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熠菲 王慧青
【摘要】當今的市場競爭環境日益多變。世界范圍內不斷出現因為財務危機而走向破產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有必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財務預警體系,通過財務指標的異常變化,提前感知財務危機,給管理者充足的時間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控制經營管理風險,最終防止陷入財務困境或者將危機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水平。
【關鍵詞】上市公司 財務危機 財務預警體系
1財務預警定義
“預警”,是指在危機發生之前提前發出警報,預先向管理者報告經濟管理過程中在未來時期可能出現的警情。
財務預警,也被稱為財務困境預警或財務危機預警,一般的主要數據來源是企業財務數據,綜合運用其他相關信息,通過觀察并分析一些敏感指標的變化,了解企業在管理中風險的動向,并向企業管理部門發出警告或提醒的一項管理活動。
2上市公司財務預警體系構建的意義
上市公司構建一個高效科學的財務預警體系,根據企業過去和當下的經營管理情況和相關財務數據,利用某些財務指標的變動情況來推測公司未來的經營情況,對于上市公司及相關利益者具有重要意義。
2.1對于公司管理層:起到警示作用
預警模型可以通過分析企業某些敏感指標的變化,及時發現經營中潛在的危險,使管理者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手段有效干預,避免危機。同時管理者可以積極尋求其他大型企業進行企業重組等,避免不可扭轉的損失發生。
2.2對投資者:幫助做出有利的投資決策
當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不理想甚至陷入危機時,其股票價格就會下跌,使投資者蒙受損失。若是企業建立了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投資者和股東就可以從中通過財務指標的變化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洞察企業的業務發展前景,確定其是否真的值得投資,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安全性,避免投資損失。
2.3對政府:有利于財政穩定和資源優化配置
我國上市公司已經成為了支配我國經濟形勢的重要力量。上市公司經濟的穩定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而上市公司的穩定發展,離不開有效的財務預警體系。
3上市公司財務預警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來講,我國對于財務預警體系的研究進程較西方發達國家來講依然緩慢,加上某些客觀因素的限制和約束,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體系中,仍存在了一系列問題:
3.1企業利益相關者缺乏風險意識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企業的管理者仍未樹立危機意識和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關鍵性,沒有及時在企業中設置相關機構來進行風險管理,財務管理人員也沒有進行過專業培訓,更是缺乏相關的財務風險的文化觀念。這就導致了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管理者對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并沒有投入過多的重視,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對財務危機進行干預,以至于錯過了挽回損失最佳時期。
3.2財務預警模型仍有待完善
(1)直接借鑒的財務預警體系不能完全適用國內企業
我國財務預警體系目前的研究大多仍處于借鑒國外研究模型和數據資料,來建立新的研究模型的階段。但由于發達國家的上市公司與我國上市公司之間存在的差異較大,如經營政策、行業特點、企業規模等。因此對國外的預警體系和研究數據的直接借鑒,會導致預警體系不能完全適應我國上市公司,繼而降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的有效性。
(2)定性因素和非財務指標未得到重視
當前我國國內學者所研究的財務預警體系,最常見的方法是采用經典數學的方法,選擇一些財務比率作為變量,通過統計方法,以此得到財務預警模型。然后,在這個財務模型的基礎上,將目標公司的財務數據帶入其中。隨后就可以根據此次計算結果來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是否正常,確定其是否需要預警。但是這樣的預警模型,僅僅參考了部分財務數據,從實際過程來看并不全面。因此應該將某些定性因素和非財務指標也進行分析,使得財務預警更好的發揮效果。
3.3會計信息處理的效率影響了財務預警的質量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體系的有效運作需要以及時、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為依據。當前,我國大多數企業所投資建設的會計信息管理系統,缺乏先進的系統識別能力和處理能力,無法處理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繁雜的財務信息,更無法高效的處理重要信息,影響了預警的時效性。除此之外,因為企業會計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和審計機構的執法寬松,再加上管理體系的放縱,使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大多都存在著不真實的問題,從而降低了企業財務預警的有效性,也使企業完善財務預警體系的積極性受到了影響。
