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要 目的:探討急性顱腦損傷治療方式及預后情況評估。方法: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急性顱腦損傷患者5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改良大骨瓣開顱減壓術,觀察組采用雙側去骨瓣減壓術,比較兩組患者的顱內壓改善情況、CJCS評分、并發癥及預后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后3d、7d的顱內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GC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顱內感染、顱內出血、腦疝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性顱腦損傷采用雙側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效果良好,降低顱內壓效果更強,能有效改善神經功能缺損,降低并發癥及不良預后的發生,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急性顱腦損傷;改良大骨瓣開顱減壓術;雙側去骨瓣減壓術;顱內壓;預后
急性顱腦損傷是一種嚴重的顱腦損傷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快、預后差,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可快速出現腦水腫、腦血腫、腦腫脹等并發癥,直接威脅患者生命。早期的開顱手術降低顱內壓是治療的關鍵,臨床可供選擇的術式較多,如改良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單側去骨瓣減壓術、雙側去骨瓣減壓術等,短期效果尚可,但長期療效存在差異[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急性顱腦損傷不同治療方式的效果及對預后的影響,現具體匯報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急性顱腦損傷患者5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23 -67歲,平均(41.2±11.3)歲;對照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齡21- 68歲,平均(41.7±11.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顱腦損傷診斷標準,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均在傷后72 h內入院就診,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3 -8分,符合開顱減壓術指征;致傷原因,車禍傷21例、打擊傷11例、墜落傷12例、其他原因6例;排除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致傷原因、病情嚴重程度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方法:觀察組采用雙側去骨瓣減壓術,行氣管插管全麻,于額顳頂部做一切口,對腫脹嚴重或出現腦疝一側行標準去骨瓣減壓術,清除血腫及腦挫裂傷,再行對側骨瓣減壓術,切口可比對側略小,根據具體病情選擇硬腦膜是否切開,是否要減張縫合硬腦膜,術中予以控制性降壓、使用利尿藥物降低顱壓[2]。對照組采用改良大骨瓣開顱減壓術,選擇額顳頂部、發際內中線旁2-3 cm位置做1個弧形切口,延伸到頂下方,再轉向顳部,將額顳頂區充分暴露,逐步開放顱底,分離硬腦膜,祛除骨瓣,清除血腫及壞死組織,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3]。兩組術后均使用亞低溫治療,應用抗生素、營養支持等,定期檢查CT,觀察顱內壓變化。
觀察指標:于治療前、治療3d、治療7d分別測定顱內壓;在治療前及治療后15 d評估GCS評分;記錄兩組顱內感染、顱內出血、腦疝等并發癥發生率,以及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等不良預后發生率。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行x2檢驗,用率(%)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3d、7d的顱內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顱內壓比較,見表1。
觀察組治療后GC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CS評分比較,見表2。
觀察組顱內感染、顱內出血、腦疝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并發癥及不良預后比較,見表3。 討論
對于急性顱腦損傷,以往改良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是常用術式,雖能在短時間內降低顱內壓,但手術適應證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無法均等釋放顱內各分腔內的壓力,容易造成腦組織從減壓窗膨出,加重了腦組織缺血,也加大了術后腦出血、腦疝的發生率[4]。雙側去骨瓣減壓術是近年來新興的術式,能有效放大腦組織代償空間,顱內壓的降低效果更為均勻和充分,對單側幕的急性顱內血腫清除率高達94%,有效降低了術后腦水腫、腦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5]。同時,雙側去骨瓣減壓術有利于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利于術者術中止血,對顱前凹、額極、顳極、側裂腦等部位的壞死組織清除更為徹底,對重要的腦部功能區保護更為嚴密,避免了誤傷的發生[6]。因此,雙側去骨瓣減壓術在降低顱內壓的同時能維持顱內壓的均衡,減少了術后腦膨出的發生率,有利于改善預后。
本研究結果充分證明了雙側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急性顱腦損傷的效果確切,顱內壓的釋放更為穩定平均,術后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的改善更為顯著,并發癥及不良預后的發生率更低。
但臨床在實行雙側去骨瓣減壓術時應注意,嚴格遵守手術適應證,術后密切監測各項生命體征,維持循環穩定;術后應密切觀察顱內壓變化,結合癥狀及體征及時輔助用藥,以鞏固手術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急性顱腦損傷實行雙側去骨瓣減壓術治療的效果更佳,有效降低了顱內壓,改善了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改善預后,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曹新建,王學軍,趙琳.1054例急性顱腦損傷病人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17):114-115.
[2]余國峰,揭同慶,黃強等.早期應用納洛酮對急性顱腦損傷手術預后的臨床研究[J].海峽藥學,2012,24(6):75-76.
[3]塔瓦庫力·玉蘇甫.急性顱腦損傷手術治療及術后并發癥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6,4(26):42-43.
[4]韋騁,陸明雄.雙側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急性顱腦損傷效果和降低患者顱內壓作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23):27-30.
[5]李國合,王富啟.重型顱腦損傷的手術治療及預后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55-57.
[6]吉健勇,洪良春.不同手術治療方法對急性顱腦損傷的療效對比研究[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7):75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