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嵐琳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對妊娠結局和母嬰的影響。方法:收治甲減孕婦84例作為觀察組,其中臨床甲狀腺減孕婦33例(觀察組A),亞臨床減孕婦51例(觀察組B)。同時選取同期正常孕婦84例作為正常組。根據治療狀況分為治愈組和未治愈組,評估各組母嬰結局。結果:觀察組妊娠期貧血、剖宮產、產后出血、自然流產、胎兒窘迫、胎盤早剝、早產兒發生率和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均高于正常組,且觀察組A和未治愈組各項指標分別高于觀察組B和治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血清游離甲狀腺激素(FT4)和新生兒體質量、5 min Apgar評分均低于正常組,且觀察組A和未治愈組各項指標分別低于觀察組B和治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妊娠期甲減患者母嬰不良結局顯著上升,臨床甲減孕產婦不良結局發生率更高,經治療后,治愈患者母嬰結局顯著得到改善。
關鍵詞 妊娠期;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妊娠結局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是多種因素引起的機體血甲狀腺激素減低或抵抗而出現的綜合征,包括臨床和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SCH),多發于育齡期女性。近年來,隨著高靈敏度促甲狀腺激素(TSH)測定的開展,甲減檢出率呈現逐年增高趨勢。甲減可導致全身性的低代謝狀態,影響機體脂肪、糖類等代謝,未經控制或控制不理想給孕產婦帶來流產、早產等一系列產科并發癥和不良妊娠結局,威脅孕婦、胎兒及新生兒發育和健康,給妊娠期女性帶來困擾。甲減疾病比較隱匿,發展較為緩慢,但對母嬰結局影響較大,分析妊娠期甲減對妊娠結局和母嬰的影響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資料與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甲減孕婦84例作為觀察組,其中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孕婦33例作為觀察組A,SCH孕婦51例作為觀察組B。納入病例均符合《妊娠和產后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診斷標準[1],孕前均無甲狀腺病史;血清TSH高于正常范圍。根據治療狀況將84例甲減孕婦分為治愈組(54例)和未治愈組(30例),治愈組孕婦按照要求進行治療且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未治愈組孕婦未完全按照要求治療或指標未完全恢復正常。同時選取本院同期正常孕婦84例作為正常組,正常組孕婦平均年齡(28.46±5.71)歲,平均孕周(19.72±3.29)周;觀察組A孕婦平均年齡(28.59±5.80)歲,平均孕周(19.66±3.16)周;觀察組B孕婦平均年齡(28.53±6.04)歲,平均孕周(19.81±3.30)周;治愈組孕婦平均年齡(28.49±5.72)歲,平均孕周(19.77±3.24)周,未治愈組孕婦平均年齡(28.59±6.31)歲,平均孕周(19.86±3.38)周,各組孕婦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病例:具有甲減病史、惡性腫瘤、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
方法和指標:孕周20周前,采用化學免疫發光法檢測孕婦血清TSH和游離甲狀腺激素(FT4)水平,診斷標準[1]:臨床甲減(或稱顯性甲減):血清TSH高于正常值范圍伴FT4水平降低,或TSH> 10 mU/L。SCH:血清TSH高于正常值范圍,但FT4水平正常。患者根據甲狀腺功能采用左甲狀腺素鈉片進行治療,起始劑量25 -50μg/d,每2-4周增加25 - 50 μg至維持劑量,1次ld,治療2-6個月[2]。主要觀察生產方式、孕產婦不良結局(順產/剖宮產、貧血、產后出血和自然流產發生率)。各組孕婦血清TSH、FT4及新生兒體質量、5 min Apgar評分,比較各組胎兒或新生兒不良結局,包括胎兒窘迫、胎盤早剝、早產兒發生率。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各組孕產婦、胎兒或新生兒不良結局比較:觀察組患者順產低于正常組,觀察組剖宮順產高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A和未治愈組患者順產分別低于觀察組B和治愈組,觀察組A剖宮產高于觀察組B,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貧血、產后出血、自然流產、胎兒窘迫、胎盤早剝、早產兒發生率高于正常組,觀察組A和未治愈組各項指標分別高于觀察組B和治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
各組孕婦血清TSH、FT4及新生兒體質量、5 min Apgar評分結果:觀察組孕婦血清TSH高于正常組,觀察組A和未治愈組分別高于觀察組B和治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血清FT4和新生兒體質量、5 min Apgar評分均低于正常組,觀察組A和未治愈組各項指標分別低于觀察組B和治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 6。
討論
甲狀腺激素在機體代謝、生殖以及組織分化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正常孕婦在妊娠期間,通過下丘腦一垂體一甲狀腺軸進行自身調節,維持內源性甲狀腺激素水平。甲減是以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為主要特點的內分泌系統疾病,在育齡婦女中較為常見。妊娠期孕婦體內雌激素水平上升,使甲狀腺結合蛋白水平的升高,導致生理功能游離甲狀腺水平降低[3];TSH與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C)具有相同的亞基,高濃度的HCG影響了TSH與其受體的結合,導致TSH的活性降低;妊娠期婦女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導致孕婦碘流失量增多;SCH因甲狀腺激素合成或釋放異常[4]。妊娠期若孕婦甲狀腺激素持續合成和分泌不足,影響胎兒在宮內的生長發育,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甲減患者剖宮產率上升,孕產婦及新生兒不良結局顯著上升,且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及未治愈孕婦不良結局發生率更高。孕產婦甲減狀況嚴重,影響產婦母體內分泌變化-,。甲減狀態可能影響孕晚期臍動脈血流的變化,胎盤血流減少、血管痙攣、血液黏稠度高可導致胎盤發育不良,增加胎膜早破、胎盤早剝的風險,也降低胎兒在分娩過程中的耐受性,分娩過程中易發生胎兒窘迫[6]。有研究認為[7],早產、流產與貧血存在相關性,也可能與胎膜早破、早剝有關。妊娠早期胎兒甲狀腺組織未能完全發育,主要依賴于母體甲狀腺激素,甲減嚴重時甚至減緩胎兒神經系統發育,導致胎兒后天認知和智力障礙。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愈組患者母嬰結局顯著得到改善,提示臨床對于妊娠期甲減孕婦應積極進行早期檢測并進行綜合治療,以減少孕產婦不良結局的發生。
綜上所述,妊娠期甲減患者母嬰不良結局顯著上升,和SCH患者結果比較,臨床甲減患者不良結局發生率更高,經治療后,治愈患者母嬰結局顯著得到改善。因此,應加強篩查產婦孕期,特別是孕早期甲狀腺功能診斷并及時進行治療,以改善甲減產婦的分娩結局。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妊娠和產后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28(5):354-371.
[2]陳娟文,周穎嫻,陳丹霞.激素替代療法對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7,37(4):41-43.
[3]彭駿,朱國勇,杭國琴,等.1016例妊娠婦女甲狀腺功能指標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7,35(3):439-441.
[4]Dunn D.Turner C.Hypothyroidism in Women[J].Nursing for women's health.2016,20(1):93-98.
[5]焦波.妊娠期甲狀腺功能異常與不良妊娠結局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3):336-340.
[6]王愛玲,王海云,郭海榮.甲狀腺功能減退與妊娠[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7,11(9):706-708.
[7]吳桂芹.甲減產婦的分娩結果及產科并發癥發生情況[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17,4(6):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