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彥軍
摘 ? ?要: 貧困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因家庭經濟原因承受著思想壓力和心理負擔,導致一些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出現不足與不適。本文研究貧困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問題及應對之策,積極構建貧困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對提高貧困大學生的校園適應能力,促進貧困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貧困大學生 ? ?人際交往 ? ?解決策略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是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貧困大學生作為高校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因家庭經濟原因承受著思想壓力與心理負擔,導致一些學生在高校生活與人際交往中出現某些問題與不適。因此,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氛圍,幫助貧困大學生重新建構對人際交往的認知理解,增強交往技巧與能力,對貧困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個體融入感和歸屬感,提高校園學習生活適應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一、一些貧困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
(一)自卑和焦慮心理
單一的成長環境與受教育模式使一些貧困大學生知識面較狹窄,面對校園里其他同學的多才多藝,覺得自己毫無特長,待人處事缺乏自信。加之生活習慣不同和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這些學生與他人交往時顯得緊張和焦慮。
(二)孤僻心理
一些貧困大學生由于經濟條件捉襟見肘,羞于面對室友、同學間組織的聚餐,以及其他需要額外消費的集體活動。為避免尷尬,回避、逃避成為選擇方式,久而久之,易形成孤僻心理。
(三)嫉妒和虛榮心理
因經濟原因,某些貧困大學生看到別人生活、學習等方面比自己強,易形成嫉妒心理;某些貧困生得到學校的資助,但不想讓其他同學知道自己的困難,為了“與其他同學一樣”,產生虛榮心,甚至用資助金購買高檔日用品。
二、貧困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解決策略
(一)為貧困大學生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
為幫助一些貧困學生消除不良心理和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大學生活、學習適應能力,高校首先要努力營造健康向上、求真求善、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校園環境氛圍,通過各種形式和活動大興崇尚儉樸之風,鄙棄攀比、奢侈浪費陋習,積極引導廣大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最大限度地削弱貧困學生的貧困意識和自卑意識,激發貧困學生積極主動、活潑陽光的樂觀心態和心理品質,全面展現個性,增強愉悅感、輕松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再者,學校及學校社團要經常組織積極向上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髙品位的文化、科技、娛樂、體育活動及其他社會實踐活動,鼓勵貧困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與其他同學交往,并注意發現和肯定他們身上純樸、上進、能吃苦的優點,增強自信心,增進與同學間的相互了解,密切關系,幫助貧困學生逐漸克服自卑、走出封閉,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重新架構貧困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認知理解
人際交往既是一門藝術,又是大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修養課程。為了達到較好的交往效果,貧困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大膽交流。沒有交流溝通就沒有雙方的相互了解,只有敞開心扉,真誠聆聽、坦誠交流,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真正走進別人的內心世界,有效接近他人;二是合理定位。與他人交往時,對自己要有信心,對別人要有誠心,真誠交往,互敬互助;三是理性篩選。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學會理性選擇,將那些真正能夠與你產生共鳴的人作為交往對象和朋友,而不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四是坦然面對。不要對每一次交往期望值太髙,不要將每個人都當成知心摯友。要盡量避免因感情投入過多而回報較少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和失落感;五是相互信任。面對交往,要從積極正向的角度看待他人的動機和行為,彼此信任,不片面揣摩,否則,失去信任,交往就不會持久。
(三)幫助貧困大學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心理正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個性健康和人格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大學生處于青年前期的人生重要階段,這種需求更強烈。貧困大學生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個性特點,在交往過程中做出適當的改變和調整,以積極健康心態面對交往,逐步提高魅力,增強交往能力。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能有效協調、解決因家庭貧困而帶來的心理貧困和思想壓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一是幫助貧困大學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恰當的語言表達與合理的肢體語言表現,能使人際交往取得更好的效果。相反,就會產生矛盾和誤會。部分貧困大學生內向,在交往中產生一些問題和障礙。因此,高校應積極組織學校社團、系科或班級多形式開展語言藝術或與交往相關培訓及活動,幫助貧困學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技能,盡快適應大學校園學習和生活。二是在交往中做到耐心傾聽、不隨意打斷別人談話,設身處地、感同身受、適時共鳴,保持真誠、和善的交往態度,努力建立交往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強個人人格魅力及吸引力。三是提高接觸頻率。志趣相投且具有良好交往基礎和意愿,要提高彼此交往的接觸頻率,勤溝通、多交流,進一步鞏固、密切交往關系,使交往朝更好的方向發展,讓已建立的人際關系更加穩固、牢靠。
(四)不斷完善貧困學生資助工作
持續做好大學生貧困資助工作,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又是對貧困學生進行志智雙扶、促進人際交往及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一是健全完善公正的貧困大學生資助評選制度,使國家各項資助政策真正幫助需要的學生,并切實保護他們的隱私,尊重他們。二是積極爭取社會捐助。鼓勵企業和社會愛心人士通過捐贈和救助等形式對貧困學生實施幫扶,作為國家教育資助的有益補充,助力貧困大學生渡過難關,順利完成學業。三是及時落實兌現資助。高校要提前做好貧困大學生的摸底排查工作,加強協調,按時資助金到位,按照程序和規范,及時發放資助金,全力確保貧困大學生及時得到救助、幫扶,解決當前困難,解除求學后顧之憂。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廣泛開展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利用高校社團、心理咨詢室、輔導員及幫扶教師,積極開展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心理講座、培訓和團體、個人心理輔導,及時排解疏通一些貧困大學生心中的疑慮、困惑,幫助他們以開放的心態交往、待人,逐步建立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一是通過選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舉辦以調節情緒和人際關系為主題的心理專題講座,使學生學會心理保健方法,自覺調節控制情緒和增強自我心理調適能力,有效解決人際交往中的問題。二是通過心理咨詢,鼓勵貧困大學生自我接納、自我欣賞,樹立自信意識,以開放、樂觀心態大膽改善人際關系,主動交往。三是通過組織開展團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增加他們與其他同學的接觸機會,提高協作頻率,強化自信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四是輔導員、幫扶教師要多鼓勵、多關心,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和心理起伏,發現問題及時溝通交流,排解疏導,并積極營造和諧班級的氛圍,促進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良好人際關系的有效形成。
參考文獻:
[1]莊經緯.貧困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
[2]秦莉.西部高校貧困生人際交往能力的調查研究[J].文教資料,2007(4).
[3]張煜,趙生玉.高職貧困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調查及教育途徑[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9).
[4]李信融.淺析高校貧困生人際關系問題及應對措施[J].企業導報,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