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映靜

摘要 目的:探討鼻咽癌患者放療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鼻咽癌患者48例,均采取放射治療,將放療期間采取常規護理者設為對照組(n=24),將采取循證護理者設為研究組(n=24),就兩組患者放療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滿意度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研究組患者放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4.17%,低于對照組的29 .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放療期間護理滿意度100.OO%,高于對照組的91.6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鼻咽癌患者放療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顯著,可明顯降低患者放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并提升其護理滿意度,值得借鑒。
關鍵詞 鼻咽癌;放療;不良反應;常規護理;循證護理
循證護理作為現代醫學護理模式之一,已經在多個領域應用,強調護理措施的科學性,取得了良好護理效果,而在鼻咽癌患者放療期間應用效果如何,有待進一步證明[1]。本研究旨在明確鼻咽癌患者放療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對一組符合鼻咽癌納入標準的病例展開資料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鼻咽癌患者48例,均接受放射治療,按放療期間所用護理模式不同分成兩組。對照組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齡23 - 67歲,平均(44.15±3.15)歲;病理類型:低分化鱗狀細胞癌18例,中度分化鱗狀細胞癌5例,泡狀核細胞癌1例。研究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齡24 - 67歲,平均(44.75±3.05)歲;病理類型:低分化鱗狀細胞癌17例,中度分化鱗狀細胞癌6例,泡狀核細胞癌1例。兩組患者病理類型、性別分布以及年齡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經手術病理學檢查等綜合診斷為鼻咽癌;②配合良好,且資料完整;③意識不清,或者無法獨立完成量表檢測。(2)排除標準:①存在放療禁忌證者;②中途退出者。
護理方法: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即輔助醫師予以放射治療,期間調節儀器參數、指導患者配合行為,并提供情緒安撫、健康教育等。研究組實行循證護理,包括提出循證問題、檢測循證依據、制定循證護理方案3部分,歸納如下:(l)提出循證問題:鼻咽癌患者放療期間常見并發癥包括口干、口腔黏膜潰瘍、鼻咽癌黏膜癥狀、放射性皮炎等,影響患者溝通、心理狀態、進食以及營養狀態等,嚴重時可中斷治療,影響預后。(2)檢測循證依據:確定護理問題后,檢索中國知網、萬方等數據庫,查閱相關文獻,了解上述并發癥發生的原因,從而制定科學的護理方案。(3)循證護理內容: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鼻咽癌知識方面的宣教,以發放宣教資料、播放紀錄片等方式,為患者及其家屬普及診療常識、并發癥預防措施等;同時,放療前與患者進行親切交流,予以人文關懷,消除其負性情緒,掌握患者心理動態,從而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同時,為患者營造樂觀、積極的氣氛,放療期間根據不同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等差異,以心理暗示、安慰疏導以及支持鼓勵等心理技術幫助其建立正確心理防御機制,增強其放療信心。②口腔護理:指導患者每日保持>2 500 mL的飲水量,保持口腔濕潤,餐前、餐后以及術前均刷牙,并以生理鹽水、地塞米松、慶大霉素混合液漱口。③飲食護理:鼓勵患者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加強營養支持,提高機體免疫力以及放療期間耐受力,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嚴禁煙酒,鼓勵患者多飲水,進食易消化、清淡的流質或者半流質食物,多進食新鮮水果、蔬菜等。對于口腔黏膜反應劇烈者,提供靜脈營養支持干預。④睡眠護理:護理、治療等操作盡可能在白天完成,并維持病房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合,營造一個整潔、安靜、舒適的環境。睡前指導患者飲用熱牛奶或者以熱水泡腳,晚餐應保持清淡,禁飲夜茶。
觀察指標:①統計兩組患者放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②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患者對放療期間對全套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量表中共有滿意、尚可、不滿意3個選項,護理滿意度=(滿意+尚可)例數/總例數x l00%。
統計學方法: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例)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兩組患者放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研究組患者放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4.17%,低于對照組的29.1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兩組患者放療期間護理滿意度:研究組放療期間護理滿意度(滿意22例,尚可2例,無不滿意)100.00%,高于對照組(滿意20例,尚可2例,不滿意2例)的91.6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2.087,P=0.149)。
討論
鼻咽癌作為國內常見的惡性腫瘤,尤其好發于華南地區,發病率位居全球之首,目前以化療為主要干預措施,但容易引發放射性損傷等不良反應,嚴重時甚至中斷放療,影響患者滿意度,應高度重視,選擇恰當護理模式加強干預。然而,大量臨床研究證明,常規護理模式僅能滿足患者最基本的放射治療需求,無法有效克服放療不良反應問題[1-3]。
循證護理是一種將解決護理問題作為出發點,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一系列問題,尋找科學依據后,經綜合評價獲得證據、正確應用結果,從而指導臨床實踐、護理[4-5]。相較于傳統護理模式,循證護理實質上是客觀、明確地運用科學研究成果展開護理工作,保證護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結果提示:研究組患者放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印證了循證護理在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療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研究組患者放療期間護理滿意度100.00%,因樣本量較小,與對照組相比無統計學差異,但亦證明了鼻咽癌患者放療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趙良輝,徐中菊,吳薇.放療致口腔黏膜反應鼻咽癌患者應用全方位護理的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4):133-135.
[2]陳子敏,謝克北,柏興華.延續性護理對鼻咽癌放療患者鼻咽腔沖洗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6):3811-3813.
[3]夏莉娟,張曦,孫青,等.集束化口腔護理方案在防治鼻咽癌放化療患者口腔黏膜炎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0):758-763.
[4]瞿燕平,金燕.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對鼻咽癌放療患者口咽部真菌感染的效果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6,29(10):123-125.
[5]楊海鷗.護理干預在預防鼻咽癌放療后口腔感染中的作用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36):4093-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