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東方
(河南省商丘市永煤集團總醫院,河南 商丘476600)
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是指胸椎小關節的急慢性損傷,引起小關節間發生改變,出現肌肉、關節及其相鄰神經損害的一系列癥狀[1],是胸椎常見疾病之一。該病臨床上多發,但由于本病不會出現太嚴重的問題,醫生對該病重視程度不夠,加之沒有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使許多胸背痛患者沒能及時、準確就診。臨床常應用消炎止痛藥物和活血化瘀類藥物治療本病,療效不佳。近年來,筆者運用俯臥推按法結合針刺陽陵泉、委中放血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治愈率和有效率都較高,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于商丘市永煤集團總醫院康復科治療的68例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3例和治療組35例。對照組男21例,女12例;年齡21~65歲,平均(40.94±10.76)歲;病程8~62 d,平均(27.24±10.18)d。治療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3~63歲,平均(40.02±10.85)歲;病程10~60 d,平均(28.96±10.44)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推拿學》制定[2],即有外傷史或長期不良姿勢病史;觸診時,錯位節段胸椎棘突存在叩擊痛、壓痛或偏歪(超過1 mm),棘突旁(約1.5 c m)軟組織存在不同范圍、程度緊張感或痙攣,壓痛,觸之有條索狀物。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按醫生的要求完成各項檢查者;均為首次治療;最近3 d內未口服藥物和做其他治療者;年齡25~63歲;能夠遵照要求完成全部治療者;排除骨折、脫位、臟器損傷且癥狀較重者;接受非手術治療者。
2.1 對照組 給予美洛昔康片[澳美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067]口服,每次7.5 mg,每日1次,飯后服。復方三七片(四川森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020)口服,每次1.56 g,每日2次。連續治療6 d。
2.2 治療組 采用俯臥推按法聯合針刺陽陵泉、委中放血治療。①俯臥推按法[2]:患者俯臥,自然放松,醫者站立于患者患側,右手掌根按壓患椎棘突,左手置于右手背上,囑患者深呼吸,醫者兩手掌根隨呼氣漸用力,于呼氣末時,右手掌根向下方給予一個小幅度推沖動作,此時可聞及關節整復的響聲。②針刺陽陵泉:兩側陽陵泉常規消毒后,用0.45 mm×70 mm針灸針快速刺入該穴,用大幅度提插手法強刺激半分鐘,以患者耐受為度。③委中放血:兩側委中皮膚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用三棱針在兩側委中放血3~5滴。以上治療均隔日1次,治療3次。病情1次治愈者可不重復。治療期間,臥硬板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1 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患者疼痛情況。
3.2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3]。治愈:癥狀和體征完全消除,胸部活動完全正常;好轉:臨床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胸部活動接近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胸部活動部分恢復;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好轉。總有效=治愈+好轉+有效。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A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比較(分,x±s)
(2)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愈率為8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8.18%(P<0.05);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7.1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屬中醫“胸骨錯縫”范疇,好發于第3~6胸椎,是發生胸背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常導致患者不適,甚至痛苦不堪[4-5]。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在臨床上并不少見,甚至還高于頸、腰椎小關節紊亂癥[6-7]。本病患者一般有過度扭轉外傷病史,其損傷后不但引起椎旁軟組織損害,而且影響胸脊神經和胸交感神經[8]。脊神經和交感神經受椎間孔骨性狹窄和椎旁軟組織炎癥的刺激、壓迫、粘連及牽拉,從而引起脊神經和交感神經的繼發性損害,臨床表現根據損害神經的不同分為脊神經根型和交感神經型,不同分型有不同的臨床表現。胸椎X線平片是診斷本病最簡單及有效的方法,胸椎X線常發現胸椎后關節錯縫、棘突偏歪等改變。本病發病機制是胸椎間盤退變及胸椎間韌帶和關節囊等軟組織引起退變,導致胸椎內平衡失調,對外力作用的力量承受減弱。
本病的治療通常以手法治療為先,糾正小關節的紊亂,解除嵌壓。俯臥推按法是一種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的整復手法。患者采取俯臥位,醫者以推按等手法,恢復患者錯位的關節,解除軟組織嵌壓,從而使胸椎小關節紊亂恢復到正常。此外,在采用俯臥推按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患者前,最好先用法、揉法等松解,以利于整復。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腧穴,是膽經的下合穴,又是筋會之穴,屬遠端取穴,針刺可緩解腰背疼痛。《四總穴歌》云“腰背委中求”,委中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為五腧穴之合穴,膀胱經自腰背而來的兩條支脈,皆下行會合于委中,“經絡所過,主治所及”[9]。委中放血可消散瘀血,通絡行氣,“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故有止痛作用,可緩解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的疼痛癥狀。本研究采用以上3種療法,協同作用,相得益彰,一方面糾正胸椎小關節的功能紊亂,另一方面解除腰背疼痛,療效明顯,可作為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的一種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