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摘 要】閱讀和寫作是初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互雜糅又相輔相成,強化“讀寫結合”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逐步提升。本次研究通過具體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就讀寫結合提出了幾點有價值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閱讀;初中;語文;讀寫結合
初中教育大多以基礎教育為主,通過培養學生對學科的感知力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更是如此,靈活采用讀寫結合的策略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語文思維,用充沛的情感體會語文學科的魅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教學被擺到了一個重要地位,這一改革措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閱讀和寫作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極大地開拓學生的視野,簡化學生的寫作困難度,有利于學生基于主觀興趣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1.深入挖掘教材,促進讀寫結合
作為全國通用的教材,初中語文課本的編排有一定的規律性,往往是以主題為核心進行一個單元課文的編排,每一個單元都圍繞一個核心主題開展,并在單元末安排有寫作環節。寫作模塊以單元內容為參考,將本單元的中心思想貫穿在寫作環節中,也是讀寫結合教學的便利性所在。讀寫結合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把握單元的主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入發掘教材的中心內容和核心觀點。教師應在單元內容教學中滲透讀寫綜合教學,進而為單元寫作做好鋪墊,明確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結合文章特點,深入挖掘文章內容讀寫結合的相關點,實現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
例如,在學習完初中八年級語文第一單元記敘文的后,可以通過讀寫結合方法實現教學目標。在文章《藤野先生》《我的母親》《列夫托爾斯泰》這三篇文章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將閱讀技巧和寫人敘事的相關方法進行融合教學,通過單元內容講授促進讀寫結合教學方式的實現。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格外注重人物描寫的技巧,寫人敘事的一般方法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讀寫結合的益處。同時,教師的寫作模塊題目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緊密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實現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進步,促進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實施。
2.基于閱讀環節,強化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教學以閱讀為基礎,多角度、多層次地豐富寫作形式和內容。寫作是語文閱讀積淀的整體表現,語文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主要作用是啟發學生思考和學會閱讀,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深化課堂教學,進行趣味性的討論引導,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和討論。閱讀過程需要學生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解能力,通過思考探求文章主題,解讀作者的中心思想,形成個人理解。教師應科學設計教學環節,嚴格把握課堂走向,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不斷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初中語文教學在學生的閱讀理解基礎上得以不斷深化,直接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初中生整體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初中七年級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過程中,合理開展教學環節可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在文章中,作者魯迅先生通過簡單質樸的語言,以及對童年生活場地——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將童趣用詼諧的語言描述出來,以情帶景地描寫了對美好童年的追憶和向往,教師在教學中應讓學生體會這種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先讓學生通讀全文體會詼諧幽默的場景,而后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講一講自己的童年是怎樣的,有什么有趣的事。最后趁熱打鐵,將學到的寫作技巧運用到課后作文練習中,以讀帶寫,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注重課外擴展,提升讀寫結合
閱讀是學生培養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技能,最重要的就是寫作能力。教師應通過多種拓展延伸類的練習,使學生在閱讀之外得到綜合素養的提高,間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需要一定的耐心,更需要以興趣為基礎,高效的閱讀教學可以浸潤學生的心靈,使其在閱讀中拓展視野、激發情感。無論文章的結構如何變換,故事里的人物和故事線索如何復雜,同一個主題下的閱讀都有相同的立意和基本思想,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廣泛的閱讀來支撐,因此,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學。
側面襯托是一種寫作手法,在初中語文課文《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會字詞的美妙,如“花兒來了”“葉子綠了”等。這篇文章字詞優美,是寫景的名篇。教師可以借此引導學生學習其他的相關寫景文章,激發學生對景物描寫的興趣。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并且能夠間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運用讀寫教學,采取靈活科學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初中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