4完善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體系的建議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體系對于我國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以及我國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接下來將從三個方面來對完善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體系進行探討。
4.1.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和財務人員的自身素質
首先,要想保證上市公司財務預警體系的有效運行,避免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就必須要不斷加強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危機意識。在危機發生前,能夠做好充分準備,積極主動地應變,才能盡可能的減少企業的損失。
其次,在我國的各企業中,財務人員的自身素質較低,對企業的財務情況往往缺少了解,對財務理論也沒有完整、清晰的認知,這就導致其沒有足夠能力獨當一面,緩解企業所面臨的財政危機。因而,企業要積極培訓財務人員,不斷提升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水平,以及加強對風險預警機制結果的分析能力,使之能夠滿足財政工作日益發展的需求。
4.2根據我國國情改進財務預警體系
財務預警模型的精度會被企業規模和行業特點等諸多因素所影響。我們不僅要向日本、美國等已經成功開發出財務預警模型的國家積極借鑒,更要從本國國情出發,不斷研究來完善適應我國的財務預警體系。
首先,要選擇合理的風險指標。當前所采用的可量化財務指標都采用的是經典數學方法來評價,雖然數學模型得出的數據精確,但這樣的預警模型,從實際過程來看并不全面,單一的定量分析可能與現實相矛盾。同時如果僅僅分析了財務指標,而忽略了非財務指標,也會降低財務預警模型的有效性。
企業還應重視企業中反應力低下或不合理的指標,及時修正。另外,要保證預警指標能夠保持時代性和有效性,以便能夠獲取有效的預警信息。
其次,要綜合運用單變量預警模型和多變量預警模型。根據國外對財務預警體系的研究顯示,就其兩種基本模式而言,我們發現,多變量預警模型和單變量模型各有優劣。所以,在對財務預警的研究和應用中,我們應該綜合運用兩種預警模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獲得財務預警的最佳效果。
最后,要不斷探索新型財務預警方法。我們應在借鑒國外先進資源和鞏固我國現有研究成果的同時,不斷創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國內上市公司量身定制更加高效準確的財務預警方法。
4.3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信息系統
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掌握信息的早晚、質量,都有可能拯救一個企業或者毀掉一個企業。為了確保風險預警體系能夠發揮作用,則需要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信息系統。
首先,要切實加強對預警信息的管理。要使預警信息能夠迅速反饋和順暢傳遞,企業必須擁有強大的信息管理體系,來提供及時且準確的信息。還需要有專業的信息人員,明確的其職務劃分和工作職責,才能最終保證正確信息的收集、反饋和處理工作,保證財務預警的關鍵信息得以及時傳遞。這樣才可以將財務預警體系有效的運用起來,從而使預警信息可以迅速反饋到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并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干預。
其次,要準確判斷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信息系統需要對預警監控的信息進行核實調查,確保在系統中獲取并分析信息是準確有效而不是錯誤的數據,避免風險誤報而造成企業錯誤應對造成損失。因此,相關財務工作人員在研究和應用財務預警體系中,要運用多種方法,多角度分析判斷,綜合調研,盡可能真正準確地確定對象公司財務信息的實際情況。
參考文獻:
[1]許麗芳.企業財務危機形成的原因及預警體系的建立[J].西部財會,2016(04).
[2]易燕紅.國有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6.
[3]馬曉麗.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與使用[J].中國市場,2016,(40).
[4]徐英玲.企業財務風險及其預警體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5.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創新平臺開放基金項目,“湖南省農村土地流轉的動力機制與模式選擇研究”(16K107)。
作者簡介:朱熠菲(1995年-),女,漢族,河南許昌人,在讀研究生,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項目投融資與資本運營;王慧青(1973年-),女,漢族,湖南永州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農村經濟與發展。