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摘要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實施心理治療的效果與價值。方法: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90例,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5例。其中參照組采用常規冠心病藥物治療,試驗組在其基礎上行心理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西雅圖心絞痛量袁得分、治療效果及復發情況。結果:試驗組活動受限評分、癥狀穩定評分、癥狀發作評分、治療滿意度評分、認知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參照組,試驗組冠心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復發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治療方式能夠提升冠心病康復效果,應予以臨床推廣。
關鍵詞 心理治療;冠心病;康復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除了生理因素所致冠心病癥狀,心理及社會因素也會加重冠心病癥狀[1]。對此,本研究針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心理治療及干預,以期提升冠心病患者康復效果。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齡48 - 87歲,平均(67.09±10.56)歲;病程1-9年,平均(5.16±2.63)年。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參照組,各4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冠心病病程時間等基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組方式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心電圖與血清酶聯合檢查確診為冠心病;②臨床病案資料齊全;③了解本研究內容,自愿參與本研究[2]。
排除標準:①精神類疾病;②認知功能不健全;③嚴重冠心病并發癥。
方法:兩組患者均對其實施心電圖檢查,并應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實施調查,參照組采用常規冠心病藥物治療,試驗組在其基礎之上行心理治療。包括如下方式:①基礎干預方面:患者首診時對其實際情況予以全面評估,諸如患者的心理狀態、不良情緒、生活習慣、家庭背景、文化學歷、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疾病認知、經濟基礎等方面,并與患者積極溝通與聆聽,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3]。②認知干預方面:既往冠心病患者因不了解診療過程而產生焦慮、猜疑、恐懼等不良情緒,加之老年患者較多,其認知能力較低,獲取疾病及健康知識的途徑較少。因此,需針對患者的認知水平予以綜合干預.告知患者冠心病、治療及健康自我管理相關知識,并對治療方法及目的予以闡述。鼓勵患者之間溝通,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③情緒干預方面:通過網絡方式將神經治療調節音頻發送至患者或其家屬,指導患者每日實施放松訓練,1次/d,45 min/次。④行為干預方面: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放松心態,并每天深呼吸1次,20 min/次;指導患者如何正確按摩涌泉穴,患者回家后每天睡前按摩1次,20 min/次。另外,做好患者隨訪工作,通過電話隨訪及家庭隨訪方式對患者各行為或情緒情況加以了解,并著重對患者不良情緒予以干預。
觀察指標:應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測量患者病情,包括活動受限評分、癥狀穩定評分、癥狀發作評分、治療滿意度評分、疾病認知評分等方面。治療效果:①顯著:患者經治療后冠心病癥狀完全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心功能恢復正常;②有效:患者治療后胸悶、心前區疼痛癥狀顯著改善,心電圖及心功能均有所好轉;③無效:上述效果均未達到[4]。
統計學分析:相關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之中,兩組活動受限評分、癥狀穩定評分、癥狀發作評分、治療滿意度評分、認知評分數據行f檢驗,采用(x+ s)表示。兩組患者冠心病臨床治療效果情況行x2檢驗,采用n(%)表示。P<0.05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冠心病患者西雅圖心絞痛量表得分比較:試驗組活動受限評分、癥狀穩定評分、癥狀發作評分、治療滿意度評分、認知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參照組,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西雅圖心絞痛量表得分,見表1。
冠心病患者治療效果及復發情況比較:試驗組冠心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100.00%)高于參照組(84.44%),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復發比例分別為6.67%、8.8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冠心病治療效果及復發情況,見表2。
討論
就現階段冠心病發病及心理因素相關學術研究進行總結和分析,發現好勝、好斗、易怒、易激動等情緒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患者精神長期處于壓抑及緊張狀態,導致其神經活動失衡,從而提升了其體內兒茶酚胺分泌量,血液中的血小板得以激活,加之血管中的凝促物質,極易造成血小板聚集,使其血液黏稠度增加,最終誘發心臟病[5]。為改善患者病情,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在基礎治療的同時合理應用心理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一方面,心理治療可避免患者發生抑郁、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進而降低患者交感神經活性,避免冠脈痙攣的發生;另一方面,心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與醫務人員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凸顯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心理治療在冠心病康復方面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白云霞.針對性心理干預對行運動康復治療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負性情緒及心功能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7,23(18):143-144.
[2]謝巖,范國穎.康復運動訓練聯合心理治療對冠心病PCl術后患者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2):226-228.
[3]左玉姣,劉廠輝,王春蘭,等.針對性心理干預對行運動康復治療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負性情緒及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5):3684-3685.
[4]黃金艷.針對性心理干預對行運動康復治療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負性情緒及心功能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4).
[5]黃艷.心理護理和康復護理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