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俊
(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人民醫院,山西 呂梁033200)
子宮切除術是婦產科常見的手術,手術過程中不僅會出現術中出血、膀胱損傷、輸尿管損傷、直腸損傷、感染等常見并發癥[1],還會出現影響患者康復及術后生活質量的術后疲勞綜合征,因此需高度重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FTS)是目前國際上先進的外科全新護理理念,能有效減少手術帶來的應激,加速患者康復[2]。艾灸具有溫經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能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改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3]。基于此,本文探討艾灸聯合FTS護理對子宮切除術后并發癥和疲勞綜合征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呂梁市臨縣人民醫院收治的58例子宮切除術后患者,手術經腹腔鏡進行,子宮全切除者22例,次全切除者36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9例。對照組年齡32~53歲,平均(36.1±2.7)歲;病程最短7個月,最長12年,平均(9.7±2.3)年;子宮切除原因:子宮良性腫瘤12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6例,子宮腺肌病7例,子宮內膜異位癥4例。觀察組年齡33~53歲,平均(35.3±3.5)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12年,平均(9.5±1.5)年;子宮切除原因:子宮良性腫瘤13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7例,子宮腺肌病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選擇堅持生命倫理的社會價值、公平選擇受試者、知情同意書規范和遵守科研誠信規范4個基本原則。
1.2 納入標準 子宮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大于妊娠12周子宮者,或肌瘤雖小于12周妊娠,但子宮出血多,藥物治療無效者);嚴重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異位癥等,藥物治療無效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全身性疾病所致手術禁忌證者,如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子宮過大,超過妊娠20周者,應慎重考慮。
2.1 對照組 術后給予FTS護理。具體操作:術后2 h內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麻醉清醒后6 h內鼓勵患者進行床上活動,如翻身、屈伸四肢等;手術24 h后下床活動;手術3~4 d后恢復正常飲食。干預過程中記錄康復情況。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配合艾灸治療,選取內關、足三里、上巨虛、中極、關元、氣海,采用溫和懸灸法。①內關、足三里、上巨虛施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左手食指和中指分別放于穴位的兩側,右手持艾條對準上述穴位,距皮膚1~2 c m進行溫和灸,以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艾灸時間為10 min,至皮膚紅暈和潮濕為度。②中極、關元、氣海施灸:患者取仰臥位,暴露下腹部,用明火點燃長20 c m,直徑1.5 c m的清艾條,對準中極、關元、氣海一起施灸,距皮膚1~2 c m,懸空來回熏灸,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為準,連續熏灸15~20 min,至局部皮膚發紅為止。從患者出現尿潴留開始行第1次治療,治療結束30 min內無效或效果不理想者行第2次治療,2次治療效果不理想者給予導尿。
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腹脹、尿潴留、疲勞綜合征的發生情況及首次肛門排氣時間。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腹脹、尿潴留及疲勞綜合征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腹脹、尿潴留及疲勞綜合征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子宮切除術患者術后腹脹、尿潴留及疲勞綜合征發生率比較[例(%)]
(2)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為(2.0±0.5)d,對照組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為(4.0±1.2)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FTS近年來應用廣泛,有研究顯示,應用FTS方案可加速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患者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4];結直腸癌手術患者采取FTS,可縮短術后拔管及住院時間,減輕應激反應,降低感染率[5]。
艾灸是通過艾火刺激特定腧穴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屬于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認為,術后患者多見疲憊、四肢乏力、周身不適、活動遲緩及頭暈、失眠、心慌、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多與術后氣血虧虛有關[6]。艾灸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升陽舉陷、防病保健作用。有研究顯示,艾灸神闕聯合中藥貼敷足三里對剖宮產術后恢復及不良反應等均有積極作用,可促進患者術后腸蠕動,減少排便困難的發生[7];穴位按摩聯合艾灸能促進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胃腸蠕動,預防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等[8]。筆者依據中醫針灸經絡理論,對觀察組患者實施溫和懸灸治療,取穴內關、足三里、上巨虛、中極、關元、氣海。內關為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對其進行針灸,可以疏通經絡,治療氣機阻滯、胃氣上逆、氣滯經絡、氣滯血瘀等病證[8]。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合穴,具有消積化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之功效,刺激足三里,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9]。上巨虛屬足陽明胃經,為大腸經下合穴,可調腸和胃,治療胃腸病證[9]。中極是膀胱經募穴,關元是小腸經募穴,氣海為元氣匯聚之處,3個穴位相鄰,分布于腹部正中線膀胱區域,刺激這3個穴位,可調節膀胱張力,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腹脹、尿潴留及術后疲勞綜合征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艾灸聯合FTS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子宮切除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