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芝春 曾雪蓮
摘 ? ?要: 以往項目教學法以專業視角進行,難以滿足項目教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對多學科、跨課程的要求。以多學科視角審視項目教學,則項目教學不再局限于專業本身,更以跨學科跨課程的視角聯系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
關鍵詞: 多學科 ? ?項目教學 ? ?地理信息科學
應用型高校的辦學目的之一是培養具有較強應用能力、適應市場和企業需要的人才。但一些高校在實際辦學過程中將市場需求或用人單位需求簡單地定位為專業導向,與真正的需求或有脫節,因為專業技能只是人才能力之一。項目教學塑造的是學生的全面能力,這種能力的賦予不是簡單的專業教學本身能夠實現的,更需要跨學科知識教學予以塑造。
一、基于多學科視角的項目教學法實施邏輯分析
項目教學法本身又被稱之為跨專業課程,主要通過將具體實踐分解為相對獨立的“模擬項目”或“真實項目”,并交由學生調查摸底、信息收集、方案制訂、項目實施、調整反饋、項目評價等。學生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需要運用多門課程、多維專業知識,了解和把握項目整個過程的運行情況,以及解決項目運行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問題,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系統的解決實際問題和運用理論知識的綜合素質。
第一,項目教學實施的邏輯起點是現代社會對人才提出綜合性、復合型的應用人才要求,比如知識、能力和思維的綜合。從以往的教學方法看,由于教學方法存在缺陷,導致一些教學知識點之間處于間斷狀態,使其只了解松散的知識點,掌握的知識呈現“零點散狀”狀態,很難讓學生往深追究探求它的起源和真實本質。由于缺乏對本質的了解和掌握,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環境稍微有所變化,在處理相同或類似問題時就難以有效調用以往知識點處理問題。
在此背景下,學生必須學會情境轉換思維。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看,情境是四要素之一,學生需要依據情境判斷決定“在什么情境中做”“針對什么問題和對象做”“使用什么知識或方法做”,教學內容與教學情境形成對應關系,通過情景激活學員已有的知識,要求廣大學生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分析自身的認知特點和自主學習能力水平,學會綜合統籌、靈活應用。
第二,通過項目整合跨學科知識。項目教學定位的是“知識—能力—思維”三位一體的目標構建,因此,項目教學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對專業涉及的所有知識的整合和融合。比如,從北部灣大學的地理信息科學項目教學實踐看,真實情境非常重要,農村、鄉鎮、城市不同地方可能運用的知識等是不同的。要求通過具體項目教學形式,在實踐中不僅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知識,還要求學生將學過的專業知識轉化為解決具體專業問題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升華,更好地解決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專業協作問題等,讓學生理解如何將看似分散的“理論課程”嵌入現實項目中。
第三,知識、能力和思維應當是一體的、系統的。思維位居核心位置,能力層位于中間位置,知識層位于最外圍位置。教師采取項目教學法時,要考慮到項目本身的知識要素、能力要素,還要注意項目和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根據項目教學過程中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改變教學程序、教學方法,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調整、控制,從而實現優化的思維目標。它的邏輯表現是辯證邏輯并以變動性、協調性為自己的思維特色。這就要求在項目教學時,不能過于單一地從課程本身出發,也不能只強調專業本身,應當從跨學科跨課程的視角重視審視項目教學。正如馬斯洛所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開發潛能,完美人性,完善人格。”[1]
二、多學科視角下項目教學法實施的內容與目標
不同的知識類型就會有不同的學習方式與教學策略,所謂因材施教,除了分析授課對象本身的差異之外,還要分析授課內容的不同。應用型大學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這與以往大學教育在教學本質上是存在能力導向和知識導向差異的。因此,要弄清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問題,必須從最基本的專業角度入手,從專業本身的性質、特征、行業范圍等入手進行綜合分析。
一是價值觀層面的塑造。馬克斯·韋伯將人的社會行為分為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其中合理性又分為工具合理性和價值合理性,人們通常稱之為工具理性(或技術理性)和價值理性[2]。除了讓學生在項目教學過程中學會所學的知識外,還要使學生通過與人相處、與人溝通等塑造價值觀,真正促進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雙重實現。
二是跨專業的理論知識學習。這類知識主要涉及的是“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通過觀察和實驗得到的。一般概括性比較強、抽象度高,多是一些術語、基本公式和流程方法等。比如地理信息科學,主要研究在應用計算機技術對地理信息進行處理、存儲、提取及管理和分析的過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三是跨專業實踐能力的獲得。專業實踐能力指在學習特定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學生掌握某個技術領域的特定實踐方法、程序、操作規范和要求等,能夠按照特定的標準和要求運用專業知識、技能解決專業范圍內特定問題、完成特定項目任務的能力。主要表現為學生的專業基本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兩個方面,主要解決的是“怎么做”的問題。這種能力培養離不開一定的序列化行動模式塑造和培養。比如地理信息科學專業,表現為接受嚴格科學思維的訓練和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具備地理信息科學數據獲取、管理、分析和運用能力,使學習者形成科學合理的地理信息科學技術實踐方法、操作流程與方法規范,保障自身的地理信息科學技術實踐活動能實現預期目標。
