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在于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新時代下圍繞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任務,有必要對當前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滿足新時期下億萬農民對機械化生產的需要。基于此,通過介紹當前我國農機化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來探討農機化發展趨勢。
關鍵詞 新時代;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2.081
1 新時代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1.1 綜合機械化率穩步提高
2018年,全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8%,累計302個示范縣(市、區)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其中小麥生產已經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玉米生產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主要經濟作物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得到實質提升,油菜收獲、花生種植及收獲機械化率均超過40%,新疆兵團及北疆棉花機采率超過80%。此外,特色農業節本增效、畜禽養殖機械化等8大技術推廣行動得到實施。果菜茶機械化技術推廣面積增加,茶葉種植加工全過程機械化模式在浙江等主產區開始普及。當前,全國各地根據各自實際扎實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為農業生產持續穩中向好和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裝備支撐。
1.2 加強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
為使農業機械化在新時期下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我國不斷推廣農機化技術新項目,并在推廣過程中進行創新,實現農機農藝融合。通過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工作,加快了農機作業信息化監測的步伐,試點省份的深松整地作業補助面積進行信息化監測率超過90%。此外,逐步示范并應用設施農業“機器換人”和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積極開展農業生產全程關鍵裝備技術研發、優化提升和試驗示范等工作,圍繞農業的綠色發展需要,不斷加強農機化科技創新。
1.3 農業機械化服務組織逐步壯大
近年來,我國利用示范引導、政策傾斜以及政企聯動等策略不斷培育和壯大農機合作社。利用多種形式農機社會化服務現場會的召開來開展各項培訓,創新服務模式和服務主體,壯大農業機械化服務組織。通過分析發現,截止2018年,我國農機化服務組織已經超過了18.7萬個,其中7萬個是農機合作社。逐步壯大的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主體對農業發展的貢獻顯著。
2 新時代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以下3方面:1)從作物上看,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主糧的綜合機械化水平較高,棉花、油菜和甘蔗等經濟作物的綜合機械化水平較低;2)就區域而言,機械化水平較高的是平原地區,機械化水平較低的是丘陵和山區;3)就產業而言,種植業的農機化水平較高,果菜茶、畜牧業、農產品加工及漁業等機械化水平較低。農機化發展不夠充分主要表現在馬力較小的中低端農機具數量較多,品質較高馬力大的農機具數量較少。農機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特征是農機作業質量差,科技含量低[1]。
此外,當前我國農機化發展還存在農機農藝融合不夠、農機化生產與農田建設不相適應、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不相適應、農機供不足需的矛盾日益突出等問題。
3 新時代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探討
3.1 明確發展目標,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
新時代下,農業機械化發展要以滿足農民對機械化生產的需求為目標,推動農機裝備產業向高質量、高科技和節能環保的方向轉型,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方面升級。相關部門要把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方面轉型升級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高度重視高科技的滲透和應用,實現農業機械與信息技術、液壓技術以及微電子技術等先進技術的融合,逐步實現既具有智能綠色環保功能,又具有機電一體化功能的農業機械化目標。
3.2 健全工作機制,推進農機農藝融合
新時代下,要建立健全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的工作機制,就要結合農機、種植、畜牧、漁業、種業、農產品加工以及科教等方面的要求,全面考慮當地農業生產的特點,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研發出合適的農業技術設備。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分析研究當地的農業資源、農藝制度、生產規模以及經濟實力等,確保研發的農業機械化技術設備真正符合當地條件,從而實現農機農藝融合。
3.3 各方面統籌協調,推進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
當前是土地流轉和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占主流的時期,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當下就要從各方面統籌協調,整合現有資金渠道,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宜機化”建設,以體現農機下田用得好、效率高的優點,實現全面推進我國山地丘陵因地制宜開展農田“宜機化”的改造。全國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果園、菜園、茶園和設施種養基地建設及改造的“宜機化”標準,推進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應用挖掘、平地、清淤、排灌等農田建設機械和工程技術優勢,促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宜機化”改造相適應。
3.4 加強科技創新,推進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
當前,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新時代下,要全面推動機械化技術薄弱環節的創新研究與應用,提高農業裝備的產品質量。生產農業裝備產品的企業應建立一套完善的產品質量保證和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農機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舒適性,使農民們用上放心、先進且實用的農機。
4 結語
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涌入市場,同時,人工智能也連續取得了新的突破。隨著綠色新能源、人工智能不斷發展,農機領域也應該搭上“新能源”“人工智能”發展的快車,加強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結合市場規律運作,抓住機遇,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向“新能源”“人工智能”的綠色環保方向邁進。此外,要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結合當前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把握農機化發展趨勢,確保我國農業機械化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旗.新形勢下農機化的發展趨勢研究[J].鄉村科技,2016(36):3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