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針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中忽視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實踐能力培養力度不大等問題,提出改革創新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方法:優化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職業能力;調整教學層次比重,激發學生內生動力;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提升基礎教學水平;重視實驗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實用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 ?機械電子工程 ?專業課程 ?教學模式 ?創新 ?基礎教學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C-0051-02
職業學校的教育質量,最終判斷指標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只有沖破經院式的教育模式,把辦學目標、課程建設、教學模式與科技進步、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現實需要緊密對接,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產出有價值的科學研究。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主要是為社會培養機械電子工程應用型人才,但是目前該專業課程教學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計劃。因此,高職院校應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創新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提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水平,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一、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教師沒有注重對教學模式進行理論與實踐有效銜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效果不夠明顯。
(一)忽視職業素質培養。在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提升學生專業技能,以幫助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在短時間之內適應崗位工作。然而,從實際的反饋結果來看,專業技能較強的學生大多存在專業素質不過硬的缺點,因為在校教育的專業素質教學作為一個軟指標大多被忽略了。這就導致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學生不善于自主思考、職業興趣不足、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不強。職業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和社會環境影響逐步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學校教育的先天缺失,很難通過崗位鍛煉后天彌補。
(二)實踐能力培養力度不大。高職院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這主要是因為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陣地。然而實際教學中,教師更關注學生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對電子工程專業課程的實用性操作性、傾注力度不夠,導致學生與企業崗位對接不暢,創新能力、敬業精神、職業視野、勞動觀念都明顯存在不足。
二、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創新課程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一)與時代需求接軌的實際需要。我國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設置較晚,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其課程設置無法趕上技術發展的速度。隨著社會經濟與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很多高校都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模式,在以往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中,主要強調課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但是現在我們必須不斷創新以趕上現代科技水平,因此在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中需要逐步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更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以確保學生具備良好的崗位適應性及強大的職業發展潛能。
(二)教育目標實現的必由之路。長期以來,傳統教育目標是單一的知識性目標,更是剛性的、制度性的、封閉性的目標,與之相應的傳統教學模式也是注入式、單項導入式的,教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接受,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師形成了嚴重依賴,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與鍛煉。實施新課程改革以后,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教育目標變得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更加注重對能力和素質的提升。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教學模式的改進勢在必行。全新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更加推崇個性化的設置,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想象,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從高度集中進行知識積累,轉為教法向學法的逐步轉換,學法的嘗試、運用和熟練,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實踐中體驗成功。這樣的教學模式勢必會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密切關聯,勢必會平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系,成為教育目標實現的必由之路。
三、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方法
(一)優化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改革與創新高職院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模式,要進一步細化優化教學目標。首先,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教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機械電子工程技能型人才與創新型人才,那么具體教學目標的設定就應該包括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觀念。其中,專業知識應包括專業的基礎知識及其所反映出來的思想和方法;專業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應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觀念包括對學科價值的認識、應用意識、定量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意識等。總之,優化教學目標應明確方向,有的放矢。其次,要正確認知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關系。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出發,這是高職教學的主攻方向,是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基本依據,也是高職教學的起始與歸宿。在設計過程中,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要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充分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具體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有層次性的,并不是平行的三個層面。
(二)調整教學層次比重,激發學生內生動力。在高職院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中,分為主體學習階段和基礎學習階段,主要從基礎教學、專業教學、專長教學以及畢業設計四個層次開展教學。在基礎學習階段,主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機械電子工程相關的專業知識。專業教學與專長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讓學生通過相應學習掌握相關專業技能。畢業設計與畢業實習主要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且為學生進入企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傳統教學中層次一的比重較大,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學情調整層次課時劃分比例,適當提高二、三層次的教學課時比例。比如,高職院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中的可編程控制技術,它是自動化相關專業中的核心技術之一,這門專業課程專業理論學習有42學時,專業實訓有42學時。在專業理論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可編程控制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專業實訓課程主要讓學生掌握上機編程、上機調試等專業技能。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將理論和實訓比例調整至1∶2,激發學生動腦與動手相結合的自主學習能動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提升基礎教學水平。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的實際教學中,理論知識的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現代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如采用項目教學法、模塊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實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改變以往單一的課堂理論教學和單純的技能傳授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組合,突出工學結合的教學實踐活動特點,實施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努力做到教材講義和參考資料互為補充,學習軟件和操作硬件相互配套,紙質文本和電子文件相輔相成,課堂內外和學校內外相得益彰。例如,在數控機床操作、調試、維修、維護等操作技能課程和電子產品設計制造課程上,可以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法。利用先進的計算機互聯網等多媒體技術進行授課,通過計算機圖形顯示動畫、模擬數值計算及文字說明,形成一個全新的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數形結合的生動直觀的教學環境,加大教學信息量,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方法的運用。
(四)重視實驗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實用性。高職院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要重視實驗教學,通過現代技術實驗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滿足社會需求。可以采用相互平行、相互交融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不斷豐富實驗教學內容,適當增加實驗教學課時,加大實驗課程資金投入,擴充實驗場,同時購買先進的實驗設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驗條件。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開放式實驗課,鼓勵學生不局限于課本上的實驗內容和方法,探索新的最佳方法和步驟,對誤差大的現象不更改數據,而是對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研究,重新設計新的實驗方案再次實踐。一是通過教師現場的循循善誘,打開學生的創新思路,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二是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強化其形象思維,實現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共同發展;三是通過創意制作,由學生自己創意設計小電子產品且自行完成,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磨煉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樹立學生完成復雜工作的自信心和勇氣。
總之,高職院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要以市場需求以及社會需要為導向,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水平,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只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趙俊生,張保成,史源源.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理工高教研究,2010(1)
[2]孫愛武.高職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 以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5(35)
[3]劉永志,張彩紅,江偉.關于我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科技視界,2017(9)
[4]陳豐,張華,張海濤.應用型本科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做創”一體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9)
[5]黃民,朱春梅,祁志生,等.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方向系列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1(3)
[6]張蓉蓉,唐義峰,楊步剛,等.高職電子類專業“CDIO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5)
[7]朱彤,袁琴.基于新教學模式的高職教師職業生涯管理問題及對策—— 以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四環相扣”教學模式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35)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