四是其他非專業知識。專業知識來自工業時代的專業分工,這種專業分工為了更好地達到生產實踐的要求,僅僅強調某一方面的知識,帶有極強的工具理性。但現實問題往往是復雜的,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比如優秀的人際交往技巧、卓越的崗位適應能力、優秀的職業操作素養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等,對學習者個體的實踐性技術能力要求提高到新的階段和發展層次。對于地理信息科學專業來說,必須了解人工智能、無人駕駛、運營管理、社會調查等知識。不僅如此,還應該了解有關地理信息科學的國家政策、法律環境等社會、人文、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知識。
三、北部灣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項目教學的案例分析
一般項目教學往往采取模擬項目式教學,強調在可控的環境里面設計教學內容、流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進入工作角色,老師充當項目經理及指導師,學生以項目組織為單位分工完成項目,與企業要求一致,按企業項目要求設計考核指標,然后對學生的項目完成質量進行考核,真正實現校企零距離對接。但北部灣大學的項目教學法有其獨特的特點,以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為例,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完全真實性。即摒棄一般的項目教學多采取校內模擬模式,北部灣大學的“地理信息科學”項目教學完全真正采取實踐項目與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由學校對外承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項目等,主要通過組織學生參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等項目的方式,讓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習基本的測繪技能、社交技能。比如目前有廣西欽州市欽北區的大直、新棠鎮,欽南區的沙埠鎮及南寧市上林縣的塘紅鄉等多個項目在開展。
二是時間跨度長。一般的項目教學時間較短,而北部灣大學地理信息科學的項目教學時間往往較長,有時甚至達到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當中,學生長時間離開學校在項目所在地真正扎根。長時間的真正實踐確保學生在項目過程中不至于蜻蜓點水式學習,而是形成真正人人參與、人人學習、人人動手、人人進步的局面。
三是實現多知識點學習。因為學生真正在項目現場,遇到的問題是基于現實的,這就要求學生在項目教學過程中真正面對問題、真正解決問題。學生在面對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各種知識,不僅包括專業知識,還包括溝通、協調、管理等多個知識點。
四是項目現場既是工作場所又是教學場所。項目教學與產教融合平臺建設是相互影響與促進的關系[3]。為了確保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不至于與理論脫節。北部灣大學將教學場所改到學生項目實踐所在地,由老師在學生工作間隙有效安排時間,根據現實中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理論教學。而學生在項目教學現實當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理論教學得到解答,真正實現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有機融合。
五是項目教學的組織設計還不夠有針對性。北部灣大學地理信息科學項目教學由于長時間在學校以外參加項目實踐,對學生的后勤、教學、學工等多方面提出現實要求,但是從實際來看,目前還沒有有針對性地組織設計,基本是以往科層組織結構維持項目教學運轉。導致一些項目現場發生的問題由于組織設計不匹配,使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以迅速有效地處理。
四、多學科視角下項目教學法實施的改進
一是加強項目教學法的組織保障。組織設計的實質是對管理人員的管理勞動進行橫向和縱向分工[4]。從靜態方面來看,對項目教學的組織支持需要從管理幅度和管理層次兩維度進行設計組織結構;從動態角度來看,需要從組織行為角度以管理流程視角處理項目教學的具體實施。作為項目教學,尤其是項目教學地有時遠離高校,這就要求項目教學的組織管理不宜太多,以便信息迅速溝通,對于項目教學實施來講,一般要求更寬的管理幅度。力圖做到條塊結合,以協調有關部門的活動,保證項目教學順利完成。
二是做好項目教學流程化管理。項目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往往就是學生專業實踐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順著問題分析則往往蘊含著系列化關鍵性問題序列。要求在準確識別核心關鍵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詳細的組織解決方案,這就意味著學生在項目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整個流程進行梳理,加強整個過程的組織設計,并且在考核上改結果考核為過程與結果考核為一體,而且結果考核本質是對過程中結果的考核。同時,注意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進行雙重考核。這個過程考核可以以學生在項目中的實際表現處理,也可以以團隊考核形式進行過程考核。
三是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項目教學重在實踐性和真實性,這個過程涉及除了專業技能提高外的團隊合作等。要求指導教師根據不同要求和環境,運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演示法、動手操作法、啟發法等多種方式,切實增強教學效果。同時,積極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
參考文獻:
[1]劉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8.
[2]張永青,李允華.淺析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分野與整合[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0).
[3]胡文超,陳童.項目教學與產教融合平臺建設的互動關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6):118-121.
[4]周三多,陳傳明,魯明泓.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五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283.
基金項目:廣西區教改項目(2016JGZ166)“基于項目教學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系統構建與實踐——以地理信息科學為例”;北部灣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項目教學重點教改子項目(17XJGZ08)基于項目教學的教學過程管理體系研究與實踐——以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