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投資發展是金融投資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對于金融機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緊緊圍繞金融投資過程中的投資收益最大和投資風險最小問題展開研究,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提出了一種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金融投資 發展路徑 金融風險
在降低投資風險的情況下提高投資收益,是每一家金融投資機構都在積極努力的目標和方向。對于金融投資來說,金融投資路徑是研究的重點。目前金融投資路徑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因子分析法、結構方程分析法、隨機模型分析法以及關聯性分析法等。相關專家和學者對這些研究方法均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但是均沒有解答能夠在降低投資風險的情況下來提高投資收益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充分結合最優化分析和融合性分析方法對該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為金融機構的金融投資發展路徑提供借鑒。
1最佳路徑理論分析
在金融投資過程中,特別是在以商業體為投資對象的金融投資過程中,如何保持持續穩定的投資收益是金融投資機構以及金融投資研究學者普遍關心的問題。要想實現投資收益的持續穩定,基于投資收益最大化的角度進行考慮,應該同時兼顧投資風險的最小化。只有投資收益最大化以及投資風險最小化兩者同時具備時,才能夠保障獲得持續穩定的投資收益。在本文研究中將同時滿足投資收益最大化以及投資風險最小化的金融投資簡稱為最小風險最大收益投資。為了進一步分析,首先應該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對投資風險進行度量,包括對預期的投資風險進行度量以及對實際的投資風險進行度量;二是如何對投資收益進行度量,包括對預期的投資收益進行度量以及對實際的投資收益進行度量。在實際投資收益率度量方面本文選取客戶投資后的平均實際收益率作為度量指標。也就是說在階段時間內,所有投資客戶在投資結束后獲得的總收益減去投資本金后的剩余部分與投資本金的比值。基于實際投資收益率的定義可知其可能大,0,也可能小于或者等于0。如果投資客戶的實際投資收益率為-1,則表示該投資客戶的本金在投資過程中全部損失;如果投資客戶的實際投資收益率大于0,則表示該投資客戶在投資結束后,除了得到本金外,還會獲得一部分投資收益;如果客戶的實際投資收益率等于0,則表示該客戶在投資結束后只能獲得本金。進而可以判斷,如果平均收益率大于0,則表示客戶的實際投資風險為0;如果平均收益率等于0,則表示實際投資風險不等于0。基于該思想確定的投資風險值,本文將其定義為平均投資風險,也就說所謂的實際投資風險。
通常來說,實際投資風險與預期投資收益率以及預期投資期限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單個金融投資產品所吸納的投資客戶數量具有有限性。基于該金融投資產品所有客戶的實際投資收益率便可以得到該金融投資產品的實際投資風險。如果選取單個公司的所有金融投資產品作為研究對象,便可以得到針對該公司的實際投資風險。選取面板數據,通過采用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便能夠明確實際投資風險與預期投資收益率和預期投資期限之間的關系,同時還可以明確不同因素之間的定量表現形式。基于不可替代表現形式對上述關系進行度量,便可以對各種潛在因素對投資風險的貢獻進行量化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明確了潛在因素對投資風險之前的量化形式,同時也就明確了實際投資風險能否降到最低和如何降到最低。
同時采用平均收益率作為度量指標采用上述思想對實際投資收益率進行分析。通常來說,投資平均收益率與預期投資收益率以及投資期限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按照上述風險分析方法,便可以獲得投資平均收益率與預期投資收益率和投資期限之間的定量邏輯關系,進而明確三者之間的關系表達式。同樣,這種定量邏輯關系一旦明確,也就確定了投資平均收益率能否最大以及如何達到最大。
在結果變量和導致產生結果的變量之間的不可替代的定量關系明確之后,便可以基于導致結果的變量的投入量和其對應的貢獻系數來分析結果變量是具有最小性還是具有最大性。通過研究認為,結果變量具有最小性需要滿足四個約束條件:一是預期投資收益率要求大于0;二是預期投資時間期限要求大于0;三是投資風險中預期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要求小于0;四是投資風險中預期投資期限的貢獻系數要求小于0。結果變量具有最大性需要分兩種類型進行討論,對于類型一需要滿足五個約束條件:一是預期投資收益率要求大于0;二是預期投資時間期限要求大于0;三是投資收益中預期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要求介于0和1之間;四是投資收益中預期投資時間期限的貢獻系數要求大于0;五是投資收益中預期投資期限與預期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之和要求小于1。對于類型二同樣需要滿足五個約束條件:一是預期投資收益率要求大于0;二是預期投資期限要求大于0;三是投資收益中預期投資期限的貢獻系數要求介于0和1之間;四是投資收益中預期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要求大于0;五是投資收益中預期投資期限和預期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之和要求小于1。
2最佳金融投資路徑實證分析
