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輝,周偉杰
無錫市中小學生傷害流行特征分析
吳 輝,周偉杰
江蘇省無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無錫,215004。
了解無錫市中小學生傷害的發生現況,為制定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收集并分析無錫市學生健康監測系統中的傷害個案。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的傷害事件發生率為4.22%;男生傷害事件發生率(5.24%)高于女生(2.9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傷害發生時的活動占比前3位的分別是體育運動(29.10%)、玩耍娛樂(25.66%)和行走(22.45%);傷害發生地點占比前3位的是教室(36.82%)、操場(34.21%)和公路(5.68%)。嚴重傷害發生在操場的占比(31.50%)要高于教室(20.31%)。在傷害防控工作中應重視預防運動傷害;對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也應加以重視。
中小學生;傷害;現狀;流行特征
傷害是兒童青少年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1-2]。我國每天約有150名兒童因傷害而死亡[3]。學生傷害不僅會導致傷殘、死亡,還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育,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建立完善的兒童傷害監測系統和報告制度是預防和控制兒童傷害的策略和措施之一[4]。為掌握無錫市中小學生傷害的流行病學特征,無錫市于2018年9月開展了全市中小學傷害監測。本文對2018-2019年無錫市學生傷害監測資料進行分析,旨在了解無錫市中小學生傷害發生現況,為制定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無錫市347所中小學的在校學生。
1.2.1 資料收集方法
由347所中小學校班主任或者考勤員負責記錄當天發生傷害的學生姓名,并將信息反饋給校內傷害報告負責人。傷害報告負責人匯總當天的傷害病例信息后,在每天下午3點前在“學生健康監測系統”中填寫傷害監測報告卡。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傷害事件特征和重點傷害事件特征。
1.2.2 評價指標
符合以下兩項之一的個案即納入傷害監測報告:①經醫療單位診斷為某一類損傷;②因損傷請假1日及以上。
將監測數據從學生健康監測系統中導出并進行整理。使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
共監測347所中小學。其中小學187所,初中10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4所,高中28所,完中5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3所,職高(不含高中部)2所,職高(含高中部)8所。共監測學生197,336人,其中男生108,604人,女生88,732人。
結果顯示,有7,752名學生遭受過傷害。其中7,418例痊愈,907例功能受限,2例殘疾,2例死亡。不同學段學生的傷害事件發生率有顯著性差異(χ=21.09,<0.01);高中傷害事件發生率最高(4.55%),小學4~6年級最低(3.95%)。男生傷害事件發生率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618.66,<0.01)。見表1。

表1 不同學段和性別學生傷害事件報告率情況
注:高中學段包含職高一至三年級
2.3.1 傷害發生的部位
結果顯示,學生傷害發生前3位的部位分別是上肢(43.04%)、下肢(31.17%)和頭面部(19.07%)。這3個部位發生傷害的事件數占全部傷害發生事件的93.27%。男女生傷害發生部位排序均與傷害發生部位總體排序一致。見表2。
2.3.2 傷害發生時的活動
結果顯示,傷害發生時進行的活動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體育運動(29.10%)、玩耍娛樂(25.66%)和行走(23.45%),這3個傷害發生時的活動事件數占全部傷害發生事件的77.21%。其中,男生傷害發生時進行的活動與傷害發生時的活動總體排序一致,而女生傷害發生時進行的活動前3位分別為體育運動、行走和玩耍娛樂。見表2。
2.3.3 傷害發生類型
結果顯示,傷害類型前3位分別是跌倒/墜落(57.81%)、銳器傷(19.34%)和鈍器傷(10.09%)。這3個類型的傷害發生事件數占全部傷害發生事件的87.23%,其中跌倒/墜落占全部傷害發生事件的57.81%。男生傷害發生類型與傷害類型總體排序一致。女生燒燙傷的占比高于交通事故。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學生傷害基本特征分布
2.3.4 傷害發生地點
結果顯示,排在傷害發生地點前3位的是教室(36.82%)、操場(34.21%)和公路/街道(5.68%)。見表3。

表3 學生傷害發生主要地點分布
2.4.1 嚴重傷害事件的基本特征
結果顯示,后果較嚴重的傷害(結局為功能受限、殘疾或死亡)事件占傷害總事件數的10.94%。初中學段嚴重傷害的發生率最高(0.66%),其他依次為高中、小學。見表4。

表4 不同學段學生嚴重傷害事件發生情況
2.4.2 嚴重傷害發生部位的分布情況
結果顯示,占比排在前3位的嚴重傷害受傷部位分別是下肢(40.72%)、上肢(33.92%)和頭面部(14.49%)。與學生所有傷害發生部位排序相比,下肢發生嚴重傷害的排序提前。見表5。
2.4.3 嚴重傷害發生時的活動
結果顯示,嚴重傷害發生時的前3位的活動分別是體育運動(28.98%)、行走(24.48%)和玩耍娛樂(21.62%)。與學生所有傷害發生時的活動排序相比,行走的排序提前。見表5。
2.4.4 嚴重傷害發生的類型
結果顯示,前3位的嚴重傷害發生類型分別是跌倒/墜落(66.85%)、銳器傷(8.67%)和交通事故(7.79%)。與學生所有傷害發生類型的排序相比,交通事故的排序提前。見表5。

