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曦
[摘 要]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面對農村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時候,還必須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納入統籌規劃之中,只有環境經濟協同發展,才能夠真正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有效落實。因此謀求農村環境經濟協同發展,既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內涵,也是農村地區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然選擇。文章正是基于此,試圖探討研究美麗鄉村視野下的農村環境經濟協同發展對策。
[關鍵詞]美麗鄉村;農村;環境經濟;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美麗鄉村,它是一種綜合、全面地統領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新想法,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策略。美麗鄉村建設,并不滿足于給鄉村地區披上一個美麗的外衣,而是重在推動農村環境經濟協同發展,不斷提升和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與水平,增強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因此探討研究美麗鄉村視野下的農村環境經濟協同發展具有尤為重要的理論研究意義和現實指導作用。
1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分析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發展,兩者之間其實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而又相互制約的關系。當農村地區資源相對有限的時候,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勢必會出現短期矛盾,迫使政府不得不做出無奈的選擇。特別是對于部分資源短缺,嚴重依賴于通過資源的消耗來換取經濟發展的農村地區而言,這種情況無疑更為明顯。在如此情況下,一旦任何一方投入的增加,勢必使得另外一方的投入相應減少,最終使得雙方的矛盾日益尖銳。然而倘若從長遠角度來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發展,它們兩者之間其實并不存在絕對的矛盾。比如當農村經濟發展起來后,那么也就意味著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能夠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而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好以后,又能夠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可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發展其實是能夠實現協同發展,并最終雙贏的。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務必要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積極尋找相應對策來促使兩者實現協同發展。
2 美麗鄉村視野下的農村環境經濟協同發展對策
2.1 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治理
首先,建議應建立綠色GDP的經濟核算和政績考核體系,把綠色發展指標作為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的重要指標,甚至實行“一票否決”,扭轉地方政府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問題,并以此倒逼地方政府加大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加強對農村鄉鎮企業的環保監督力度。通過有力的環保監督工作,盡可能減輕農村鄉鎮企業生產污染問題。其次,建議地方政府應統籌整合相關渠道資金,合理保障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所需資金。比如創新政府支持方式,通過以工代賑、先治后補、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將政府資金撬動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高環境污染治理資金的使用效率,并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到農村環境污染治理中來,為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再次,建議政府從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資金中劃出一部分用于組建專業的鄉鎮環保隊伍,專職負責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確保國家出臺的各項環保方針政策能夠在農村地區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鼓勵與引導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中來,通過對社會力量的廣泛調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特色農業,實現農村環境經濟的協調發展。最后,加強宣傳教育。一是強化對各級環境管理部門及相關部門的領導干部的培訓,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增強環保意識,形成科學的農村地區發展觀,真正將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納入實際工作體系中。二是廣泛利用各種媒體和途徑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村居民生態知識水平,強化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參與意識,逐步在整個農村地區形成人人珍惜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良好氛圍,讓農村居民逐步轉變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進而變成生產者的自覺行動,減輕農村生活污染。
2.2 加大清潔能源利用力度
農村能源結構不合理是影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農村經濟發展以及二者協同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必須對農村能源結構予以積極的調整。應因地制宜地采取相關舉措,對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加大推廣應用力度,盡可能使得化石能源的生產與消費減少。對于處于城郊的農村地區,可以通過規劃和建設城鄉一體化的基礎設施,使得天然氣管道也能夠延伸至位于城郊的農村地區,幫助這些地區也能夠使用上天然氣,從而減少對煤炭、薪柴等存在污染農村生態環境的傳統能源的使用量。對于遠離城市的農村地區,應對農村沼氣的使用加大扶持與推進力度,解決目前農村沼氣推廣應用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前期扶持不力、技術指導不夠、農村居民培訓不夠等問題。此外,還可以推廣應用節能燃氣灶,以減少相關污染物的排放,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相比傳統燃氣灶,節能燃氣灶利用單柱懸浮燃燒方式,可使火力均勻地分布在鍋底,高溫全部集中于鍋底,其熱量也幾乎全部都被鍋底吸收,這樣不僅能減少熱量的損失,還能全面提高熱效率。
2.3 加強農村循環經濟發展
農村循環經濟發展的加強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推進:一方面,以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加強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加快推進傳統農業產業改造升級。比如貴州天柱縣就以“一減四增”為抓手,著力調減投入高、收(入低、效益差的傳統農業產業,加大收入高、效益好、成本低的農業產業種植面積,加快推進農村地區農業結構調整升級。另一方面,從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出發,探索農業循環經濟運行模式的構建,借此使得農村地區的家園、田園、能源、水資源等都能夠得到清潔,最終實現農村環境經濟的協同發展,讓農村居民走上富足幸福的生活道路。比如襄陽市流水鎮就通過實施“產業大鎮、綠色興鎮”發展戰略,大力探索循環農業發展多種模式。經過數年探索,目前流水鎮已經初步形成了“3+1=5”模式、“四化同步”模式、“三區聯動”模式等三種農業循環經濟模式,推動了人與生態、生產、生活的循環共生。
2.4 擴大服務行業經濟比重
要想實現農村環境經濟協同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服務行業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鼓勵農村富裕勞動力去從事培訓、科技推廣、信息、旅游、保險、金融、餐飲、商貿、運輸等各種服務行業的創業與就業,扭轉農村富裕勞動力向過度放牧、過度墾殖方向轉移這種趨勢。并對服務業結構予以調整,增強服務行業對于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配套支持能力,強化農村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彼此之間的關聯程度。大力發展綠色服務業,鼓勵和提倡農村旅游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等第三產業實行節地、節水、節能、少污染甚至零污染這樣一種綠色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行業,結合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情況,引導建立專業化的農村生態環境服務中介組織及企業,專職負責農村環境監督監測、農村生態環境調查、農村污水處理、農村垃圾處理等職能與業務。如此,通過逐步擴大服務行業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一方面進一步帶動農村地區不斷發展其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讓農村服務行業成為促進農村資源高效用、農業多功能性,更好地滿足新興消費需求的朝陽產業,最終推動農村環境經濟協調發展。
3 結語
事實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發展兩者并不是處于絕對對立的局面,而是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文章先分析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然后在此基礎上從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加大清潔能源利用力度、加強農村循環經濟發展、擴大服務行業經濟比重五個方面提出了農村環境經濟協同發展對策,希望能借此給予相關人員一定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楊方.試析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問題及對策[J].居舍,2018(13).
[2] 付國燕.探討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J].科技經濟導刊,2017(11).
[3] 王萌.論我國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J].現代化農業,2017(09).
[4] 李嬌娜.農業現代化視野下農村環境經濟的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7(12).
[5] 梁靜.我國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探究[J].農業經濟,2018(03).
[收稿日期]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