為了更好對上述最佳金融投資路徑理論進行分析,本文選取位于西安的6家金融機構作為研究對象開展實證分析。這6家金融機構包括2家銀行、2家互聯網金融機構以及2家P2P機構。通過深入調查分析,獲得了這6家金融機構關于實際投資收益率以及實際投資風險的研究結果數據。銀行1和2預期投資收益率對于實際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68和0.63,預期投資期限對于實際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18和0.21;互聯網金融機構1和2預期投資收益率對于實際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72和0.75,預期投資期限對于實際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17和0.24;P2P機構1和2預期投資收益率對于實際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79和0.84,預期投資期限對于實際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28和0.23。銀行1和2預期投資收益率對于實際投資風險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49和-0.41,預期投資期限對于實際投資風險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52和-0.49;互聯網金融機構1和2預期投資收益率對于實際投資風險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03和-0.04,預期投資期限對于實際投資風險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56和-0.47;P2P機構1和2預期投資風險對于實際投資收益率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15和0.23,預期投資期限對于實際投資風險的貢獻系數分別為-0.28和-0.38。
僅基于上述數據,難以有效確定實際投資風險和實際投資收益率,并且基于這6家金融機構的可決系數以及調整后的可決系數可以看到這6家金融機構均具有較高的置信度。基于上述理論分析中所得到的最大收益約束條件和最小風險約束條件進行分析,可以看到這6家金融機構中只有銀行1、銀行2、互聯網金融機構1和互聯網金融機構2滿足實際收益率最大化的約束條件。只有銀行1和銀行2滿足實際風險最小化的約束條件。基于上述分析結果,只有銀行1和銀行2能夠有效保證投資者獲得持續穩定的投資收益。對于其他4家金融機構不能有效保障投資者獲得持續穩定收益的原因,經過深入分析后主要認為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過度提高預期收益率。這4家金融機構在產品設計中均具有人為提高收益率的問題。它們為了能夠更好的吸引投資者的關注,采取人為提高收益率的方式來實現代理費用以及管道費用的最大化。這種方式不僅為后續難以有效兌現收益承諾埋下了隱患,同時對金融機構的信譽也會產生不良影響。這些人為提高預期收益率的金融產品,其最終的實際收益率均與人為提高之前的預期投資收益率基本保持一致。這也表明了商業金融投資分析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和預見性,但是人為干預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局部金融生態的穩定性。
二是投資對象無明顯優勢。對于部分持續進行投資的商業金融機構來說,由于其商業發展規劃以及商業布局不合理,導致其在金融投資過程中既沒有絕對優勢,也沒有相對優勢,進而必然導致其在投資過程中難以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即使這些商業金融機構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了大量的資金,也必然難以有效發揮這些資金的作用。這就要求金融機構要想實現金融投資的持續性,就需要選擇具有一定優勢的投資對象。而對于投資客戶來說,則應該全面考慮金融機構的品牌、信譽、實力以及產品設計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判斷,進而做出對于投資客戶自身最為有利的決策,保障投資收益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3結束語
在商業金融投資的過程中,如何在保證投資收益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投資風險是每一位投資者均在思考和關注的重要問題。本位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采用最優化分析和融合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套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其最終目的在于實現金融投資的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并選取了西安6家金融機構作為研究對象開展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只有兩家銀行能夠實現金融投資的最大收益和最小風險,保障投資者具有穩定持續的投資收益。其他兩家互聯網金融機構和兩家P2P機構均不能同時滿足最大收益和最小風險的要求,其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分別為過度提高預期收益率和投資對象無明顯優勢。
參考文獻:
[1]尹喜靜.最小風險最大收益下的商業金融投資路徑研究[J].中國商論,2018(1):27-28.
[2]李宏偉.企業金融投資常見的風險及控制路徑[J].中國市場,2018(7):70-71.
作者簡介:李沛林,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