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本思 馮濤 唐順山 羅璇


摘要 目的:探究自發性氣胸應用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的麻醉處理方式。方法: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自發性氣胸患者54例,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均分成兩組各27例。對照組行雙腔管插管麻醉,試驗組行自主呼吸麻醉,將兩種麻醉效果分析比較。結果:試驗組和對照組在術后ICU監護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進食時間以及術后pH、Pa02、PaCO2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運動阻滯時間、感覺阻滯時間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自發性氣胸在電視胸腔鏡手術中應用自主呼吸麻醉效果較好,不僅不會嚴重影響血流動力學,且有助于患者盡快康復。
關鍵詞 電視胸腔鏡手術;自發性氣胸;麻醉效果
呼吸系統疾病會誘發自發性氣胸疾病,嚴重威脅患者機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針對該疾病臨床治療常以手術治療為主,復發率少,根治效果顯著。臨床常用術式為電視胸腔鏡手術,對患者損傷較小[1]。而一些患者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對麻醉方式需要較高。因此,本次針對自發性氣胸應用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的麻醉處理方式展開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自發性氣胸患者54例,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均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7例。①人組標準:患者經CT、X線檢查全部確診,心肺功能較好。②排除標準:濕肺氣道分泌物過多患者、顱內高壓患者、腦血管疾病患者。試驗組男16例,女11例;年齡21 - 67歲,平均(44.1±2.4)歲。對照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22 - 67歲,平均(44.5±2.6)歲。以上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術前和兩組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為其講解麻醉方式的風險情況、預防和處理方案等,家屬同意并簽訂手術同意書后開展全麻醉操作。護理人員協助麻醉師準備好設備和檢查儀器,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麻醉方式:在患側腋中線位置的第七肋之間通過利多卡因(l%)開展局部麻醉,切開1.2 - 1.5 cm將穿刺鞘置入,吸出胸水后在腋前線第5肋間使用利多卡因(1%)開展局部麻醉,切開1.2 - 1.5 cm后置入胸腔鏡。麻醉誘導:丙泊酚3 -4μg/m2+舒芬太尼10 μg。之后對照組行雙腔管插管,試驗組予以患者喉罩或面罩自主呼吸,氧流量5 - 10 L/min。兩組患者麻醉維持藥物:丙泊酚1 -2μg/mL,瑞芬太尼0.5 - 0.8μg/(kg-h),瑞芬太尼0.01 - 0.03μg/(kg.min),鎮靜麻醉深度40 - 60。
觀察指標:將兩組患者術后ICU監護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進食時間、運動阻滯時間、感覺阻滯時間以及術前、術后的pH、Pa02、PaCO2記錄。 統計學處理:此次實驗數據選用統計軟件SPSS 17.O處理,(x±s)代表計量資料,組間用x2檢驗,P<0.05表示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對比54例患者術后ICU監護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在術后ICU監護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進食時間上,試驗組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比54例患者術前、術后的pH、Pa02、PaCO2指標:在pH、Pa02、PaCO2指標上,兩組術前差異較小,試驗組術前術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試驗組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對比54例患者運動阻滯時間、感覺阻滯時間:試驗組運動阻滯時間為(4.49±0.88)min、感覺阻滯時間為(3.29±0.66)min,對照組運動阻滯時間為(4.51±0.97)min、感覺阻滯時間為(3.38±0.74)min,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胸膜腔是一種密封性極強的腔隙,胸膜受到嚴重損傷后會產生氣胸,也就是胸膜腔內有空氣進入[2]。隨著臨床技術的發展,電視胸腔鏡手術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對患者損傷小、術后并發癥少且效果佳。但無論是傳統開胸手術還是電視胸腔鏡手術,對手術麻醉要求較高,需要麻醉快速起效,確保手術順利開展,同時盡量選擇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小的麻醉方式,預防手術意外事件。血流動力學穩定,有助于減少出血,減少對手術操作的影響,進而避免失誤事件。以往臨床針對此種手術常用雙腔管插管麻醉,麻醉效果較好,但是部分患者由于體質等多因素的影響,會產生嚴重的應激反應,此種方式還極易并發呼吸道感染,增加對患者的損傷,延長康復時間。自主呼吸麻醉可明顯減少插管麻醉所誘發的多種不良反應,不會嚴重影響機體中自主神經,術后6h就可進食,以促進腸胃功能恢復,加速手術創口恢復。此外,此種麻醉方案可加速痰液的排出,增強術后肺活量和全身血運,減少導管留置時長。此種麻醉方式對患者的禁忌證和適應證要求較嚴格,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手術安全性。
此次實驗結果中,試驗組在術后ICU監護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全部優于對照組;在pH、Pa02、PaC02指標上,兩組術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術前和術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運動阻滯時間、感覺阻滯時間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表示應用主呼吸麻醉效果較好,可明顯減少血流動力學波動和ICU監護時間,有助于患者術后盡早進食。
總之,自發性氣胸在電視胸腔鏡手術中應用自主呼吸麻醉不會嚴重影響血流動力學,可加速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蔡星三.自發性氣胸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的麻醉處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2):173-174.
[2]張科,吳奇勇,鄒志清,等.非氣管插管麻醉下單孔胸腔鏡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7,17(12):1068-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