表5 學生嚴重傷害發生部位分布
2.4.5 嚴重傷害的發生地點
結果顯示,前3位的嚴重傷害發生地點分別為操場(31.50%)、教室(20.31%)和公路/街道(15.15%)。與學生所有傷害發生地點排序相比,操場發生嚴重傷害的排序提前。見表5。
本次研究顯示:學生傷害的事件發生率為4.22%;男生傷害事件發生率高于女生,與國內多項研究一致[5,8]。從傷害發生時的活動來看,男生各項活動的傷害發生率均高于女生。男生傷害事件占比前3位的分別是體育運動、玩耍娛樂和行走;而在女生中,行走的占比要高于玩耍娛樂。這可能與男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關。
在傷害事件基本特征方面,除了之前提到的傷害發生時所進行的活動排序,排在傷害發生地點前3位的是教室、操場和公路/街道,前3位的部位分別是上肢、下肢和頭面部,前3位的傷害類型分別是跌倒/墜落、銳器傷和鈍器傷。提示教室內的課間娛樂、運動保護以及上下學的交通安全是傷害防控的重要環節。
此外,通過分析后果較嚴重的傷害事件的特征,發現部分特征的排序與所有傷害事件的特征排序不同。其中:下肢嚴重傷害的發生率要高于上肢;行走時嚴重傷害的發生率要高于玩耍娛樂;交通事故嚴重傷害的發生率要高于鈍器傷;操場嚴重傷害的發生率要高于教室。這些排序的改變提示這些活動或者部位更易發生后果比較嚴重的傷害,應予以重視。
與同內許多研究[6-8]使用調查問卷來收集傷害信息相比,本研究采用傷害報告人主動收集、主動上報的方式。這樣能夠避免回憶偏倚,尤其是發生在校內的傷害信息能夠被較好地收集。但是由于傷害報告人一般是學校校醫或者保健老師,對于校外發生且沒有造成學生缺課的傷害可能會存在漏報現象。結合國內外學生傷害調查[9-10],本次研究低估了校外發生的交通事故等傷害發生因素的作用。
學生的傷害防控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傷害發生的地點、類型以及發生時進行的活動涵蓋范圍較廣。在傷害防控工作中應重視運動傷害。應加強對學生預防運動傷害的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運動前應換上適宜運動的服裝和運動鞋,做好熱身運動;體育老師應做好示范動作,教授預防運動傷害的要點。此外,對學生的交通安全也應加以重視:加強對學生和家長的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指導學生安全通過馬路;家長應該重視學生的乘車安全;提倡在低齡學生(12周歲以下)中使用安全座椅。
[1] Peden M, Oyegbite K, Smith J O, et al. World report on child injury prevention[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
[2] 楊功煥, 周脈耕, 黃正京, 等. 中國人群1991~2000年傷害死亡的流行趨勢和疾病負擔[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4, 25(3):193-198.
[3] 陳天嬌, 季成葉, 星一, 等. 中國18 省市中學生傷害現狀及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7, 28 (2):154-15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EB/OL]. (2011-08- 08) [2019-02-21] http://www.gov.cn/zwgk/2011-08/08/ content_1920457.htm.
[5] 孫群露, 高飛, 劉曉峰, 等. 深圳市寶安區小學生傷害現狀及干預效果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 2015, 36(5): 777-779.
[6] 周月芳, 羅春燕, 陸茜. 上海市中小學生傷害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 2010, 31(11):1369- 1372.
[7] 周雷, 黃萍萍, 黃文鴛, 等. 上海市徐匯區2002—-2005學年在校學生傷害監測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 2007, 28(11):1007-1008.
[8] 常豫紅, 范頌, 陳航, 等. 瀘州市2014 年初中生傷害發生狀況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 2016, 37(11):1666- 1669.
[9] 季成葉, 陶芳標. 兒童青少年非故意傷害預防[J]. 中國公共衛生, 2005, 21(9):1150-1152.
[10] 姜新峰, 孫業桓. 我國學生傷害的現況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 中國校醫, 2009, 23(3):365-封3.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juries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Wuxi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juries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Wuxi,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The injury cases in Wuxi Students’ Health Surveillance System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The incidence of injuries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school year 2018-2019 was 4.22%. The incidence of injuries in boys (5.24%)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irls (2.9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The top three activities at the time of injury were sports (29.10%), play and entertainment (25.66%), and walking (22.45%). Classrooms (36.82%), playgrounds (34.21%), and roads (5.68%) accounted for the top three places where injuries occurred. The proportion of serious injuries in the playground (31.5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lassroom (20.31%).In the work of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evention of sports injuries, as well as to the traffic safe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jury; Current situation;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10.16117/j.cnki.31-1974/r.201904002
吳輝(1984—),女,江蘇無錫人,本科,主管醫師,主要從事學校衛生工作,jswxcdc@163.com。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