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榮
摘 ? ?要: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是通過知識構建、資源整合實現人生愿景的建構教育。本文針對建構學習理論的自主性、合作性、主體性和融通性等特征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現象,提出更新教育理念、嵌合課程建設、植入專業實踐、推進產學合作等聯動路徑探索。
關鍵詞: 建構學習理論 ? ?創新創業教育 ? ?專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技能、創業能力和創業知識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開創性和主動性得到開發和提升,使學生在社會競爭中擁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專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傳授各類專業性知識,培養專業性人才,注重對學生進行某方面專業知識的培養,側重于理論學習。
創新創業教育能促進專業知識學習,實現專業教育的社會價值。但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存在脫節現象,因此,我們要厘清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搭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聯動平臺。
一、理論溯源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認知主義的一個分支,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早是由瑞士哲學家、心理學家皮亞杰(Piaget)提出的。后來,科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和維果茨基(Lev Vygotsky)等豐富和發展了建構主義,使它成為一種比較完整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社會情境下通過其他人——老師或同學等的幫助,再借助資料,最后通過意義建構方式而獲得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四個要素在學習中起關鍵性作用。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價值是合作學習,即群體間的共同學習。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單元,小組成員互相啟發,相互質疑,相互幫助,從而實現共同學習目標的活動。建構主義認為,通過討論與合作,學生對各種觀念加以組織、融合、分離及再整合,有助于多角度、多維度、更全面地了解知識的發展和演進,有利于知識的遷移,達到綜合化的學習效果。
二、建構學習理論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內在機制分析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聯動研究必須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作后盾,才能順利進行并持久開展。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教育性特征,選擇建構主義理論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自主性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自主性很強的教育,研究重點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因此,既強調學生學習新的創業知識,又強調學生應該依據自己的專業優勢,即以現有的專業知識、專業思維為基本框架,有知識遷移和重構的能力,經過創新創業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融合、創生,形成實現創新創業目標的新的知識結構和技能體系。
(二)合作性
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每一個子系統間、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高度協調和匹配,任何一個鏈條的斷裂都將導致創業失敗。這樣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由一個良好的團隊完成。創業者就是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或領導者。領導者不但需要與核心團隊成員合作,還必須在團隊中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文化建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倡導的合作學習將是培養創業者一種理想的選擇。
(三)主體性
我國現有專業教育基本都是傳統大班式課堂教學方式,即使實驗課程也是4人、6人甚至8人一組。在這種狀況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創造能力得不到釋放,很難適應當代教育個性化的要求,不適宜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除了講座外,多為小班上課,采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組織課堂教學,使學生在互動中完成任務,在合作中深化認識,在扮演中體驗角色責任,很受學生的歡迎。
(四)融通性
創新創業教育就是以事業或企業的未來愿景為基點,以自己現有知識積累、資源儲備為基礎,圍繞未來愿景盡可能多地整合資源、豐富知識、鍛煉能力,從而實現創業愿景。換言之,創新創業教育是通過知識構建、資源整合實現人生愿景的更高層面建構教育。
三、建構學習理論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聯動路徑探索
(一)更新教育理念
我國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局限于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創辦、經營公司,目前處于為大學生就業找出路的階段,還沒有提高到國家經濟發展“驅動力”的高度或者個人人生發展戰略規劃高度?,F有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實際創業技巧而忽視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沒有融合于學校整體辦學思想體系之中。
建構學習理論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聯動要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都要秉承全員育人的理念,發揮整體性資源的育人作用。首先,要發揮主體性資源的育人作用,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其次發揮活動性資源的育人作用,探索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途徑[1],運用研討式、參與式教學完善實操化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實現從“滿足就業需要”轉向“重視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
更新教育理念要求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符合人才培養規律,在全校上下形成統一的思想認識,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貫穿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各環節、各階段,著力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增強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2]。
(二)嵌合課程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通過獨立的課程或者融合創新創業知識的專業課程實現。從目前高校創新創業課程設置看,部分缺乏系統性、針對性,未形成系統的課程體系;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重在操作層面,如怎么注冊公司,就與專業教育脫節。
建構學習理論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聯動要求改革教學方式和內容,即要求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融入個性化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將專業內容融入創新創業知識和一些基礎課程中,使專業課堂更綜合,把創新創業基本知識融入各專業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基于專業知識的創業素養[3]。同時課程內容要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憑借創新創業教育知識與專業教育知識及已有的經驗和能力,實現新的發展,從而創造出又一個新的“最近發展區”[4],然后著眼于這個新的發展區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良好聯動。
總之,嵌合課程建設就是以某一專業的基本知識體系為主干,在市場導向的指引下,將相關學科知識提煉、融合形成全新的課程,尤其有利于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實現創業意愿的課程建設。課程建設內容要符合專業教育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
(三)植入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是對課程建設的進一步深化。植入專業實踐是集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挖掘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于一體的系統培養程序。要求學生在專業實踐中學習,在實際操作中培養和鍛煉創新創業能力。但是目前我國高校開展的專業實踐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是在各自領域內的實踐,專業實踐是根據教學開展的專業實習或實訓,創新創業教育是幫助少數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開展的創業實踐支持,如提供場地和相關指導等。
建構學習理論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聯動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圍繞專業領域選擇一個突破點開始創業實踐。這種創業使學生在專業學習期間就能夠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創業實踐中運用、檢驗或發展,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利用學校專業教師的資源,聘請專業教師作為創新創業的技術顧問,及時解決學生在創業中遇到的專業方面問題。
由此可見,植入專業實踐就是根據專業教育的要求結合專業實際開展相關的專業實踐,并把創新創業教育元素植入其中,這種聯動的關鍵是找準專業與創業的結合點。植入專業實踐堅持的是教、學、做相結合的原則,要求大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貼近專業、貼近社會。
(四)推進產學合作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要求深入推進校企合作,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將社會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為企業和高校合作搭建平臺。我國當前產學合作基本是為了解決發展難題,高校與企業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少,產學合作隨機性強,缺乏長遠性和戰略規劃。一方面,企業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以獲取資源為主要目標,不注重知識和技術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高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缺乏主導性,合作形式大于內容,沒有充分利用企業的實踐教學條件。
建構學習理論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聯動要求校企雙方協同推進,匯聚培養合力。實踐證明,靠學校自身力量和傳統教育教學模式難以培養出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企業力量,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推進產學合作教育內部環境優化。
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是破解人才培養難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途徑。我們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要緊密結合,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5],真正形成校企雙方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合作關系。
參考文獻:
[1][2]王曉玲.應用技術型高校創業教育管理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35.
[3]曾爾雷,黃新敏.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發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0(12):70-72.
[4]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91.
[5]原春琳.為企業和高校搭“鵲橋”:2016全國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在京舉行[J].中青在線,2016(05).
基金項目:2016年安徽省教學研究項目“基于TRIZ理論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研究”(2016jyxm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