果。當患者鏡檢擬診結果為SPI時,進行HC-2檢查;當患者擬診結果為CIN或以上級別時,對于患者的宮頸異常部位進行活檢。
注意:鏡檢時應對患者的宮頸、外陰以及陰道等部位進行全面的觀察,以免造成遺漏;對于鏡檢結果未出現異常但細胞學結果為持續可疑陽性時,應對患者行頸管黏膜刮取術。
1.2.3診斷標準。對于鏡檢結果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1)病變分布:一般來說,轉化區是CIN以及宮頸癌早期病變的主要區域,一般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所致病變發生在轉化區內或區外;(2)表面形狀:一般來說正常鱗狀上皮表面光滑且鱗柱交界清楚,當發生炎癥或級別低的CIN時與周圍的原始鱗狀上皮之間常無明顯界線,但級別高的CIN或早期癌邊界清晰,上皮表面呈現出隆起或者外生型病灶;(3)顏色與混濁度:宮頸上皮對醋酸反應可呈不同程度的白色和混濁度,一般病情越嚴重時,表現出的醋白越厚,渾濁程度更深,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4)血管:一般正常血管形態規則呈網狀、樹枝狀或細小發夾樣結構,當宮頸出現病變時,可出現點狀、鑲嵌和異型血管,其大小、形態、走向、排列及間距也會因病情而異。
宮頸上皮瘤變(CIN)分級情況如下:I級(輕度病變)、Ⅱ級(中度病變)、Ⅲ級(高度病變)。陰道鏡下CIN分級表現為:I級圖像顯示為醋白上皮,未出現血管異常,伴有細小或點狀粗大血管;Ⅱ級圖像顯示為醋白上皮,可見部分血管出現異型,并伴有點狀粗大或粗大血管;Ⅲ級圖像顯示為醋白上皮,伴有點狀粗大血管。
1.2.4診斷金標準。對擬診為陽性的患者采取對應部位的組織進行活檢確診,以進一步確診或者判定病癥,并以組織活檢結果為金標準,計算鏡檢符合率。
分析發現,在280例患者中,共有70例患者被鏡檢提示為異常,而經組織活檢結果確診為52例,總符合率為74.3%。其中:陰道鏡檢提示低度異常為59例,而組織活檢結果為42例,分別為宮頸炎8例、宮頸濕疣14例、宮頸糜爛11例、宮頸上皮內瘤變(CIN)9例,符合率為72.9%;鏡檢顯示高度病變的患者為11例,組織活檢確診為10例,分別為CIN 5例、原位癌3例、浸潤癌2例,符合率為90.9%,故在檢查高度病變時鏡檢符合率更高。結果詳見下表1:
近年來,我國宮頸癌發病率出現升高和年輕化趨勢,這與高危型HPV持續感染、不良性行為等因素息息相關。研究表明,宮頸癌前病變為宮頸癌發生的早期變化,此階段持續時間長達10-20年,但是宮頸癌前病變極少出現典型臨床癥狀或者體征,大多數患者初期多數無特異性癥狀,僅有少數出現血性白帶、分泌物增多、接觸性出血等癥,因此在早期極難發現,進而引起癌癥發生,危害患者身體健康。而在早期發現宮頸病變時,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以避免或減少癌癥發生,因此,尋求有效方法診斷早期宮頸癌前病變具有重要意義。以往常采用宮頸細胞學檢查作為檢查手段,但是細胞學檢查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困擾,從而出現較多的假陽性結果,對患者病情診斷造成干擾,而且成本較高,因此細胞學檢查僅僅能夠作為初步篩查手段,而不宜進行推廣;組織學活檢雖然結果準確,可作為診斷標準,但此方法操作困難,價格昂貴,且容易對患者身體造成一定損傷,因此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陰道鏡成為了宮頸病變篩查的重要工具,其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性好、可重復性、價格相對低廉的特點,因而受到基層醫院的青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陰道鏡檢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進步,在臨床上得到進一步推廣。有關研究表明:陰道鏡檢查下,宮頸病變的檢查視野可擴大至最高40倍,而且圖像清晰度高,具有很好的分辨能力,能很好的體現出宮頸病變的程度和范圍,并在醋酸溶液及復方碘染色后能增加圖像的特征,從而方便鏡下活檢,避免或減少了傳統活檢的盲目性,這對于宮頸病變篩查的有效率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本研究中,陰道鏡檢總符合率為74.3%,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診或誤診情況,說明本院醫務人員在進行鏡檢操作時可能存在一定的技術問題,專業能力也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自然而然,除了重點在早期對宮頸癌前病變進行篩查,從源頭上預防病變發生也極為重要,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普及防癌知識,開展性衛生教育,提倡晚婚少育;重視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有異常癥狀者及時就醫;早期發現及診治宮頸上皮內瘤變,阻斷宮頸浸潤癌發生;健全及發揮婦女防癌保健網的作用,開展宮頸癌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