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玲 自福蓉

摘要 目的:探討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意義和價值。方法:2013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行輸血治療的患者500例,在輸血前檢測不規則抗體,統計不規則抗體陽性率、陽性抗體的特異性。結果:500例中,不規則抗體陽性6例(1 20%);男254例中,不規則抗體陽性2例(0.79%);女246例中,不規則抗體陽性4例(1.63%)。女性不規劃抗體陽性例數明顯多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中,孕婦的不規則抗體陽性為3例(411%),明顯多于非孕婦的1例(0.58%)及男性的2例(0.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6例中,均為特異性抗體,抗-D 1例(16.67%),抗-E為2例(33 33%),抗C1例(16.67%),抗-Ec 2例(33.33%)。結論: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能有效避免抗體引發輸血溶血反應,確保輸血安全,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輸血;不規則抗體檢驗;臨床意義
輸血是臨床常用治療手段,在一些危重病癥的搶救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臨床研究顯示,不規則抗體是造成溶血性輸血反應、血型鑒定困難、交叉配血困難的主要原因,這些抗體多為IgM或IgG性質的抗體,嚴重影響輸血安全性[l]。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意義和價值,現具體匯報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行輸血治療的患者500例,男254例,女246例;年齡19 - 74歲,平均(41.8±16.3)歲;女患者246例中,孕婦73例,非孕婦17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輸血診斷標準,均進行交叉配血及輸血前不規則抗體篩查。
方法:(l)儀器和試劑。Dianafuge專用離心機,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膠卡,Diana Incubador專用孵育器;抗體篩選細胞、抗體鑒定譜細胞。(2)檢測方法:①抽取血液標本。抽取患者靜脈血3 mL,將血液標本置于37℃水浴處理10 min;②微柱凝膠卡上標記患者的基本情況和抗體篩選細胞編號,將標本離心,抽取抗體篩查細胞血液10 μ L,被檢驗血清40μL,緩沖液50μL加人微柱凝膠卡中,置于37℃孵育器內10 min,再離心5 min;③判斷檢測結果:若紅細胞液均勻地沉在試管底部為不規則抗體陰性,若紅細胞液懸浮在凝膠的表面或者顯示在凝膠的中端則為不規則抗體陽性[2]。
觀察指標:統計兩組不規則抗體陽性率,分析抗體陽性的抗體類型。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O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x2檢驗、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所有患者抗體陽性率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l。
不規則抗體陽性篩查結果: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6例中,均為特異性抗體,抗-D 1例(16.67%),抗-E 2例(33.33%),抗C 1例(16.67%),抗-Ec 2例(33.33%)。
討論
不規則抗體是指ABO血型系統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統的抗體,主要的產生途徑為輸血及妊娠所致的免疫反應。隨著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ABO血型檢驗的靈敏度極高,臨床已極少發生ABO血型溶血。但一些由妊娠、輸血或疾病引起的不規則抗體引發的輸血后遲發溶血反應還時有發生,嚴重影響輸血的安全[3]。
我國原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頒布的《臨床輸血技術規范》中明確規定,交叉配血不合時,應對有妊娠史、輸血史、或短期內多次輸血的患者進行抗體篩選試驗,確認患者是否存在不規則抗體,明確不規則抗體的強弱,從而能選擇相合的血液進行輸注,避免因不規則抗體患者輸注了含有相應抗原的紅細胞導致輸血無效,甚至出現溶血反應而危及生命[4]。
臨床常見的不規則抗體多為Rh系統及P系統抗體。正常人體血液中,存在IgM和IgG兩種類型的抗體。若患者血清中含有lgM抗體,輸血時遇到紅細胞具有相應抗原時,IgM抗體可直接與相對應的紅細胞連接,在鹽水介質中可形成一個凝聚反應,檢測時可被肉眼觀察到。IgC抗體為一個免疫球蛋白,當遇到紅細胞上載有相應的抗原時,能夠依附于紅細胞上,但不會發生凝聚反應,需要用聚凝胺法進行檢測方能測出[5]。
臨床研究顯示,正常人群中不規則抗體的存在率為0.4% - l.O%,其會誘發機體遲發性免疫反應,雖然總體概率不高,一旦輸血,其不規則性和復雜性會帶來嚴重輸血風險[6]。因此,輸血前對所有患者行不規則抗體檢驗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醫學標準和檢驗技術的不斷提高,輸血前的檢查也更為規范,對于一些比較弱勢的ABO亞型抗原,臨床通過不規則抗體檢測也能檢查出來,進而達到預防輸血溶血反應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500例中,不規則抗體陽性率6例(1.20%);男254例中,不規則抗體陽性率2例(0.79%);女246例中,不規則抗體陽性率4例(1.63%);女性明顯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中,孕婦的不規則抗體陽性率3例(4.11%),明顯多于非孕婦的1例(0.58%)及男性的2例(0.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女性中孕婦是不規則抗體的高發人群,孕婦發生不規則抗體,會引發新生兒溶血病,甚至造成新生兒臟器發育不良、智力下降,嚴重者新生兒會死亡。而在其他女性和男性患者中,發生不規則抗體陽性率較低,發生的人群主要為多次輸血者、腫瘤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6例中,抗-D 1例,抗-E 2例,抗CI例,抗-Ec 2例。抗-E是由多次輸血造成,抗-D是由Rh血型不合或妊娠引起。因此,臨床應做好ABO血型分型及Rh血型分型,確保同型輸血。
綜上所述,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有確切的臨床意義,是輸血安全的有力保障,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秀娣.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意義和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2):72-73.
[2]張秋爽.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J]當代臨床醫刊,2017.30(4):3286-3287.
[3]李偉旗.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5):71-72.
[4]周秀芹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意義和價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8):169.
[5]張瑜.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的臨床價值[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1):44-46.
[6]李慧,徐煥銘,張毅,等.輸血前患者不規則抗體篩查及鑒定結果分析[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5,23(3):86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