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芳

摘要 目的:探討腹部創傷后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和治療分析。方法: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腹部創傷后急性闌尾炎患者42例,隨機方法分為兩組各21例,對照組采用超聲檢驗并進行保守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綜合檢驗并且進行手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5.24%,對照組76.l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9.52%,對照組38.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100.OO%,對照組80.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對于腹部創傷后急性闌尾炎患者在進行診斷時選擇綜合診斷方案,并為患者配合手術方案進行治療,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好轉,對于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腹部創傷;急性闌尾炎;治療方案
資料與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腹部創傷后急性闌尾炎患者42例,按照隨機方法分為兩組各21例。觀察組男13例,女8例;年齡18 - 76歲,平均(45.8±12.8)歲。對照組男14例,女7例;年齡19 -77歲,平均(48.7±11.6)歲。用統計學軟件檢驗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超聲檢驗并為患者進行保守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之上采用綜合診斷方案進行診斷,同時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對照組治療時主要為患者選擇頭孢噻肟聯合甲硝唑口服治療,頭孢噻肟藥物劑量2g/次,2次/d為患者給藥,甲硝唑1g/次,1次/d為患者給藥[l]。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診斷,為患者腹部創傷后選擇采用Forwler標準技能型診斷診斷開始以后確認患者是否存在有腹痛狀況和腹部外傷史,并且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有鈍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之后對患者確認是否存在急性闌尾炎的相關癥狀,并且評價對患者身體的影響,對患者發病時間進行評價,并且在診斷誤差和漏診控制上采取多種方法進行控制,比如對患者病史進行了解,為患者進行檢驗結果的初步分析,并進行科室會診,了解患者的壓痛和反跳疼痛狀況。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病情進行相關的輔助干預。檢驗過程中需強化對患者的血常規、尿常規和超聲檢驗,為患者配合腹腔鏡診斷。在治療的過程中選擇硬膜外麻醉,在患者的右下腹疼痛明顯的位置進行MeBurney切口,沿患者皮膚紋路方向進行手術,之后在患者腹腔中尋找患者盲腸,沿患者結腸帶加以尋找直到發現患者闌尾并對患者闌尾進行切除,為患者進行相關的腹腔清洗,做好防和消毒工作,結束手術。
觀察指標:評價本文所有研究對象治療以后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調查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評價所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度并進行比較。①顯效:患者治療后右下腹部疼痛和反跳痛消失,體溫恢復正常,白細胞指標恢復正常,消化道相關癥狀消失;②有效:經過治療以后患者的右下腹部幾乎沒有疼痛和壓痛感,體溫大致恢復正常水平,白細胞水平趨于正常,存在較少的消化道癥狀;③無效:沒有達到上述標準[2]。
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5.0進行檢驗,對于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等相關狀況均選擇采用x2進行檢驗,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性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24%(20/21),對照組76.19%(16/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9.52%(2/21),對照組38.10%(8/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100.00% (21/21),對照組80.95% (17/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討論
闌尾炎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病情,在我國也是較為常見的外科病癥,導致患者出現這種病情的原因比較復雜。闌尾炎患者群體當中青年患者相對較多,而且有研究認為男性患者發病率相對女性更高。現如今,臨床醫學界對闌尾炎和腹部創傷以后的急性闌尾炎的研究相對較多,而且研究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對于腹部創傷后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診斷為患者落實綜合診斷方案,同時為患者選擇手術方案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對于腹部創傷后急性闌尾炎患者在進行診斷時選擇綜合診斷方案,并為患者配合手術方案進行治療,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好轉,對于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參考文獻[1]欒世波.腹部創傷后急性闌尾炎診斷及治療方法研究[J]系統醫學,2018,3(2):98-100.[2]劉鋼.腹部創傷后急性闌尾炎診斷及治療[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6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